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安徽蒙城尉迟寺文化使用夏尺15.8 cm

已有 3300 次阅读 2021-5-22 17:36 |个人分类:尺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已说明山东济南、平阴、滕州、曲阜、泰安和胶州以及江苏邳州、新沂的大汶口文化曾使用尺长17.6 cm,并将其命名为夷尺。不过,1989[1] 2003[2]发掘的尉迟寺遗址,位于淮河北侧支流北淝河左岸,其所处时代一期相当于大汶口文化,简报[2] 直接表述为大汶口文化,但使用夏尺15.8 cm,至于二期即龙山文化当然使用夏尺。该区域人群属性虽不得而知(?),或许居室和陶器等与东夷文化相关或受到其影响,但仍属于夏的势力范围

[1]  吴加安, 梁中合, 鹿俊倜. 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发掘简报. 考古, 1994,(01)

[2]  张莉, 张卫东, 王吉怀. 安徽蒙城县尉迟寺遗址2003年发掘简报. 考古, 2005,(10)

1    墓坑依据夏尺15.8 cm 开挖

M6 :长2.3 m即14.5尺过0.9 cm(或预设15尺即 237 cm),宽0.65 m (4尺欠1.8 cm)、深0.4 (2.5 尺过0.5 cm)。

M5:残长1.2 m、宽0.7 m (4.5尺欠1.1 cm)、深0.4 (2.5 尺过0.5 cm)。

M317:非常规整,长1.9 m (12尺欠0.4 cm)、宽0.9 m (或预设为6尺94.8 cm);深0.22 m (或原为1.5 尺23.7 cm,因土体沉降而减小)。

M304: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头端略宽,长1.63 m(10尺过5 cm)、宽0.46 m(3尺欠1.4 cm)、深0.3 m (2尺欠1.6 cm,与土体沉降相关)。

考虑到墓坑上下尺寸稍异以及数据精度、土体变形等因素,似可判断适用夏尺。

2   尉迟寺文化一期即大汶口文化陶器

2.1   简报[1] 介绍的陶器主要出自灰坑。短颈壶(T1101H02:29, F5N1)口径9.4 六寸欠0.8 cm,高11.8 七寸半欠0.5 cm。口部和颈部的内径4.54寸,未在图上标注。

TU1A.jpg

鼎两件(T1101H01:16, 12; F5N11, N16),口径18、高20.1(上中)和口径20.4、高22.5(上右),适用夏尺15.8 cm 没有疑问。鼎(T1101H02:15; F5N15, 下左)口径24.3、高30.6 都是不整,但鼎体高一尺九寸即30.02 cm、口内径一尺五寸即23.7 cm都是准确。

TU1B.jpg

(T3103M3:2; F6N7, 上右) 31.5 二尺欠1.0 mm,口径32.5 不整,但口内径、腹外径都是准确的二尺 

器盖尺度较小易于保存,图7 介绍有11件,给出四件的线条图并添加部分尺寸线。盖No.1 高度不整,但不计纽缘花卷高三寸整,内深二寸半也是准确的。盖No.74.3 寸,但纽高一寸半、深二寸半都是准确的。此外,因高度尺寸较小,最小设计长度或为1/4  TU1C.jpg

盖径向也有尺寸设计。No.4 No.3的纽径都是六寸,图上所见前者似较长,属于视错觉。又,No.5No.19的口径数据与图上长度9.1寸和12.5 寸不符,特此说明。

2.2   简报[2] 大汶口墓葬18座共出土陶器67 件,所介绍的9件均来自M317,如前所述其墓坑规整,且殉葬有“非常精美的陶器23件”。略作说明如下.

TU2A.jpg

有盖陶豆No.7,宽平折沿下有一对扁体泥突盖钮直径5、口径7.8 五寸欠1.0 mm、高5.6 三寸半欠0.4,豆口径7.8五寸欠1.0 mm、底径11七寸欠0.6 mm、高13.4八寸半欠0.3 mm;此外,纽和盖体各高 1寸和2寸,豆盘深1.5 寸,等等。

TU2B.jpg

No.9 豆口径11七寸欠0.6 mm、底径12.6八寸欠0.4 mm,而高15.4 9.75 寸不知是否为设计尺寸;豆盘底外径五寸整,距地八寸,等等。 

背壶: No.3 口径3.9、底径6、高35.1二尺二寸半欠4.5 mmNo5. 口径4.2、底径6.9、高36二尺三寸欠3.4 mm。基于线条图,口内径都是2寸即3.16 cm;径长11寸和12.5寸,颈胸相接处外径4寸和五寸;胸径6.5寸和8寸。通高不整可能与颈、胸处接坯时重叠相关。

对两件陶器解读尺寸设计。豆No.1口径20.2、底径15.8一尺整、高14.3九寸过0.8 mm;口外径不整,但内径11寸,或许未制作口沿时盘口外径12长颈壶口径11.2 七寸过1.4 mm、底径6.6四寸过 2.8 mm、高18.4 不整。

TU2C.jpg

  简报[2] 介绍了房址出土的大量陶器。如6 介绍房址出土的五种器形大口瓮各一件。四件为尖圜底,(F81:16, F84:2)皆高58.4 三尺七寸欠0.4 mm(F84:3) 高58.6三尺七寸过1.6 mm(F87:2) 60三尺八寸欠0.4 mm(F84:1)52.6为三尺三寸4.6 mm“底心外凸并加工成小假圈足状”相关,罐体实三尺三寸,其口径39.5 二尺五寸整。另有器形相近的尖底罐(F83:5)一件,口径15.6一尺欠2.0 mm、高31.6二尺整。 

个别器物基于特征尺寸不能确定适用尺度或看似适用其他尺度,而线条图似略有欠缺,尚需仔细测量实物才能准确判断。不过,尉迟寺大汶口文化适用夏尺15.8 cm 而不是夷尺17.6 cm,想来是可信的。 

3   尉迟寺文化二期即龙山文化的陶器

简报[1]二期遗存较少;简报[2] 14介绍有房址出土18件,给出4件线条图的尺寸解读。球腹鼎(No.3) 口径18.6、高26.1;鬹(No.13) 30.2 TU3A.jpg

弧形杯(No.15)口径8.2、底径7.2、高11.6;器盖 (No.16)钮径l0.9、口径26.2, l0.2

TU3B.jpg

 黄河右岸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适用夏尺已给出许多证据。山东地域济南、胶州的龙山文化也是使用夏尺15.8 cm,下篇博文将说明日照市尧王城遗址龙山文化同样适用夏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287789.html

上一篇:回望来路:确定夷尺17.6 cm
下一篇:史前陶器真是有尺度呢
收藏 IP: 202.102.252.*| 热度|

15 李宏翰 李俊臻 刘炜 范振英 李毅伟 杨学祥 张晓良 许培扬 周少祥 张鹰 韦四江 郑永军 宁利中 杨正瓴 刘大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2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