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chm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tchmo

博文

那双不一样的眼睛 精选

已有 10905 次阅读 2016-1-20 10:51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这次是第二次写眼睛,上次的 美女和张飞 写的是眼帘,这次是里面。


其实这篇也是拖欠了很久。曾经想写写眼睛的颜色,尤其是看到了这双眼睛


而几天前,这双眼睛突然永远的闭上了。权且以此篇纪念一下伟大的华丽摇滚(Glam rock)的领军人: David Bwie


说到眼睛的颜色,咱中国人真是没啥可聊的,几乎全都是深褐色。看看其他人种,蓝色,绿色,灰色,琥珀色等等,多么丰富多彩!呵呵,当然咱们也不必妄自菲薄,人家觉得深棕的眼睛配上黑头发黄皮肤,透着一股的智慧劲儿。深棕色的眼睛也比淡色眼睛更耐受光线的刺激。眼睛的颜色来自于iris-虹膜的颜色(见下图)。Iris有彩虹的意思,用在这里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人类眼睛的颜色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大部分和黑色素的产生、运输和储藏有关。至于多少个?不知道。。。好消息是有两个定位在15号染色体(所以跟男女无关)的基因OCA2andHERC2可以解释或预测很多人眼睛的颜色。OCA2 负责黑色素体的成熟,HERC2 影响OCA2 的表达。既然是黑色素,那么眼睛基本的颜色就是深褐色,当黑色素产量不足(角膜基质无黑色素产生),蓝色就可能产生了(这不是调色板,呵呵)。比如下面这只蓝眼睛的考拉。




几十万年前人类“带着”棕色的眼睛走出非洲,然后有一支“爱上了天空的颜色”。



其它颜色比如绿色是因为眼睛其它部分-角膜基质贡献了一些黑色素




基础知识就介绍到此,下面要说些冷门的了:

Heterochromia iridumHI虹膜异色症,顾名思义,就是两眼的颜色不同。读到这儿,您脑海里肯定浮现的是这个:


的确,动物中尤其猫狗有不少品种出现高几率的HI,尤其是体毛为白色或者有白斑的,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控制黑色素的表达当然也影响毛色,可以说很多HI都是“白化”的产物。之所以猫狗中常见笔者认为是由于人类对这两种动物高选择性地育种的结果。为了保持所谓“纯种”,基因多样性被大大抑制,很多隐性基因以及突变基因渐渐成为某一品种基因库的主体,其中也包括了HI。这也可以解释在牛、马中同样发现HI的个体。有意思的是常提到的波斯猫并没有很高的HI频率,倒是其它几个品种:


土耳其安哥拉猫





泰国御猫


狗的品种中最有名的就是哈士奇了:



再来几张喵喵和汪汪:






说完了动物再来看看咱们人类。造成HI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遗传突变、疾病、创伤甚至药物。除了HI,还有Sectoral heterochromiaSH部分异色,就是一只眼睛呈现多种颜色: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关注HI

先说说遗传突变的例子。Waardenburg syndrome-瓦登伯革氏症候群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症状包括耳聋,眼距增宽,少年白发以及HI



其次一些药物比如治疗青光眼的前列腺类滴眼液(比如Latanoprost)也会引起虹膜的黑色素增加: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是健健康康拥有HI的。比如下面这两位HI影视明星:


Kate Bosworth, 在2006年的电影《超人归来》中扮演超人的女朋友


Jane Seymour, 电视明星,代表作《Dr. Quinn, Medicine Woman




最后还要说说本文开始提到的 David Bowie。尽管很多人以为 BowieHI,但实际上他的双眼的颜色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他15、6岁时左眼被朋友的指甲戳伤,导致瞳孔永久放大,遮蔽了虹膜的颜色。


眼睛颜色这么好玩儿,咱亚洲人想要掺和一下咋办?临时的办法是戴,其实就是有色隐形眼镜








如果想“作(zuo 一声)”的话,可以来个角膜纹身,但这个并不改变虹膜颜色而是给角膜染色。。。呵呵,看完不要做噩梦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4385-951424.html

上一篇:写在博文100篇
下一篇:熊猫血和金手臂
收藏 IP: 138.80.90.*| 热度|

14 赵美娣 徐令予 刘全慧 黄永义 谢平 水迎波 陆绮 郭战胜 陆俊茜 孔梅 biofans shenlu xiyouxiyou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