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aige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aigege

博文

观音山上观山水,一副对联5年难对?

已有 116703 次阅读 2019-9-13 15:54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摩诘画中摩画图

关键词:观音山上观山水,摩诘画中摩画图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听闻东莞观音山景区正在重金求下联,奖金丰厚,一字万金。

消息称,在观音山上山入口处有一副只有上联的对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五年来,景区一直在对外有奖征集下联,奖金也从一开始的5000元提升到20000元,却依然没有征集到合适的下联。值此中秋佳节,观音山为激发游客才情,让下联不再空缺,决定豪掷70000元征集下联!


对联要求:

1、 字数相等、平仄相对

2、 对仗工整,词性相同,有韵味

3、 下联中融入景点(不局限在观音山),且有诗意。

此联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不然也不至于五年难对。

难在前三字。要找含有两字人名的三字地名(或人物、或物品)本身就不容易,还需与二、三字组成谓宾结构,还需顾及平仄和意义。查新闻资料发现,前些年组委会曾评选出三个三等奖。

其一:

观音山上观山水

卧佛洞中卧洞天

其二:

观音山上观山水

隐士洞中隐洞天

其三:

观音山上观山水

罗汉洞中罗洞天

咋的,这是和洞天杠上了么?给人感觉这不是在对对联,而是在搜罗尾字为洞的三字景点,然后凑成:AB洞中A洞天。

以下是组委会的评语:

1、 关于断句技巧方面的破解,“无主句句式”即将“观音山上”作为状语解释,基本都能做到。但第二种“主谓宾句式”的破解却难度颇大(观音/山上/观/山水;观音山/上/观/山水):

观 音 山 上 观 山 水

主 语|状语|谓|宾 语

这个机关,只有第一个对句勉强破了:

卧 佛 洞 中 卧 洞 天

主 语|状语|谓|宾 语

2、 虽然第一个对句解决了“主谓宾句式”的难题,但却又陷入另一个难题:“观音”是专有名词。而“卧佛”却不是。所以这个对句仍然是有不足之处的。在破解“观音”这个专有名词,对得最好的算是第三句的“罗汉”,但这个对句的“罗洞天”,语意稍欠自然,终亦遗憾。

3、在三个“□洞天”的对句里,用词稍好的是第二个的“隐洞天”。但“隐士”不是专有名词,只能勉强可与“观音”相对,这句仍有明显的遗憾。

4、“洞天”一词虽已发生“转品”,但语法结构与“山水”也不同。“洞天”在本句的语境中是偏正结构名词,即“洞之天”。但“山水”在本出句中主要是作并列结构名词使用,也可以作偏正结构的“山之水”解。

不难看出,组委会对这几个三等奖也不甚满意。其实,组委会还有一点没有指出,就是三副应征作品实则都犯了合掌的毛病,字词上看似工整,实则如白开水一般,既无韵味,更无升华。

笔者不才,试着对句如下:

观音山上观山水

摩诘画中摩画图

1、 释义

王维字摩诘,有“诗佛”之称。摩诘为净名、无垢尘,也就是纯净,没有污染的意思。维摩诘是佛陀的俗家弟子,为中印度毗舍离城之长者。《摩诘画》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清代名家邓石如也曾作“题碧山书屋”的门联,其下联为: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众所周知,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处用来形容景区自是再合适不过。而从字词上看,无论是观Vs摩(观摩),观音Vs摩诘(专有名词),观音山Vs摩诘画,都非常工整。观音山作为佛教旅游胜地,而王维恰有“诗佛”之称,真可谓佳构天成。

2、 平仄

按马蹄韵规则,上联的二四六字,音上山,分别为平仄平,下联的诘中画,分别为仄平仄。上联以仄声(水)收尾,下联以平声(图)作结。

3、 虚实

个人认为,上联作为风景区实景,作为对句,不宜再以实景对之,否则就成为两处风景点的对仗了(你让其他景点怎么想?一笑)。而以“摩诘画中摩画图“作为对句,实则实之(整个风景区犹如一幅山水画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虚则虚之(泛指,并不单指某个景点),言有尽而意无穷。

4、 机巧

重复字(观山,摩画)一看便知,无需细说。山水Vs画图,无论句中自对,还是上下联相对,也都非常工整。至于断句技巧,无论是:观音山/上/观/山水,摩诘画/中/摩/画图,还是:观音/山上/观/山水,摩诘/画中/摩/画图,也都有各自的含义。且观摩观摩,观而后摩,含义递进,想必风景区管理人员也不希望游客朋友仅仅停留在观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24920-1197822.html

上一篇:七律。C罗梅西告别世界杯
下一篇:"两弹一星功勋”嵌名联三幅(邓稼先、于敏、王淦昌)
收藏 IP: 123.121.94.*|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