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lei66 针砭问题,健康肌体 见解学术,发展技能 立地顶天,破突能敢

博文

学术争论及其所需氛围

已有 7194 次阅读 2012-8-20 09:3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孔子, 学术争论, 存在环境

摘要:我们需要孔子再世。只有这样,学术争论才可以真正发生,并有力推动我国的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正常发展。

  

高峡的博文《为什么老科学家怀念以前或国外的学术氛围》(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1292&do=blog&id=587873)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良好的学术氛围的建设问题。文中讲述了钱学森、钱伟长、周光召、杨正宁关于他们求学时的经历,认为学术争论对学业发展十分重要。可是,该文没有讨论学术争论氛围如何形成,在什么条件下形成,为什么以前有现在没有的问题。

 1. 什么时候需要学术争论

毫无疑问,学术争论无论对学习理论和解决问题都很重要,特别是当人们遇到独力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没有遇到困难,他肯定不需要与别人争论;如果说一个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已被他人解决,他只需要求教不需要争论。只有在遇到的困难别人也遇到了,而且两个人因为使用的方法不同、视角不同、已有的经验不同、观察到的现象不同或者现象虽然相同但理解不同时,他们才会争论,也需要争论。

学术争论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解决学术或技术问题。那种仅仅为了与前辈高人叫板以扬名立万,或者批评后来者无知以稳固自己的学术地位的争论不属于学术争论。学术争论完全可以发生在任何从事同样工作、或者对同一个问题有兴趣的人之间,与这些人所处的社会或学术地位高低、年龄大小无关。因此,两小儿辩日,孔子莫能辨的情况完全可以出现。

我们现在需要学术争论吗?我的答案是,需要也不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同时也使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在大多数时间里专注于一个特定领域,做着别人甚至自己也可能永远都不想重复的工作。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就像盲人摸象寓言中的盲人,不能了解我们研究问题的整体。因此,学术争论在有些时候就变成了摸象的盲人之间的争论:各执一词,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不支持。这种学术争论当然不会有结果,因此也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首先确定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视角看到的不同方面,我们争论的焦点是如何理解各自研究的异同,如何拼接才能最终获得问题(盲人摸的大象)的整体图像。

因此,大象的存在并且需要被认知,而且一个人无法独力完成才是学术争论被需要的前提。为了使争论可以进行下去,进行学术争论的人必须有相重合的经验。虽然如同棍子的象牙的外形、质地、性能等等也可以是具有不同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的研究象牙的盲人之间需要争论的学术问题,但它可能不是研究大象整体的各方感兴趣的问题,因此研究象牙质地的人肯定不是关于大象整体研究的学术争论的参加者。此外,仅当争论的各方使用内涵与外延都一样的概念来描述他们的感知时,学术争论才会有意义。

曾观看过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对“打通任督二脉”的争论,我们可以看到支持者使用不那么专业的语汇描述其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或者使用一些可能有多种解释的体表温度图像;反对者使用的是非中医学的西医或物理学概念“气”来批驳“打通任督二脉”的真实性。现场的争论完全可以使用“鸡对鸭讲”来描述,这样的争论结果除了使当事人气愤外肯定不会有结果。同样的情况在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甚至存废问题的争论中也存在(http://v.ifeng.com/society/200902/fadd1d44-ac84-410e-b62d-3567f717b562.shtml)。这些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不是学术争论。

2. 什么样的条件下学术争论才能发生

我认为,仅当争论不影响争论各方的利益、或者通过争论能够公平地获得相应的利益时,学术争论才会真正发生。如果争论导致了被打压和利益丧失,这种争论一般不会发生,除非遭受打压的一方忍无可忍,只好拼死相争。所以学术争论必须和利益分配无关。

现在,我国的政治体制造成了许多部门的官本位化。这里“官本位化”特指以官员个人或其代表的部分人群利益为基础的判断事物发展方向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上级部门可以在一些能贯彻官员意志的“专家”的意见掩护和帮助下,完全决定一个项目是否获得支持,从而具有生杀大权。因为专家的选择是可以人为进行的,一些官员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好恶选择听话的或者没有主见的人作专家,因此主管领导完全可以控制很多问题的走向。

此外,有些人因为历史原因站在一个高点上。他们故意将问题抽象化,不允许他人提出新的问题(通过指南规定),更不允许他人以不成熟的方式提出问题。结果,所有的人必须按照站在高点上的人的视角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展示自己的研究背景。因为否则,任何想法都将被枪毙。我们完全可以从有关基金申请的讨论看到这种现象如何严重了!

我感觉,钱学森、钱伟长、周光召、杨正宁等老一辈科学家怀念的他们求学时的争论现在可能也只能发生在同学或少量的师生之间了。源于上下级的学术争论恐怕难见了,这是时代的悲哀。

3. 结论

《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http://baike.baidu.com/view/529694.htm

孔子不愧为万世师表,被讥笑也不怕,还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现在的高人”——即处于相对高位的人,能做到吗?如果不能做到,无论他怎么说,学术争论就无从谈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2017-603974.html

上一篇:SCI and SCIENCE---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SCI
下一篇:电动汽车、电池及其充电和运行问题:1分钟完成充电有意义吗
收藏 IP: 58.213.113.*| 热度|

1 高峡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