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马悠悠野兴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mayouyou

博文

自然界中的对称性和律诗的对仗

已有 7986 次阅读 2010-9-8 09:18 |个人分类:诗词|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自然界中的对称性, 律诗的对仗

自然界中的对称性和律诗的对仗

自然界充满对称性。最明显的,例如人体本身就具有左右对称性。正由于此,人之于对称性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审美偏爱,从而又人为造出了许多具有对称性的事物,比如建筑,尤其古建筑,诸如四合院,宫殿,庙宇等,都有中轴线,两边关于轴线对称。这里就自然的和人为的对称性作简单介绍,不作展开,点到为止。

自然的对称性,人们所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左右对称,或叫镜面对称,司空见惯。刚才提到的是我们人,其实动物亦如此,除了生活于海底的比目鱼。究其因,乃生存的环境条件的对等所致。那为什么前后不对称?因人要运动,如果长得像树一样,四周对等,不仅观察环境不专注,且运动也不方便。对称度再高一些的,是轴对称,或叫旋转对称,也常见。如一棵空旷平坦处生长的树木,其树冠关于树干基本对称。这仍由环境对等所致,因树的四周条件对等。当然,由于阳光的缘故,会有所偏离。向日葵对阳光更敏感,偏离就大一些。海滨,山崖,由于自然条件的缘由,或长期受信风影响,或受崖壁限制,偏向一边,不援为例。或问:动物植物,上下为何不对称?道理简单:受地心引力影响故也。对称度再高一些,有球对称性,或叫各向同性,也不乏其例,如太阳,地球,月亮乃至所有星球,都是球对称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喜欢抽象,从有形的复杂的多彩的事物中抽象出无形的简单的枯燥的概念和符号,再把它推广。比如把对称性本质化为“不变性”,如球对称性就是“方向变换下的不变性”(即没有方向性)。这种不变性用一个艰深的数学形式------------来描述。物理学中更是充满各种对称性,诸如平移对称性,柱对称性及所谓的内部空间的内部对称性等,抽象到不是相关专业的物理学家也不甚了解的地步。一定的对称性具有特殊的美感,但“物极必反”,对称性最高时宇宙便失去任何色彩。例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混沌未开,对称性最高,为什么?因处处相同,处处不变。但这也最索然无味。幸亏造物主设计了对称性的自发破缺,原始宇宙汤终究演化出目前的多姿多彩。物理学中对称性如此之多,它也就成了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钥匙。在物理类专业研究生入学复试的面试中,我常常会问他们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关于对称性的另外一极,就是人造的对称事物,前面提到的建筑是一例。还有许许多多其它用品,桌椅板凳,锅碗瓢盆,都具有一定对称性。但这里要说的是,人们竟把这种“人造”发挥到了极致,渗透到上层建筑领域------文学作品的体裁形式,具体说,骈体文,对联及律诗,要求对仗,其实即对称。这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单就律诗的对仗,就又生发出五彩缤纷的多种子形式。我们知道,不管是通常律诗(八句)还是更长的排律,一般要求除首联和尾联外,其余联都要对仗。而为了或照顾需要,或追求变化,产生的子形式有所谓工对,宽对,正对,反对,借对,上下流水对,句内自对,扇面对,无情对,等等。严格说,后两种已部分地偏离对称了,用得极少,无情对一般只作文字游戏用。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一.对仗------其实就是指宽对,上下两联对应位置词性相同,有词组时,其结构相同,但对应位置的字,却要求平仄相反(为什么不是相同?一般解释为节奏感音乐感的需要。当然也可以就理解为一种前人的约定。我为了把对仗与对称更好切合,可与镜面对称比较一下:镜中的像与实物的左右也正好互换。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会用。)

二.工对------即对仗工整。人们进一步又把名词细分为一些亚类,如天文,地理,时令,数字,花卉,树木,人物,地名,等等,要求同类作对。动词等类推。如:“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香烟转就平安字,烛彩结成福寿花”;“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完全严格工对的其实不多。

三.宽对------一般对仗的情况下再放宽一些,如虚词可不对,形容词与副词对,等。实际中大量出现的还是宽对。

四.正对------上下联意思不反。所需注意者,“正对为拙”,尽可能避免;若两句意思相同,谓之合掌,是为大病,应力避。有说只要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有出现同意者,即为合掌。这有争议,我个人认为不算合掌。因合掌为诗家大忌,但那种情况却在流传的作品(其中不乏大家)俯拾皆是,这里不妨多举几例:“游妓秾李,行歌《落梅》”(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少妇今春,良人昨夜”(沈佺期《杂诗》);“浮云游子,落日故人”(李白《送友人》);“绦镟光摘,轩楹势呼”(杜甫《画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片云天远,永夜月孤”(杜甫《江汉》);“老居人下,春在客先。岭猿旦暮,江柳风烟”(刘长卿《新年作》);“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干”(李商隐《无题》)“神女生涯是梦,小姑居处无郎”(李商隐《无题》);“承恩不在,教妾若为”(杜荀鹤《春归怨》);“牧人驱犊,猎马带禽”(王绩《野望》);“山牵恨和肠断,水带声入梦流”(罗隐《魏城逢故人》);“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窦叔白《表兄话别》)。故,至少我觉得对此可以放宽。

五.反对------不用解释,与正对反义。“反对为佳”。如(二)中的例一。

六.借对------汉字一词多义。有时为了需要,一词在本句中用甲义,却用乙义去与对句相应词对。这本是一种“不得已而求其次”的补救,但有时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读到后会发出“这个老狡猾,真有你的”的会心一笑和赞叹。有时在作者自己,也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例子也很多,常被提到的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思家步月宵立,忆弟看云日眠”,这后一例子是所谓借音(借清的谐音字青去和白对)。今人熊东遨有“去游秦故地,来访魏新河”(魏新河是西安的一位空军军旅诗人)。顺便提一下,借对可能与无情对(见下)有不解渊源。

七.流水对------上下两联合起来才表达一个完整意思。例子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去游秦故地,来访魏新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八.自对------在上下联内部各有词组相对,再联间对,有点连环套的意味。这样联间对虽不甚工,但综合效果却显得工整。如,“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树红树碧高低影,烟农烟淡远近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座中醉客延醒客,岭上晴云杂雨云”。

九.扇面对------四句中,一三相对,二四相对。如“飘渺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汀水曲,留在十三弦。”但非正格,很少见。但若制成楹联,一二句上,三四句下,却严格对仗。

十.无情对------上下联整体意思不对,句式结构也不对,即所谓“无情”;但每个字,或小的单元词,却对仗工整。最典型的例子如,“儒家桃李争名日,法国荷兰比利时”;“三尺天蓝缎,六味地黄丸”。这当然只是文字游戏。但细究起来,诗中的借对也是部分“无情”的,如(六)中的例子,秦故地,魏新河,本意上已经“无情”了。

笔者专业是物理,又喜爱古典诗词,尤其近体的格律诗,恰二者都与对称性密切相关,这篇关于对称性的简介希望是在二者间架一小桥,在其中一个领域驰骋的朋友休闲时能步过小桥浏览一下邻园风光,是我愿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1695-360727.html

上一篇:我不解为什么没人复原颖师琴曲
下一篇:七律 秋老虎
收藏 IP: .*| 热度|

15 武夷山 孟津 赫英 陈绥阳 钟炳 徐建良 陈湘明 侯成亚 鲍海飞 李泳 唐常杰 武京治 柏舟 王随继 colorfulll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