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xj818 脑袋要长在自己的脖子上!

博文

孩子的“产出”和“产能”

已有 4417 次阅读 2010-4-30 15:19 |个人分类:子女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子女教育

孩子的“产出”和“产能”
   近来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郑州一高三学生真牛,一口气考上9所国外大学”。乍一看题目,感觉“厉害”,仔细阅读了详细内容,感觉“真的很厉害”。呵呵,厉害的不是这个高中生,而是他的父母。
   为什么呢?文章的后面附加了注释,指明了申请国外大学的方法。先看看再说,如下所示:
   一、必须参加SAT(美国高考),雅思或者托福考试。托福和雅思考试每月都有,而SAT考试在内地没有设考点,考生必须去香港、澳门等地考试。一般来说,考生如果没有SAT成绩,申请美国大学时,很难申请到奖学金。
   二、选学校时,一定要看清对SAT或雅思、托福成绩的分数要求;用英文写个人申请,个人申请各学校要求不一样,有些需要写自我介绍,有些需要写出个人的兴趣爱好;找老师开推荐信,一般来说国外大学都需要三封推荐信,这三封推荐信最好是班主任写一封 (对学生综合评价)、理科任课老师写一封(对逻辑思维能力评价)、文科任课老师写一封(对形象思维能力评价);找学校开成绩单。这几项都准备好后,将电子版和纸介档案同时邮寄至所选学校。
   三、申请通过以后,有些学校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电话或视频面试。
   四、等通知书,申请护照。
   单是第一条就让我佩服学生的父母,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去香港和澳门吧。吃低保的学生父母应该没有这个能力吧?另外,我简单地在网上查了一下SAT的介绍。一个考生可以参加多次SAT考试。每所大学对于多次考试成绩态度不同,有采用分科最高成绩组合;也有学校取最高的那次考试成绩;极少数高校采用平均值。换句话说就是,“就高不就低”。因此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很多学生就多次报考,在香港有6个考点,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有的学生还跑到韩国去考。天啊!好厉害。2009年的报名费费用是63.5美刀,另加10美刀的服务费。今年价格有所上调,大概100美刀左右。一年考七次的话,按照今天的汇率(1:6.8262)来算的话(不排除人民币升值),大概是5000人民币左右。
    上面费了很多话,究竟要说什么呢?父母为什么要这么穷折腾?(花钱+港澳游)孩子愿意远渡重洋吗?(去美国看老美怎么欺负中国,或者来个吻瘫机场的壮举)出国上学就一定比国内好吗?(浙大海归跳楼事件)等等
    这些问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实我和宝妈也谈过这个问题,想让泊言成为什么样的人。说来说去,才发现都是自己的想成为的那种人?为什么要成为那种人呢?时髦,有面子,比面人强,对某些现象不满而逃避?呵呵,可能都有吧。那宝宝会怎么想呢?我猜,大概和你想的不一样吧!
   其实,很多父母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产出”和“产能”的区别。什么意思呢?比如你生产了一个笔记本电脑,摆在桌子上,不去用,这只是个“产出”;而你用它计算,写文章,在网上作生意,发挥了很多作用,这就叫“产能”。同样对于孩子的培养也是这样,你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成为这个家,成为那个家,拿到这文凭,那个文凭,这只是“产出”。如果孩子真是花巨资学了钢琴,学会了欣赏美,感受心灵,那就是“产能”了。我和宝妈去过“刘诗昆钢琴课堂”,看到很多母亲(鄙视爸爸们)陪着孩子学钢琴。看着东张西望的小不点,很难知道有几个是在感受心灵。一年下来,孩子没学会,妈妈倒是琴棋书画都精通了.呵呵!当然有的父母可能会反对我,不会才要去学的嘛,这话不假。但是起码父母应该弄清了再给孩子选择呀。宝宝班上的同学去学钢琴,我们也去;去学轮滑,我们也学;去游泳,我们去办年卡。
   很多父母注意到的仅仅是“产出”而已,参加的活动究竟有多大的“产能”,不知道,也顾不上知道。反正就知道“多多益善”吧,悲哀呀!可能有的父母会批判我和宝妈,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随便吧,怎么说都可以,起码我们知道葡萄不都是甜的嘛,呵呵。
   那么怎么调整对宝宝的期望呢?其实我和宝妈是这样想的,希望孩子是个善良、快乐、心灵安静、自尊、具有判断力、会享受生活的人。所有的教育和选择都要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当然也要设置一个底线:大学还是要上的!而且是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重点大学。分数没有北大和清华高(考着太累),但是历史悠久,积淀较深,对一个人一生,甚至子孙都有影响。此外,不刻意培养某些能力,父母需要缔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孩子在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成长。当然,做到这一点很难,所以需要父母们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心智能力,扩大“产能”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9311-318056.html

上一篇:夫妻关系的选择成本问题
下一篇:对李白的误解想到了孩子的教育
收藏 IP: .*| 热度|

6 王进 郝震冬 黄璐 贺爱群 李萍瑶 杨其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