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ffer

博文

生产链 (学者、学术、成果、论文、期刊)与评价链(期刊、论文、成果、学术、学者) 精选

已有 6613 次阅读 2020-3-2 23:5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五个关键词,一条生产链;逆过顺序的五个关键词,一条评价链。这是一个想过许久许久的话题,许久到按年论。一度认为是基本想明白的话题,却总是难以落笔,也总觉得能说清道明,却不能有招可解,不能有局可破。

学者学术,进而产出成果,把成果写成论文,论文发表在期刊上。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生产链,虽然这并非唯一链条。

单从这个链条看,链条无错。做学术是学者的天职,产出研究成果是做学问的目的,成果写成论文是为了传播与讨论,论文发表于期刊是为了聚焦受众人群,论文与期刊无非就是成果的一种呈现形式与传播方式,原本无错。

错只错在对某些论文的异化,错在对某些期刊的神话。异化与神话的根源恰恰是评价。

1. 对学者进行评价。

2. 从学术评价学问高低,哪怕没有结果,研究过程也应是评价的一种依据,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3. 以成果论英雄,以结论说话,以疗效说话。

4. 看论文的被引,所发表的期刊等数据,借圈内的关注程度和载体认可度评判文章的优劣。

5. 看期刊的IF,以圈内期刊认可度,活跃度,发表难度等进行优劣判断。

1—5,都与学者的学问相关,但离学问本身愈发远去,不过对评价者的门槛要求越来越低,评价所需投入的成本也越来越低。

越靠近1的评价,越需要水平高,人品好,公正无杂念的同行专家进行评价,甚至需要小同行专家的评价,专家之间还有观点的差异,还要有战略专家的统筹综合,请专家难请到适合的专家更难给出精准的结论难上加难

越靠近5的评价,越显性,越容易量化,相对说来愈发简单。找到期刊列表,标注影响因子,匹配文章归属,一个外行就可以去评价内行的工作,有点信息技术的背景还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成本低了,工作门槛低了,评价误差也越来越大了

同行评议好,大家都知道。大家也知道,同行评议组织成本高,而且还夹杂各种人为的不客观因素。

以刊代文有问题,大家也明了。但平心而论,很多业界名刊有一批业界高人做评审,他们同行评议的水平或许已远高于咱自己请的同行,其实这也是“间接以刊的同行代替直接自请同行”的另一种说法。

名刊的文章未必都是好文章,但绝大多数是,比例一定比普通期刊高。好文章所呈现的未必一定是好成果,但应该绝大多数是。好的成果未必一定在文章里,但文章里一定有。

不能唯文章,唯期刊,不代表不看文章,不看期刊。当以同行评议,代表作来评价学者时,希望在评价的现场少听到诸如这个人不错,他的代表作是在某某期刊的此类的话语,也希望拟以同行评议取代文献计量方法评价科学的时候,考虑一下评价的组织成本,也考虑一下咱请的同行是否真高明?是否真适合?是否真客观?是否真精准?建立评价专家信度效度库或许是个好办法,可评判评判专家的评判信度与效度又是随之而来的新难度!

 




破除“SCI至上”大家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77932-1221465.html

上一篇:ESI两问
下一篇:破刊与立文
收藏 IP: 115.171.61.*| 热度|

11 李剑超 黄永义 季丹 李晓姣 彭振华 杨金波 曾杰 武夷山 陈智文 吕健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