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锦清的博客天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ngjinqin 写博客我是小学生,向网友学习,建设和谐友谊乐观豁达的博客天地

博文

关注和防范病毒及垃圾邮件——分享经验教训

已有 3550 次阅读 2014-8-31 11:33 |个人分类:杂谈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关注, 病毒, 防范, 垃圾邮件

关注和防范病毒及垃圾邮件

——分享经验教训

最近,我自己有一个重要教训,已经引起我的特别关注:电脑上的重要数据和重要文件一定要做备份。今年9月初,我应邀去青海师大进行学术讲座时,我在宾馆里只用了一次笔记本电脑上网查看电子邮件后,次日在报告前突然打不开笔记本电脑了,还好我的报告文件有备份,不受什么影响。我对在座的朋友戏说,电脑出现“高原反应”了。我认为,主要应该是宾馆里公共网络上的病毒的恶作剧,导致电脑不能启动工作。还好,当天中午计算机学院的能人帮助我修改好了,可是我也损失了桌面上的数据文件。奇怪的是,我临行那天上午又出现类似的“高原反应”了,这次问题变得更严重了,只好我返北京后,请中关村电脑公司的专门维修人员检测,发现电脑硬盘坏了,修复不了,只能想办法恢复了一部分数据,但是又不得不购买了一个新硬盘,确实负了不少代价。希望大家能够吸取我的经验教训!


 我们大家都许多深刻的亲身体会,目前病毒和垃圾邮件的泛滥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每天甚至垃圾邮件每时每刻不在干扰我们,多么令人气愤啊!利用电子邮箱地址的“公开性”和系统的“可广播性”,某些个人、小集团为了自己的商业、宗教、政治、专业等目的活动,把自己的电子邮件强行“推入”别人的邮箱,甚至塞满人家的电子邮箱,强迫人家接受他们的垃圾邮件。根据中国互联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2004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平均每人每周收到的正常邮件和垃圾邮件数量分别为4.4封和7. 9封,2005年这两个数字则分别为27.8和57.5封,垃圾邮件的数量远超过正常邮件数量。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中心(www.anti-spam.cn)2008年发布第一季度反垃圾邮件状况调查报告中调查显示,中国网民每周收到垃圾邮件的数量为17.64封,与2007年同期数据22.13封相比,好像呈现出大幅下降,但是2007年第三、四季度的数据却出现了持续增多的迹象。  伴随着垃圾邮件泛滥的是专门发送垃圾邮件的服务器大批涌现。据“中心”的统计,2005年以来几乎每月我国都有100多台服务器被国外权威垃圾邮件组织列人黑名单。同年,深受垃圾邮件困扰的国内公共邮箱服务营运商们成立了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工作委员会,推进行业内部的自律和反垃圾邮件工作。为什么导致垃圾邮件泛滥愈演愈烈的趋势?究竟什么原因未能很好控制垃圾邮件泛滥?恐怕,原用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电子邮件系统本身传播性强并且成本低易复制,无要额外费用。这两个特点使邮件系统无论是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商业公司,还是在怀着其他目的需要宣传的组织或个人眼中,都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宣传工具。这是垃圾邮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其次,值得注意的动向是,近年来除了商业公司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驱动,为了追求商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滥发、群发垃圾邮件外,还有在科教学术界,某些人或小集团圈子,也大肆进行宣传、传染和扩大自己的“成果”的影响,洋洋得意,自吹自擂,不择手段,不放过任何宣传的机会,肆无忌惮滥发、群发垃圾邮件,其中有的人缺乏自知之明,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自己如意算盘,其实,适得其反,反而引起人们的反感和讨厌,虽然为了照顾其面子并没有公开指责其不良做法,但是也应该有点心知肚明吧。由于大家平时就有深受其害的体会。这里,不妨奉劝这种人要有一定的自觉性,。第三,电子邮件系统的安全性差,受到了病毒制造者们的青睐。无论是作为互联网的TCP/IP协议,还是电子邮件系统使用的SMTP协议,都缺乏最起码的身份认证等安全措施,垃圾邮件制造者能够很轻易地用经过伪装的发件人地址来发送垃圾邮件,而接收者很难判断出邮件的真实来源。电子邮件传播性强和容易伪造身份的特点也被病毒制造者们利用来进行病毒的传播。病毒制造者利用电子邮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感染成千上万的计算机。计算机病毒像“幽灵”一样笼罩在我们广大计算机用户心头,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使用效率,由此带来的无形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计算机病毒的起源众说纷纭,至少迄今流传四种重要的“起源说”,即“游戏程序起源说”、“科学幻想”、“恶作剧论”和“加密陷阱论”。这里就不具体讨论了。当前,我国反垃圾技术不足也是垃圾邮件泛滥的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国内外还需要加强加快立法工作,这方面刻不容缓!根据美国国会虽然于2003年1月通过了《未授权的色情和营销活动法案》(CAN-SPAM),但该法案只是对商业垃圾邮件做了一些并不严格的限制,而并没有完全禁止制造垃圾邮件。因此,立法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2006年2月20日,信息产业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第38号令《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对制造和传播垃圾邮件者的处罚办法。我国政府重点打击和防范的不法组织和个人进行非法活动。在政府、行业协会、营运商及研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正在遏制垃圾邮件泛滥的势头,乃至彻底解决利用垃圾邮件问题。亟待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出相关的法律和管理规定,健全管理机制。只有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共同参与、共同防治的局面,才能有效遏制垃圾邮件的泛滥。另外,部署反垃圾邮件网关设备需要的经费投入不足,邮件服务提供商们对于反垃圾邮件技术研究和采取缺乏积极性,意愿不高,因此反垃圾邮件技术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也就无法起到应有的垃圾邮件过滤效果。这里呼吁:社会和国家应该重视和加强反垃圾邮件研究的投入,而我们用户也要提高反垃圾邮件意识,但愿不久的将来能够真正建立起一个安全绿色的互联网环境!其实,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并广泛传染至全世界的根本原因在于那些恶作剧者。赞同由于病毒对网络、微机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防止病毒的入侵。例如 用克隆软件、备份硬盘、快速恢复系统和及时升级杀毒软件、提高防范能力。这篇博文意在交流电脑应用中我对于病毒和垃圾邮件等问题的看法,我希望能够大家更多了解和分享大家的经验教训!提高我们的使用电脑的效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6190-823751.html

上一篇:2014网络论坛专刊征文最后通知
下一篇:关注学生最佳论文竞赛—公布答辩学生名单和注意事项
收藏 IP: 114.240.213.*| 热度|

4 王荣林 李本先 彭浩 吴卓晶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