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锦清的博客天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ngjinqin 写博客我是小学生,向网友学习,建设和谐友谊乐观豁达的博客天地

博文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9):英年早世的一位同班同学

已有 3130 次阅读 2011-1-20 18:50 |个人分类:人物素描|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9):

怀念英年早世的一位同班同学

 

方锦清(1958级工物403

 

我们物403班惟一英年早世的一位同学,名叫杨德懋,在下面与吴运铎同志的合影里他站在后排右边第1位,前排中是吴运铎同志。

 

在学校他和我同住在一房间里,我在上床,他在下床,关系比较融洽。他是一位非常用功的同学,每天经常不在房间里学习,而是提着书包到学校教室去做功课。他的毕业论文是“高频离子源的研制”。毕业分配时曾听说可能分去北京大学,但是后来被改分到重庆中国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工作。1964年毕业后各在一方,加上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我们之间没有联系。他是北京人,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大概1974年左右他调回北京机电院工作,回来就负责研制加速器中的离子源工作,与他毕业专业才一致起来。我们才开始有了工作联系,并且私人来往也比较密切。至今我与他来往比班上任何一个同学都多。他几次来我院出差,参观和调研强流离子源,因为我当时负责强流等离子体离子源工作,所以我们工作上有共同的语言,接触多起来,他到我的家里看看,我进城也去他的家看望。他住在他爱人单位(协和医院)的集体宿舍里,他爱人在协和医院从事医务工作,有一个女儿,虽然房间面积不大,但是看得出他们共享3口团聚的天伦之乐。

杨德懋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同学,工作认真负责,给我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很关心母校,特别对加速器教研室。我们曾经在学校校庆的时候一起回校。有一次,他看加速器实验室还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老样子,就向当时加速器教研室负责人陈世猷老师提了一条意见:清华大学加速器在全国影响这么大,怎么不建一个大的实验室大楼?我后来看到陈老师的回忆录,他指出:就是在杨德懋的这句坦言和建议触动下,促使他努力去组织筹建了新的加速器实验室大楼,就是现在工程物理系动边的的加速器二层楼房,也就是在这个楼房里诞生了利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辐射源的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闻名国内外。可见,他对母校的关心非同一般啊!

他回到北京后,不仅负责离子源的研制工作,而且参加了北京市机电协会加速器分会的一部分组织工作,一方面发展会员,另外一方面组织学术交流工作。可以说,这是他在重庆情报所十年工作期间的善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组织会议和出版文集的经验。我记得,就是在他的努力促进下,北京机电学会在80年年代初出版了一本当时国内很齐全的全国离子源文集,其中我院有一篇强流等离子体离子源总结性综述。他当时还邀请我到他们单位专门作了一个下午的专题报告,内容就是介绍各类等离子体离子源——原理、性能和国内外进展概况。据我所知,在他辛勤的忘我的工作下,他院的等离子体离子源研制取得了成功。

很不幸的是,由于他在重庆长达十年的艰苦工作环境,我听他说过,他经常下乡工作,每天三餐吃饭很不正常。实际上他已经集劳成疾,虽然回到北京,但是在回北京的几年创业中,为了完成任务,连续奋战,结果导致他最终得了肠癌,在80年代就英早去世了,享年才46岁左右。

20多年来,我一直为失去了一位好同学和好挚友感到万分悲痛。他的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因为他体现了我们清华的精神。究竟什么是清华的精神?正如刘达校长曾在《我与清华》的纪念文章中深情所说的那样:“如果有人问我,你最留恋清华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留恋的就是清华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一种热爱祖国、忠于事业的精神!一种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

让我们发扬这种清华的精神,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建设自主创新型现代化国家多做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6190-406325.html

上一篇:忆清华,峥嵘岁月稠(8):清华园里的恋爱现象
下一篇:兔年向所有网友祝福!
收藏 IP: 125.34.98.*| 热度|

1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