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锦清的博客天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ngjinqin 写博客我是小学生,向网友学习,建设和谐友谊乐观豁达的博客天地

博文

三喜一忧,发人深思(新添照片)

已有 4257 次阅读 2009-8-8 08:53 |个人分类:信息交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生, 会议, 年轻人, 敦煌考察

 

                        三喜一忧,发人深思(新添照片)

                          
                  方锦清
 

       这次我应邀参加了在兰州召开的“第六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OCPA6,200982-87)”,会议规模之大超过600人。从学术上,确实颇有收获,值得“一喜”是,我国大陆学者高鸿钧(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和孟杰连(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分别摘得20082009“亚洲成就奖(AAA)",该奖是为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工作者而设立的的两大奖项之一,另外一大项是杰出青年教授奖,今年获得该奖是海外仲冬平教授,这里暂且不谈。我只来讲讲我遇到的另外“二喜一忧”,令我深思。

    “二喜”是这样的,我的手机上的存储卡坏了,我从兰州大学门口乘1路公共汽车到广场西,一下车就进入兰州市庆阳路移动音乐厅一家手机店,一问他们,说没有卖存储卡,只卖手机,在柜台接待我的是一位小伙子,名字叫“赵继承”,我请他检查为什么我的手机上“照片”“图片”栏目总显示“无存储卡”,他二话没说,便帮助我认真地检查存储卡,经反复检查,结果肯定是存储卡坏了。于是,我决定买一个新的存储卡。这就要到修理店去买。因为人生地不熟,我不知道到那个店去买好。虽然他向我介绍了,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自动带我去,拐了两个街道才到一家手机修理点。我买到了1G存储卡,老板娘说50元一个,最后只收我40元。据小赵说,如果他不带我来,就要收我50 元。我心里想,还好有他帮助,我就把10元要给他,可是他怎么也不要。这就是我遇到的“一喜”,喜的是有这么好的一个年轻人,既助人为乐,又不贪财,使我感到高兴的是:我看到了,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冲击下去,即使这一代经商(打工)的年轻人确实是好样的,他们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迷失方向,不向钱看,说明年轻一代的主流是好的。

“一忧”的是,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兰州大学召开的“敦煌学博士生论坛”博士生组成的25人的一个敦煌考察团,沿我国丝绸之路去考察“敦煌莫高窟”。他们团队是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专门组织他们去考察,并委派3个研究生(两男一女)作为“领队”带领他们去。开始在火车站集合点名后,“领队”与大家一同进入候车室。但是大家都上了车箱之后,却吃惊地发现:三个“领队”突然不见了,他们没有对任何人说一声Bye Bye,就悄悄地溜回去了,他们的行为令大家感到失望,引起了一片哗然和热议,为什么居然不公开说一声再见和原因?怎么这样不够“朋友”啊,多少有失做人的起码的“品德”啊,岂不丢失自己的“人格”啊,……。当然说什么的都有了!最重要的一点:三人都是研究生,并作为研究所派遣的“领队”,或至少是“陪同人员”,竟然这么不告而辞,擅自离开负责的团队,这是什么“行为”?什么“精神”?什么表现?这与其研究的“敦煌学”的人文精神多么格格不入!与他们三人的身份并不相称! 这种有点"临阵脱逃"与上面的“一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我必须强调指出:上面的“一忧”只是这次考察的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虽然发人深思,但是整个考察过程,我又为第三喜所感动,这更为难得!

第"三喜”的是,我参加的实际考察团队的所有研究生(24人),在上述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他(她)们很快并很好地自组织起来,推选产生了两位队长(一男一女),这两位勇于承担,自始至终负起组织和今后联络的责任,例如登记通信录、集体合照及其他回程联系等。在参观考察过程中,整个团队表现出“生龙活虎、生气勃勃、思想活跃、生动活泼,团结一致”的局面。令我格外高兴的是,他(她)们与我也无所不谈,因为在这个团队里我是唯一外来的老师,他(她)们不仅特别敬重我,而且处处热情关照我,还能够虚心求教。与他(她)们相处,不仅使我了解到不少研究生真实的想法和情况,而且首次深刻了解了我国敦煌学的辉煌历史、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意义,为我国敦煌的辉煌而自豪。可以说,我这次的实地考察参观的收获比任何一次都更加丰富多彩,必将令我终生难忘。

总之,我感到万分欣慰,并对我国年轻一代的未来寄于重望!

 

三喜一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6190-248122.html

上一篇:注意:转发“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征文时间延长通知
下一篇:值得学习的科研创新方法(请看连接和附录)
收藏 IP: .*| 热度|

4 李小文 苗元华 王立 马光文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