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jia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jia2009

博文

未来的路 精选

已有 11227 次阅读 2013-9-28 00:06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科研, 成功, 职业选择, 独立思想, 经商

未来的路

贾伟

科学网上常有朋友来短信或邮件咨询未来的出路,譬如下一步是否应该出国进修?是读个博后还是立即工作?或者未来更适合哪一个行当,科研还是经商?

年轻的时候我们似乎看不清前面的路,或者说看得见路但不知该选哪一条。

坦白地讲,我是泥菩萨过河,自己也不太懂职业选择,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没啥好经验可供分享。对于未来,咱手里没有水晶球,哪里知道该怎么为你们挑选职业!

三年前写过一篇《大器》的博文,介绍过两个老朋友,一个是作家,另一个是企业家。写那篇文章的本意是想用身边两个成功人士的案例来告诫学生,让他们要敬业,不要耍小聪明,不要对眼前的利益患得患失,而是要“在专注和执着的求索中……超越自己个性上的局限,抵达一种人生意义上的大气磅礴”。

今天回过去再看那篇博文,觉得自己已经写不出那些东西了。我也许会自问,学生敬业了、刻苦了,能保证他们成功吗?我自己就很敬业和刻苦,怎么就没有(像那两个朋友那样)成功呢?

最近在美国的一个老同学告诉我,他孩子从商学院本科毕业去了金融界,两年后换了家单位,现在基本工资接近二十万(美元),加上年终(大额的)分红,可能会达到多少多少……一个小毛孩子走出校门没多久挣得就比咱这革命了半辈子的老教授还要多!(此处省略感慨性表述三千六百余字……)

一周前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开了近三个小时,居然没觉得长。坐在儿子平时坐的课堂里,听任课老师们讲他(她)的授课内容和教学理念,彷佛自己又做了一回初中生。但仔细想想,这种印象在我的读书生涯中其实从未有过。

举例来说,儿子班上有门Social Science的课程,老师介绍说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学生们会认真的分析自己,明确“我”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再按照这些内涵来认识社会,展望未来自己的成长,如何融入社会。老师介绍说儿子这个班和瑞典某个学校的一个班级互为partners,这学期通过skype和对方交流和讨论,由学生提出当今社会的某两个问题,大家展开讨论,然后两地的学生按当地社会的情况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十月底瑞典班的二十个同学会来美国班做短期访问,两个班面对面进行各自“自我”的介绍和对比,最后针对所讨论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辩论。

儿子班上所有的任课老师清一色是“科班”出身,都有硕士以上文凭,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她)们深谙教学的本质,教法不落俗套,或者说不花里胡哨,而是以育人、培养健康的个性和自我为基本出发点。音乐课的老师说,大多数同学未来不会成为音乐家,所以我不教他们乐器演奏技法和如何唱歌,但我要让他们学会欣赏音乐,一辈子爱音乐,所以每个同学将掌握各种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各自挑选喜欢的音乐形式用电脑合成的方法去作曲并给大家展示和讲解,通过听音乐、玩音乐来认识音乐,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爱上它。我们的考试其实就是你们家长们的感受,你们从现在开始可以留心孩子们在音乐爱好上的变化,开车时你们不妨放一段音乐,让孩子对这个音乐作一个评价,如果你们孩子讲得比较有深度的话,那么就说明我教的还算成功。

数学课的老师跟我说,你孩子这个班是数学“尖子班”,但作为老师,我最关心的不是他数学的进步,而是他如何思考,如何跟我跟同学交流、互相帮助,如何面对失败。如果他考得不好,请不要责怪,但请关注孩子是否能告诉你们他已经搞懂了没做对的题目。老师还说,教学中很重要的一块是集体意识,我让学生几个人一个小组一起做很难的题目,看他们通过合作和辩论,选出最佳方案,因为这些技能在未来工作中都用得上。

三个多小时的家长会,让我对儿子所拥有的教育方式由衷地羡慕嫉妒恨。凭心而论,这些教育方式不能算高明,我感觉教育的本来面目就应该是这样的(这里再省略感慨性语句数千字……)。而经过了这样由里及外、循序渐进教育的孩子,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如何去要。

回到前面的那些高深的人生问题、职业选择问题,答案似乎就变得很简单了– 你看得清自己的话,选择自己的道路就变得容易多了。当然,未来衡量成功与否,也会变得因人而异,无须恨人有笑人无、此山看得那山高了。

 

发布两首自己翻唱的歌《云河》《黄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5898-728427.html

上一篇:好聚好散
下一篇:黄维的思维
收藏 IP: 128.171.232.*| 热度|

90 王锟 赵美娣 曹聪 唐凌峰 牛丕业 王善勇 王春艳 武夷山 罗德海 王芳 李学宽 陈安 许有瑞 杨正瓴 张鹏举 陆泽橼 吕乃基 曹周阳 张焱 齐国臣 王德华 卫军英 喻海良 乔中东 赵序茅 陆俊茜 李天成 杨月琴 徐晓 张能立 李红周 欧阳瑶 沈友明 梁洪泽 吴亚妮 王桂颖 陈志刚 刘全生 陈沐 金小伟 吉宗祥 朱永青 邵小龙 秦逸人 邓旭坤 王晓明 林树海 杨立泉 李孔斋 强涛 张亮生 朱嘉宝 张海宝 zzjtcm xfxf123 biofans bridgeneer shgrs goett xqhuang wangqinling peach2011 yangxiaodongxi zouhongliming xuyunfengfei ouyangqiminger naturescinet sciencenetuser8 ilovesciencenet surfingsciencen scinetlover tudou003 bupingzeming201 Spring20012 Who55588 Crossingera SN21001213 bridgeneering liangqianger anran321 yxh13161 ddserss paulinger zhangcz007 blackrain0007 qiangtao205 zhangcz07 pingfan2008 liangqiang liyanhell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