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native Explanation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lush 社会心理学博客

博文

跨文化交流提升创造力

已有 19869 次阅读 2010-10-25 12:21 |个人分类:社会心理学paper|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长文慎入,非专业人士请直接拉到页底阅读结论^^

=================================================================

广告:请帮助清华大学心理系学生进行跨文化调查

仅需10min,有机会获得200元奖金

LINK: http://ucbpsych.qualtrics.com/SE?SID=SV_0wGmaiI0aWy6eKU 

=================================================================

最近这个话题掀起了一阵小旋风,Chiu,Yeung,Galinsky,Maddux几人最近两年横扫了各大top journal,成功的将自己的名字和这个领域联系到了一起。

这一系列研究是很好的范本,

看点一:如何测量创造力

看点二:如何排除其他的可能解释。(如有创造力的人更喜欢出国,而不是出国提升了创造力)

看点三:如何一步步深入,倒腾出各种文章。

 

第一篇:(W. Maddux & Galinsky, 2009)

 

研究一:探索性实验,看跨文化经历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

采用的是蜡烛实验(Duncker candle problem, 见图1):桌上有火柴、蜡烛与一盒图钉,问如何将蜡烛弄到墙上,并且蜡油不滴到地上。结果发现,有跨文化经历的被试,更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可能性与跨文化经历的时间长短正相关。

图1

研究二:从不同角度证明,同时控制其他可能的解释

采用了11谈判的行为实验。控制大五人格、学业成就、性别、国籍。谈判实验如下:两名被试,分别是一个加油站的买方和卖方。但是买方能出的最高价低于卖方能出的最低价。也就是这个谈判注定会谈崩。但是买方需要一个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卖方需要两年旅行后有个工作。所以这个实验是看买卖双方能否达成协议,以低于卖方能出的最低价成交,但同时买方需要承诺给卖方两年后的工作合约。发现在控制了以上因素后,有出国经历的人依然更容易达成一致的谈判结果。

研究三:Remote Associates 实验

         四组被试分别回忆(1)在国外生活的经历(2)在国外旅行的经历(3)家乡的经历(4)最近一次去超市的经历。采用了Remote Associates Test. 跟幸运52的猜词很像,就是给三个词,让大家猜与这三个词都相关的另一个词。如 “空白-白色-线”答案是“纸”,如“魔法-绒毛-地板”答案是“地毯”。发现回忆自己在国外生活经历的被试,回答的正确率高(见图2)。

图2

研究四:回归分析

         研究者这时开始尝试回答“究竟是什么在其中起作用,让跨文化经历提升创造力呢”他们想了第一个解释:在国外适应的越好,创造力就越高。这里用了研究一的蜡烛实验,研究二的控制变量,以及新增加的问题:你在国外适应得怎么样?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这个调节作用是显著滴。

研究五:画外星人实验

         四组被试分别写(1)在国外适应其文化的一次经历(2)在国外观察其文化的一次经历(3)学习一项新体育活动的经历(控制组)(4)啥都不干

         接着每个被试画一个外星人(同时控制画画时的自信程度,正负情绪,对画外星人的喜好程度,独立程度,对结构的偏好、自我规划、内在动机)。那如何衡量画的外星人有木有创意呢?有一套复杂的编码,但基本上,是看这个外星人像不像任何我们已知的人、动植物、电影人物,以及外星人有啥新奇的器官功能。有创意和无创意的外星人见图3.

图3        

发现第一组被试,画的外星人最有创造力(图4)。

图4

 

 

第二篇(W. W. Maddux, Adam, & Galinsky, 2010)

 

上回说到,在国外适应其文化可以提升创造力。这一篇想回答的问题是,在这适应的过程之中发生了什么,使得创造力有所提升?作者的回答是减少了functional fixedness 以及 提升了自由联想能力。 

研究一:异文化适应与Functional fixedness

被试分成两组,分别回忆(1)学习了外国文化的某次经历(2)学习了本国文化的某次经历。

研究者采用了一个填词练习测量创造力。给出两个词的除首字母外的部分,如:

_rinkle  _rinkle

既可以填c组成crinkle,也可以填w组成wrinkle。每一组的两个词都填写正确才算对。这种functional fixedness就体现在想到了第一个词,就难以想到第二个(注:我觉得这种说法比较可疑……)

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的表现更好。

研究二

被试分别回忆(1)学习了外国文化的某次经历(2)学习了本国文化的某次经历(3)学习某个新的体育活动的经历(4)控制组; 然后进行上述研究三中的Remote association test, 发现第一组被试的表现最好(图5

图5

研究三:functional thinking

在国外住过的被试和没在国外住过的被试分别回忆(1)学习了外国文化的新东西,并了解了潜在的原因(2)学习了外国文化的新东西,但不了解其发生的原因。接着测蜡烛实验,发现只有在国外住过的被试,在回忆了(1)之后,创造力有显著的提升(图6)。

图6

 

3(AK Leung & Chiu, 2010)

 

这一篇按道理说应该已经成文很久了,Leung2008年就已经谈到了该研究,不知为何到2010年才发出来。实验本身还是比较有趣的。BTWLeung是跨文化研究里的一个rising star,值得关注~

 

研究一:Rewrite Cinderella Story Task

美国被试分为五组,分别观看45minPPT:(1)美国文化 2)中国文化 3)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4)中外文化的融合(如:麦当劳的大米汉堡;陈美的小提琴演奏)(5)控制组,啥都不干)

 

接下来的创造力测试比较有趣,在看完PPT一周后,被试们为土耳其的小朋友改编灰姑娘童话。由两个评分人主观评价故事的创造力。发现只有第3组和第4组被试,写出的童话创造力明显高于控制组的被试。

 

研究二:Multicultural Experience Survey 量表

在实验二中,研究者折腾出一个量表来,测量被试们对其他文化的接触和了解程度(Multicultural Experience Survey, MES)。其中包括:在国外生活的时间/是否说外语/爹妈的出生国/接触外国文化的多少/五名最喜欢的音乐家/五个最喜欢的饭店/五个最亲密的朋友。

然后问被试如果给一个熟人送礼物,列出5个可能送的东西。礼物在其他被试的list中出现的越少,则创造力越高。结果发现创造力与MES的得分正相关。

 

研究三:Idea sampling task

这个研究也比较有趣,是测量外国文化经验对不同想法的采纳的影响。

 

被试以为自己要为一个本科生的论文题“朋友多是否更幸福”设计研究,在这之前,他们可以从15名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中选出5名来,以他们的想法作为参考。这15名学者中有美国、中国以及土耳其学者。idea sampling的指标就是被试们选择的学者中,外国学者的数量。

 

研究结果发现,MES得分越高的被试,越有可能选择外国学者做参考。

 

研究四:时间压力对idea sampling的影响

实验设计与研究三基本一致。就增加了一个分组(1)时间紧张组 2)时间宽裕组。结果发现MES得分高的被试,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也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东西(need for cognitive closure),把跨文化接触的正面效果低效鸟。

 

研究五:死亡恐惧(mortality salience)idea sampling的影响

实验设计与研究三基本一致。新增加的分组是(1)生动形象的想象自己在挂的时候以及挂了之后尸体如何腐烂(2)牙痛经历。发现想到自己会挂的被试,MES的正面效果消失,而仅仅想到牙痛的被试,跨文化的接触程度对异国idea的选择还是有正面作用滴。

 

4(AKY Leung & Chiu, 2008)

探讨了人格因素(openness to experience,开放性)作为调节变量对跨文化经历提升创造力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证明,开放性对创造力有恢常重要的影响。

 

首先用Multicultural Experience Survey量表测量了被试的跨文化接触情况,又用大五人格测试中的开放性分量表测量了开放性的程度。

 

接下来的创造力的测试采用了“你认为垃圾袋有多少种用法”?。测了两个方面:(1)流畅性Fluency,想出的用法越多则流畅性越高(2)灵活性flexibility,想出用法的种类越多,如作为盛东西/装饰/测量则是不同的种类,则灵活度越高。

 

研究结果发现,开放性越高,跨文化经历带来的创造力的正面效果就越高。而开放性很低的被试,跨文化经历甚至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个很好理解,如果在异国文化中越是包容、开发,就越容易适应异国文化,从中获益,而采取紧缩的态度,则感觉到的是异文化的威胁,不仅影响对异国文化的适应,也很难从中获益(如创造力的提升等)

 

 

所以,这四个研究综合起来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l  跨文化的经历可以提升创造力

l  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与适应是提升创造力的基础

l  开放性的人格在其中起关键因素

l  跨文化经历可以使人从异国文化中汲取新的知识,但在时间紧迫和有死亡恐惧的情况下会降低这种正面效果。

插播:突然想到一个冷笑话

还有谁比文化心理学家更符合提升创造力的条件:异国经历+对异文化的理解。而这几篇文章的作者本身,都是文化心理学家(galinsky也做一点文化)。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文化心理学家折腾折腾出一个理论,证明我们文化心理学家是很有创造力的!~

我认为研究存在的问题:

l  创造力:从实验室到真实生活场景。

l  异国适应同创造力中间的link还不是很明确:上文提到了两点:一个是减少了functional fixedness. 可这个在原实验中和创造力混为一谈;一个是增加了对异国文化的观点选择,这个很有可能是因为本来就对异国文化有所偏好,所以才选择的异国观点

l  创造力是啥,这个概念本身还是一团浆糊,基本上当前的研究就是随便抓个啥相关的都能代表创造力了

 

可以进一步做的:

l  创造力:从实验室到真实生活场景

l  Multicultural experienceperspective taking

 

Ps

其实这篇太长,纯当作是给自己梳理思路吧。之所以对这一系列研究心有戚戚,实在是因为我所了解的一名学者,在更早之前所做了相关的研究,但浅尝辄止,未能深入,现在看到这个领域成为一个大坑,实在替他觉得惋惜。做个小结,提醒自己,学习各种挖坑、填坑技术,不吃老本,抓紧时间,有idea要赶快做!

Leung, A., & Chiu, C. (2008). Interactive Effects of Multicultural Experiences a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 on Creative Potential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 (4), 376-382 DOI: 10.1080/10400410802391371

Leung, A., & Chiu, C. (2010). Multicultural Experience, Idea Receptiveness, and Creativity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41 (5-6), 723-741 DOI: 10.1177/0022022110361707

Maddux, W., & Galinsky, A. (2009). Cultural borders and mental barri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ing abroad and creativ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6 (5), 1047-1061 DOI: 10.1037/a0014861

Maddux, W., Adam, H., & Galinsky, A. (2010). When in Rome ... Learn Why the Romans Do What They Do: How Multicultural Learning Experiences Facilitate Creativit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6 (6), 731-741 DOI: 10.1177/014616721036778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4363-376884.html

上一篇:房子的悖论
下一篇:不要和猪辩论 -- Dunning-Kruger Effect
收藏 IP: .*| 热度|

5 赫英 罗帆 陈国文 魏玉保 齐霁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