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选题技巧与选题论证 精选

已有 10604 次阅读 2021-11-29 23: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当前,明年准备答辩的研究生正忙于开展研究和撰写论文,而下个年级的研究生,则忙于阅读文献和构思选题。从历年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和答辩来看,不少研究生显得没有掌握选题技巧,尤其是不会对选题进行有效论证。选题技巧和选题论证的某些方面是需要专门提示的,否则,研究生可能不太容易领悟得到,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还是迷茫不已。这里,简要提及一二,希望能够对处于选题之中的研究生有所助益。

选题,其实是选择课题。课题,即研究课题。研究生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就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大致来说,研究生选题有两种情形,其一,导师有项目,研究生在项目范围内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甚至直接以导师提供的题目为研究课题;其二,导师无项目,研究生在导师建议的范围内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或者完全自由地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从培养研究生的角度讲,无论是哪种情形,研究生都需要选题,都需要选题论证。

选题的起点或者说灵感可以来自文献资料、现实情况、文献资料与现实情况的结合。不管起点是什么,选题的基础得是文献资料,即使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也是如此。原因非常简单,没有文献资料,就不知道关于自己选题的专业背景,不仅无法确定选题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无法运用已有的理论和技术。

文献,既是选题的依据,也是选题的归宿。研究生要有为特定领域进而为人类文明贡献独特知识的眼光和境界。

对于大部分的研究生而言,所要从事的研究往往是有较多文献的。这些文献,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经典文献,一类是最新文献。查阅文献时,可以从最新文献开始,由这些文献中的参考文献列表,能够方便地确定和查找相关文献。如果阅读相应领域的一些最新文献,那么,就会发现若干文献经常出现在不同文献的参考文献列表中,这样的文献就是相应领域的经典文献。

在选题过程中,研究生需要研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献,目的是较为快速而扎实地把握有关领域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范式。缺乏经典文献的学习,在开题过程中总是基于最新文献转述的内容,难免会出现曲解和误解。通常,研究生的选题不是直接以经典文献为基础的。

在选题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阅读大量的最新文献,目的是较为全面而准确地了解有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重点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最新文献,就无法保证选题的价值和意义。例如,由经典文献选择和确定了一个课题,研究生以为很有创新意义,然而,最新文献可能已经研究过了。

从现实性上讲,研究生选题的直接基础是1~3篇最新文献。这样的最新文献,不妨称为主文献。研究生需要掌握的选题技巧,就是确定主文献、研读主文献,发现相应领域存在的研究缺口。虽然每篇实证论文都会在讨论部分提及该文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但是,研究生选题时不一定参考它们,因为那些不足可能是共通性的,不太能够解决;特别地,那些未来研究方向,要么也是共通性的,要么是该文作者已经着手研究的内容。

只要认真而深入地研读主文献,特别是与其他文献及现实情况相结合,就能很容易发现相应领域存在若干缺口。从这些缺口中选择一个,进一步思考和论证,就能确定它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基于最新文献,选题的前沿性不言而喻;基于研究缺口,选题的必要性跃然纸上。

如果把握了选题技巧,那么,选题论证基本上就没有大的问题了,或者说,把选题的前沿性、必要性以合适的方式呈现出来,就是良好乃至优秀的选题论证。当然,在论证选题时,还应当注意给选题一个好的由头。所谓好的选题由头,就是让人一看或一听就觉得有趣的事实或问题,从而,看了或听了还很想继续看下去或听下去。这样的事实或问题,是有广泛社会兴趣的,也就是说,显得具有社会意义。

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或学位论文,往往开门见山,其实常常显得莫名其妙。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好的由头,情况就会大为改观。无论是学术型学位论文选题,还是专业型学位论文选题,研究生都需要从现实情况找到一个选题由头。无论如何,“因为我的导师是研究XXXX的,所以,我的选题是XXXX”,或者,“因为本人对YYYY感兴趣,所以,我的选题是YYYY”,这类表述不顾文献基础,特别是不顾现实情况,根本不算选题依据或选题由头。

选题论证时,还需要把握漏斗结构。也就是说,开始呈现上述的选题由头,接着,基于文献资料,逐渐收缩问题的范围,最后形成一个小的缺口,这个缺口,正是自己要填补的。如此论证,有章可循,其效果是,结构完整,重点突出。一些研究生的选题常常被说成没有把问题聚焦,原因就是没有依照漏斗结构组织材料,而是罗列甚至堆砌文献。

总之,研究生选题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例如,寻找和确定主文献;选题论证也有一定的策略性,例如,找到好的由头,采用漏斗结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14437.html

上一篇:数据转换与度量尺度
下一篇:假设检验与研究假设
收藏 IP: 116.9.46.*| 热度|

25 李东风 李学宽 杨正瓴 尤明庆 史晓雷 晏成和 姚伟 黄永义 王安良 马鸣 毛善成 王启云 宁利中 王平平 罗汉江 李毅伟 郑强 刘秀梅 张晓良 刘继为 徐长庆 孙颉 张俊鹏 张鹰 夏向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