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一篇学位论文表述不当之处详解 精选

已有 10945 次阅读 2021-11-19 23:5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时,不仅需要具有整体观念,从宏观上把握全篇,而且需要具有局部观念,从微观上注意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因此,认真对待学位论文的每个细节,是撰写合格乃至优秀学位论文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实例,更易清楚哪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这里给出我对一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特别是逐页指出的部分具体问题,供需要的人参考。依惯例,为了避免伤及论文作者,我做了一定的技术处理。

该文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学业情绪、心理弹性与学习成绩的关系,选题符合专业要求和特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作者能够通过问卷调查和团体干预获得数据,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然而,该文存在明显的不足,特别是:

其一,写作很不规范,从论文框架到文字表述,存在太多不当、失误乃至错误。例如,“3 学业情绪、心理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与“4 分析初中生学业情绪、心理弹性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原本是一项研究,却拆为两个部分,当成两项研究。

其二,表述很不专业,对统计分析的表述显得没有统计常识。例如,心理弹性的各个维度在性别上有差异,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

其三,统计不太可靠,特别是“学业情绪”“心理弹性”均由多个维度构成,但在中介分析时,没有说明如何使用数据,从而出现无法理解的结果。例如,“学业情绪”负向预测“学习成绩”。实际上,该文构建的中介模型就很奇怪,“学业情绪”怎么通过影响“心理弹性”而影响“学习成绩”?

此外,干预研究显得不具针对性,效果也乏善可陈。

其他问题,见分项、分页意见。

摘要:第一段共有3句,第一句不通顺,第二句显得别扭,第三句太长,也不通顺。第二段,“成绩”不是研究工具,“以及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他们”为“它们”之误。对结果的描述极不专业,从而显得没有意义。

Abstract:存在很多表达错误,统计方面的表述几乎都有误。

目录:不需要“目录”也列在“目录”中。论文的结构需要调整。附录、致谢的页码不对。

p.1:引用XXX等、YYY等的定义,没有引文标志。不通顺之处太多。

p.2:图1费解。

p.3:引文不规范。

p.4:引文不准确。

p.5:在一大段话后加一个表示引文的序号,显得不太合适。

p.6:所谓文献综述,不过是文献堆砌。

p.7:引文不规范。

p.8:不通顺之处太多。所谓“理论意义”并无理论意义。

p.9:表述不专业,例如,“通过对学业情绪团体活动进行干预”。“心理弹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已有学者指出,加入学业情绪可以更好的研究其心理影响机制”,缺少文献。此外,“更好的”应为“更好地”。

p.10:图3中介模型存在理论问题,怎么从理论上论证“学业情绪”影响“心理弹性”?更可能的是“心理弹性”影响“学业情绪”,而不是相反。

p.113 学业情绪、心理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这些是该文题目不包含的内容。“学业情绪量表”与“青少年学业情绪调查问卷”的表述不同,把“问卷”混同为“量表”了。

p.12:从提供的拟合指数看“心理弹性量表”的效度并不好。“3.3 研究步”的表述不专业。

p.13“需要格外关注学生的消极情绪的发展”,显得莫名其妙。

p.14:表3的项目需要行列互换。对于表4中方差分析显著的情况,没有进行多重比较。

p.15:对表5的说明不当:“该学校学生在情绪控制维度上相比较其他维度是较低的,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对表6的说明也不当。

p.16:对表7的描述不当。缺少多重比较。“初中生心理弹性总分在不同年级上有显著性差异且p值为0.001< 0.001”,混乱的写法。

p.17:混乱的表述:“导致研究结果在年级上并不显著”,此处描述的是性别,怎么说到了年级?“在积极低唤醒维度上,是呈现显著性差异的”,该文却不从差异性角度分析。对没有性别差异的心理弹性进行有差异的分析,很不专业的。

p.18“说明心理弹性与不同年级是有极其显著的差异性关系的”,极不专业的说法。同时,心理弹性得分随年级而下降,是很难解释的问题。

p.19分析初中生学业情绪、心理弹性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很不专业的标题。“由1可以看出,在本研究中数据是呈正态分布”,无法看出来。需要有正态分布检验的具体指标,才能判断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p.20:由表9可知,学业情绪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并不高,这是值得注意的。

p.21:表11的表题不专业。从表11看,“心理弹性”负向预测“学习成绩”,这与表10示的“心理弹性”与“学习成绩”存在正相关的结果是矛盾的。同时,“学业情绪”和“心理弹性”都是多维测量的结果,进行中介分析时,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分数?“学业情绪对学习成绩效应显著,其解释了学习成绩变异量的3.9%”,据此来看,学业情绪与学习成绩关系不太密切。

p.22:图5清楚地显示了该文研究的不当:心理弹性负向预测学习成绩。

p.23“不同水平的心理弹性的中学生在学业情绪上均呈现显著差异,说明初中生的心理弹性影响着学业情绪”,前部分的说法没有基础,后部分的说法与该文的中介分析相反。“在回归分析中也发现,心理弹性对积极的学业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学业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未见这样的回归分析结果。“而且在回归分析中也可以得出,拥有积极学业情绪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普遍比较好的,而消极学业情绪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普遍偏低的”,没有这样的回归分析。推测该文原来有相应部分,修改过程中删除了,却没调整表述。

p.24“消极的学业情绪会造成学生负面情绪增多,心理弹性的承受力减弱”、“学业情绪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可以通过心理弹性这个中介系统,提升学生的心理弹性的承受力”,由此可见,该文作者对“心理弹性”的理解很奇怪。

p.25“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这样的设计,无法排除霍桑效应。

p.26“研究工具”部分,还描述了研究方案,是不当的。内容重复,例如,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的内容。

p.27“学业情绪干预”,表述显得比较别扭。

p.28:表15中的t值费解,至少与表16的计算方式不同。

p.29“可能是由于干预时间较短,对于其他两个维度的干预效果不明显”,这样的干预,原本就不太可能有什么效果。

p.30“对照组的学业情绪在干预前后,四个维度均有所变化,但都不显著”,其一,对照组没有接受干预,何谈“干预前后”?其二,表述不专业。表19的差值没有意义,应当调整过来计算,或者,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分别处理。

p.31“另外,两个维度……”,实为“另外两个维度……”。“……及其显著的”,错误写法。“让学生的消极学业情绪最大化的减弱”,别扭的表述。讨论没有理论深度。

p.32:结论写得很不专业,不仅重复,而且涉及研究没有考察的问题,例如,“通过对学业情绪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时的心理弹性的适应力”。

p.33:结论写得极不专业,还进行分析和解释,并且是没有依据的主观臆测。“提升他们的心理弹性的适应性和承受力”,该文对“心理弹性”的理解和使用,显得很奇怪,作者似乎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概念。

p.34“建议”与研究基本上没有关系,都是老生常谈之类的内容。

p.357.1 不足”,乱用番号。一些说法莫名其妙,例如,“在发放问卷时,由于自己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习成绩这个变量考虑不周全,导致问卷发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7.2 展望”,乱用番号,所述内容意义不大。

参考文献:该文采用的不是规范的参考文献列表,而是像注释那样的格式。

附录:“同学您好”,对初中学生使用“您”显得不妥。附录的呈现方式不对。对于学习成绩这样的材料,完全可以向学校或班主任索要,让学生填写,显得方便,可靠性就难以保障了。

致谢:“Z老师在学业上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如果真能“严格要求”,该文不会存在如此多的错误或不当。

由此可知,该文从摘要到致谢,每一页都有问题,这样的问题是我在评阅其他学位论文时经常看到的。大致来说,这些问题可以分为3类:

第一类是研究思想方面的,也是关键性的。例如,学业情绪以心理弹性为中介影响学习成绩的理论建构,反映出作者对核心概念心理弹性、学业情绪并不真正理解。

第二类是研究素养方面的,也是根本性的。例如,该文所用的学业情绪和心理弹性指标,都是多维测量的结果,尤其是学业情绪,存在性质不同的维度,作者进行中介分析时,没有介绍如何合成相应的分数,反映出作者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特别是数据处理的技术尚未真正掌握。

第三类是用心程度方面的,也是基础性的。例如,“初中生心理弹性总分在不同年级上有显著性差异且p值为0.001< 0.001”,特别是在第23页,两次陈述“在回归分析中也发现”“在回归分析中也可以得出”,实际上文中并无相应的回归分析结果,反映出作者在撰写、修改论文时用心不够,比较马虎。

总之,通过对一篇学位论文不当之处的详细解析,可以更为系统地看清某些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样问题的根源,能够更为有效地提示和建议正在撰写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切实注意有关方面,写出合格的、良好的、优秀的学位论文,真正达到撰写学位论文应当起到的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层次人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13166.html

上一篇:这样的学位论文被评阅为不合格
下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典型错误例析
收藏 IP: 113.13.44.*| 热度|

20 徐耀 张晓良 郑永军 冯兆东 张鹰 马鸣 姚伟 王平平 李曙 尤明庆 李毅伟 范振英 黄永义 刘继为 李星苇 梁洪泽 张俊鹏 吴斌 刘秀梅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