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偏执与时间透视 精选

已有 5222 次阅读 2021-8-30 23: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偏执是人类个体的一种常见心理现象,几乎人人都偏执过——3-4岁的个体,会经历一个执拗期,在某些事情上,孩子要求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否则,他/她就认为坏了规矩、受了委屈,因而哭闹不止。

例如,一个幼儿要求,客人按家里的门铃时,得由她亲自给客人开门。如果爸爸或妈妈开门了,她就哭闹着让客人出去,再按门铃,由自己开门,请客人进来。有一天,妈妈带她回到家,当看到爸爸正跟一位同事聊天时,她马上一边哭一边嚷:“不是我开的门!不是我开的门!”爸爸说:“叔叔来的时候,囡囡不在家,不能让叔叔一直站在外面吧?”幼儿说:“爸爸可以给妈妈打电话,叫我回来开门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交往范围的扩大,个体逐渐懂得哪些事情可以坚持己见,哪些事情需要自己妥协,或者说需要灵活看待和处理。由此,个体也就身心健康地发展起来了。

人类心理存在诸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包括执拗性。如果过了幼儿期,特别是已经成年,个体仍然对某个或某些事情很执拗,那就是偏执了。简而言之,偏执就是偏激而固执。显然,偏执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较大影响——不仅影响个体本人,而且影响与之有关的个人或群体。

用时间透视来分析,偏执的人不成比例地看重过去和现在,没有或很少关注未来,或者对未来的设想是没有现实基础的。这样的个体重视过去的规则、承诺、期望,对现在的状态或结果体验深刻而强烈,对未来的前途和发展要么不去考虑、要么考虑得不切实际。从这种意义上讲,偏执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偏执的根源是个体坚持某种或某些观念,特别是某种或某些自己臆想的观念——这类观念包含着个体主要是根据自己意愿解读的规则、承诺和期望。

例如,一名男生喜欢同校的一名女生,在得知对方并不喜欢自己后,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每天早上都手持鲜花站在该名女生所在的宿舍楼大门口,等她出来时献上鲜花。女生不胜其扰,给保卫处打电话。男生对接报而来的保安说:“我没有违法,也没有犯罪,我只是在追求自己的爱情。”保安说:“关键是人家就不爱你嘛!”男生说:“我就不信自己的真诚打动不了她!”

又如,一名学生在一个单位实习,听主管领导说该单位要招聘一个人,随即想起对方曾经表扬过自己,因此就认为主管领导是想招聘他。实习结束,当他向主管领导提出留在实习单位的意向时,人家委婉地拒绝了。他想,领导大概是要他送礼。他就买了礼品去领导家。领导不收礼。他又想,领导可能是嫌礼轻了,就又买了更重的礼品去领导家。领导还是不收礼,并明确表示单位根本没有打算招聘他。他又想,这是领导在考验他,于是索性直接到单位上班——赶不走他,单位报案,他被强行驱离。

由此可见,偏执的人其实是病态的坚持,完全用自己的观念去坚守一个愿望,而这样的愿望是基于过去形成或建构的。同时,偏执的人陷入了显得很难教育和开导的境地,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麻烦和困扰。

此外,偏执与毅力不同,它们的区别在于个体坚持的观念或行为的意义。例如,媒体曾经不上一次地报道,有人坚持参加高考十几年,在肯定当事人追求理想的同时,更应当合理评价——这种情形,如果不是炒作,那么,似乎更多的是偏执,而非毅力。

从时间透视的角度讲,预防和降低偏执的策略是,让个体更多地关注未来,特别是切实思考自己原有观念和行为的适当性、有效性,把现在加工的信息,主要由过去经历转换到未来规划上,从而,修正原有观念、形成新的观念,选择新的行为,逐渐走上适应的生活道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2129.html

上一篇:翔云
下一篇:强迫与时间透视
收藏 IP: 220.173.127.*| 热度|

22 马鸣 王安良 张晓良 杨正瓴 李东风 黄永义 鲍海飞 孙颉 陈新平 刘秀梅 许培扬 尤明庆 农绍庄 王平平 张鹰 李丽莉 葛素红 晏成和 程少堂 郑永军 崔树勋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