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常会说或听说:“做生活的主人。”如果把生活比作一个舞台,那么个体就是在这个舞台上连续地出演。虽然,太多的人都想成为主角,然而,在不少生活场景中,个体只是一个配角,甚至只是一个群众演员。然而,即使只是生活场景中的一个配角、一个群众演员,他/她也会努力寻求并实现自己的主体性。
我认为,人生的本质就是有意义地生活(living meaningfully)而不仅仅是有意义的生活(meaningful life)。有意义地生活就是个人在生活中能够体现自己的主体性。个体的主体性蕴含于一些具体方面,例如,个体的价值、个体的追求、个体的地位、特别是个体得到的或明或暗的评价等。
明确了人生的本质就是有意义地生活,而有意义地生活的本质就是要体现个人的主体性,那么,可以从通常的生活方面(例如,家庭、学习、工作、亲情、友情,等)来进行主体性评定,得到的就是生活态度,其实,也就是人生态度。
研究生活态度,从可操作的角度来说,可以找到一些切入点,例如,人类的基本需要(不妨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从而,生活态度,就是个人在这些基本需要方面的体验和评价。如果认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完备的或较为完备的,那么,个体对这些需要的体验和评价,就是测量生活态度的良好指标。
我亦想到西方心理学研究中所说的人类3大动机,即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亲和动机,从而,由个体感受和评价这3类动机的结果,也可以用来考察生活态度,即人生态度。
我又想到,我所说的有意义地生活的本质是个人体验到主体性,跟阿德勒所说的优越是接近的术语。阿德勒认为,个人的发展动机是追求优越和社会兴趣,我认为个人的发展动机是追求主体性。其实,发展动机就是生活动机、人生动机。
我在博文《生活流:考察心理健康的一种镜头》中提到自己关于人生的生活流观点,即人生就是生命在时间上的展开,主要体现于生活,因此,人生有全部生命跨度的情况,也有不同生活阶段的情况。生活态度,就是表现为每时每刻、可长可短的生活阶段的主体性感受。这种主体性感受是可以评价和测量的,其测评结果就是人生态度的度量指标。
显然,主体性是个宏大的概念,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和研究。我认为主体性的核心是自主,甚至认为主体性就是自主性。
由自主问题,我想到了奥尔波特的机能自主概念,或者说,我在思考和努力形成自己关于人生的命题时,可以借鉴奥尔波特的理论。奥尔波特认为,个人的发展就是要达到统我机能自主。我觉得自己提出的个体的主体性与他的统我机能自主是非常接近的概念。
如果个体在生活中的主体性受到威胁,那么,他/她的反应往往是“你们玩,我先走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