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这样也算数据造假吗? 精选

已有 14964 次阅读 2021-3-10 23:1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前天,一名本科生通过QQ给我留言:“老师,我最近看文献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想要向您请教。问题是这样子的:如果一个研究者在收集到实验数据后,发现一部分实验数据不符合他的预期,并删除掉了这些数据。在随后的实验中对删除的数据,他重新寻找被试并做了收集。请问这也算数据造假吗?”

我思索之后,做了如下答复:

某某某同学好:按照你提及的问题,如果一个研究者重新寻找被试,所得数据还是不符合他的预期,他还得删除并再重新寻找被试,如此持续下去,直至他得到符合预期的数据。你觉得这样合适吗?这种情况,不是一般常见的数据造假或篡改数据,而是“数据投机”或“数据钓鱼”。我们心理学研究通常是考察一般规律的,你反映的那种研究其实不是在研究一般规律,是在寻找特殊情况,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验设计原理的。

两分钟后,学生回应说:好的,谢谢老师的解答,我明白了

但愿学生真的明白了。

近年来,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一些领域出现了研究的可重复性危机,背后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我想,除了恶意造假,更多的情况可能就是学生反映的这种“貌似严谨、实乃投机”的作法。如果数据是“精心”筛选的,例如,统计的只是全部收集数据中的5%,那么,别人就几乎无法重复相应的研究结果。

实际上,有材料显示,一些心理学研究者早就掌握了类似的“妙招”:如果研究结果没有出现自己想要的显著差异,那么就不断地增加被试。从统计学可以知道,这样做总能得到差异显著的结果。当前,国际上倡导预先登记研究方案的制度,也正是要破解这个问题。



学术不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276057.html

上一篇:文献中出现失误或错误,真是害人不浅
下一篇:共变数分析与协方差分析
收藏 IP: 116.9.46.*| 热度|

13 郑永军 周忠浩 杜学领 任胜利 张红光 王安良 高友鹤 赫荣乔 杨正瓴 石焕南 陈志飞 钟定胜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IP: 223.68.89.*   回复 | 赞 +1 [3]钟定胜   2021-3-31 09:10
有异常数据原本应该是完善科学理论乃至做出科学发现的巨大机会,而如果是故意有挑选地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话,那就不仅是错误的研究方法,而且是一种学术不端甚至学术造假(如果的确是无科学依据地故意剔除异常的话)行为了。真正科学的做法,应该是深究异常数据的根源,究竟是的确有些样本或有些情形下的数据结果就是异常的(这种情形是机会,应该珍惜,因为这可能就是做出科学发现的极好机会),还是那些异常数据是由于实验操作失误或错误导致的(这种情形是自我检验自我提高的机会,说明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方面有缺漏之处,需要完善提高自己的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简言之,不论是否有异常数据,在实验的过程中,都必须要有平行样和对比实验,要有重复检验的实验,不对研究数据进行这种反复的重复试验和重复检验,都是不规范的和错误的研究方法。
回复  钟老师讲得很全面。得到不符合预期的研究数据,的确是很好的深究机会。我在讲“心理学经典实验选讲”课时,会浓墨重彩地介绍James Olds发现愉快中枢的经历——实验出现异常现象,原本是操作失误;科学对待,终有重大发现!
2021-3-31 09:29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李老师发起的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尤其是围绕具体案例进行的剖析更加有启发价值。另外,我刚刚专门就此写了一篇更加详细的评论: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34816&do=blog&id=1279441
2021-3-31 09:42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回复  钟老师的这篇博文还没开放?我点击链接显示:抱歉,您要查看的信息不存在或已被删除。
2021-3-31 09:483 楼(回复 2 楼) 赞 +1 | 回复
回复  刚才应该是处于“审核中”,现已能够看到。
2021-3-31 10:134 楼(回复 3 楼) 赞 +1 | 回复
hidden
IP: 59.109.209.*   | [2]用户名   2021-3-11 21:44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IP: 59.173.132.*   回复 | 赞 +1 [1]刘庆生   2021-3-11 10:01
这种现象在实验科学研究中也许不会是孤例,一定属于学术不端,迟早会被同行发现。
回复  谢谢刘老师!您说得对。
2021-8-20 17:4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22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