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大蓝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tzschia 重要的不是生活得最好,而是生活得最多

博文

婚礼

已有 1020 次阅读 2024-5-17 13:3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最近去参加了一场婚礼,以前我在这种场合主要看看热闹吃吃喝喝,这次混到迎亲队伍里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地觉得要为家族尽一份力了,只要对我不要要求过高就行。一路上手里拎着用破旧老面布做的两个包袱,里面据说包了两件红色棉衣,一件新的一件旧的,新娘子出门的时候要披着其中的一件。包袱一开始要背对背拿着,接完新娘子以后要口对口拿着。我就这一个简单的任务,而且寓意这么美好。

那天我们早晨三点半就到了新郎家里,他正在化妆,一个年轻的女孩拿着粉扑给他上粉底,我参观了一下新居,然后就觉得无事可做了,后来一听说五点多才出发迎亲,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通知我们三点半来呢?但是我们刚来没多久,新郎的二大娘二大爷堂表亲们也都陆续到了,大家也都客客气气站着,聊着天,帮忙干点这个干点那个,这样办喜事的气氛就出来了。摄影师在新郎打扮好以后也上场了,先是在房间的各个角落里不停地拍啊拍,然后拍伴郎和新郎,有各种情景和台词设计,有时需要重复两三遍,摄影师的态度语气十分有耐心。然后开始拍全家人,爸爸妈妈哥哥嫂嫂还有他们的三个孩子加上新郎,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七八个人,一代又一代,生命得以延续,不知道为啥以前的我总瞧不起这些。

新郎穿上一身中式结婚礼服,头上还缠了一圈玫红色的细线,按照算好的时间出发了,外面下着小雨,路上越下越大,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老家举办的婚礼,一般都在春节前后,非常地冷,准备的食物比较容易保存,婚礼当天还经常是下雪天,新房子的白地板布满了泥印子,院子里支起几只大锅,热气腾腾,小孩子们不停地奔跑,被大人呵斥,直到坐席的时候才会安静下来,吃饱喝足之后,留下一片狼藉和一个崭新的家庭,两个仅仅见过几次面的年轻人要从此在一起生活了,但在当时,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据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光是农村)又重新开始把结婚的议题交给父母了,社会的价值体系把一家人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这并不是一种退化,只有有新的生命诞生,文明才有延续的可能。

到了新娘子家,我们每个人被塞了一碗饺子(可惜是猪肉馅我不吃),青岛这边无论什么时候都会跟吃饺子扯上关系。摄影师也跟过来拍新郎叫门,姨母给新娘子开脸,敬茶等环节,走的时候,我打开我带的包袱,新娘子接过红衣披了一下就还给我了,说太热了。我于是又叠好重新包好包袱,任务完美完成。重新回到新郎家才八点多,结婚仪式才正式开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两个年轻人执行的一丝不苟。“送入洞房”之后,就到了新娘敬茶收改口红包的环节,她十分地大方,“爸爸”“妈妈”叫的十分亲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然后一行人就去酒店吃喝了,开饭前又走了一边西式的婚礼流程,新郎从岳父手中接过新娘子的手,交换戒指,还有一位证婚人。不得不说,西式婚礼在中式婚礼面前逊色不少,没有了天地的作证,只有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苍白地承诺。还好饭菜还是不错的,从早上二点多到中午十二点多,才吃上第一口饭。结婚很麻烦的,人生更麻烦,不过麻烦一停止,人生也就到头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002-1434499.html

上一篇:斯通纳——普通人的英雄之旅
下一篇:女人花
收藏 IP: 112.9.114.*| 热度|

12 孙颉 杨正瓴 宁利中 尤明庆 郑永军 王从彦 王安良 周忠浩 杨卫东 朱晓刚 陆仲绩 王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