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物探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ony1984621 噤若寒蝉,惜墨如金,不谈政治,不谈工作,我只代表我自己。

博文

诚挚之石——紫晶

已有 9822 次阅读 2013-3-22 22:01 |个人分类:科普写作|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地质, 宝石, 矿石, 水晶, 紫晶

诚挚之石——紫晶

文/马志飞

希腊神话中有一位酒神,名叫巴库斯,有一次他喝醉了酒,宣称要让他所遇到的第一个女人被老虎吃掉。恰好此时,一个名叫阿麦斯特的美丽少女经过他面前,当他正要施法残害少女时,被月亮女神狄安娜看到,为保护阿麦斯特,狄安娜将少女变成了一块纯净无暇的石头雕像。等酒神巴库斯清醒之后,看到这尊美丽的雕像心动不已,深感后悔,伤心之时不小心将手中的葡萄酒洒在了雕像上,没想到这块石头竟然变成了美丽的紫色水晶。从此之后,巴库斯就用少女的名字阿麦斯特(Amethyst)给这种水晶命名,翻译成中文就是“紫晶”。

紫晶晶莹透亮,绚丽多姿,恰似令人垂涎欲滴的葡萄,又仿佛是心地善良的纯洁少女一般,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来,它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贵重宝石。古人认为紫晶象征着“诚挚、纯洁、正直和善良”,能抑制人们头脑中邪恶的念头,让人们互相尊重和谅解,以诚相待,所以紫晶有“诚挚之石”的美称,并被人们推崇为二月份的生辰石。

因为紫晶的来历跟酒神有关,所以,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喜欢用它们制作酒器,他们相信,紫晶可以让他们千杯不醉。在现代西方国家,紫晶仍然受到男士的特殊青睐,常常作为首饰佩戴,或者被镶嵌在服饰上,这还是源于紫晶乃是醒酒之石的传说。

当然,紫晶能醒酒的说法并不可靠,因为从矿物学的角度来说,紫晶是石英的一种,成分是二氧化硅,是最常见的矿物,莫氏硬度为7。纯净无暇的石英晶体是无色透明的,被称为水晶。但是,石英晶体常常会因为不同杂质的混入,而获得不同的颜色,这种颜色在矿物学中叫做“他色”,它与矿物本身的化学成分及结构无关,比如,乳白色的石英叫“乳石英”,金黄色或柠檬色的叫“黄晶”,浅玫瑰色的叫“蔷薇石英”,烟黄至暗褐色的叫“烟晶”,暗棕色者称“茶晶”,黑色透明的叫“墨晶”。

紫色的石英晶体就是“紫晶”,而且颜色越紫,就越名贵,通常情况下,紫晶都具有很多色带,条带状的紫色和无色的色带平行相间分布,或者以一定的角度相交。有些紫晶在人工照明下还能发血红的光彩,十分美丽。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紫晶的紫是杂质元素铁或锰、钛等混入引起的“他色”。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当紫晶被加热到240-270℃时,紫色会消退并变为黄色,而经X射线照射又可恢复原有紫色,所以也有人认为是内部铁离子的电子层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光学现象。所以,如果你佩戴了紫晶的饰品,一定要远离高温和暴晒,以免受到损害。

紫晶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主要产于火山岩中,著名的产地有巴西、俄罗斯、南非、马达加斯加,乌拉圭、印度等,全球最大的紫水晶产地之一是在非洲南部的赞比亚,每年生产约1000吨。我国的河南、山西、内蒙古各、新疆、云南等地也有少许产出。

在南美洲的巴西,这里的紫晶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以紫晶洞闻名世界。所谓紫晶洞,就是紫晶形成的空洞,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中间是空的,内壁向着球形的中心方向长满了紫水晶,形状奇特,色彩鲜艳。1900年,人们曾经在这里发现了历史记载的最大的紫晶洞,晶洞深9.7米、宽1.9米、高0.9米,总重量达35吨,规模之大真可谓世界之最。

很多人相信紫晶洞具有紫气东来、镇宅辟邪的寓意,所以喜欢将球形的大块紫晶洞一剖为二,摆放在家中客厅里或办公室内,成为当前流行的一种风水石。

    紫晶因其特殊的美学价值常成为名贵的工艺品雕刻材料,但这只是水晶家族中的一个应用领域,水晶的工业价值远不止如此。有些水晶可以用来制作高精度的压电石英元件(如谐振器、滤波器等),是现代国防、电子工业中的重要部件;有些水晶可以工业上可以制造石英折射计、光谱仪等高级光学仪器;有些则是熔制石英玻璃和器皿的重要原料。(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紫晶的颜色从浅紫色到深紫色变化

 

颜色较浅的紫晶

 

颜色较深的紫晶

 

透明的紫晶晶体

 

透明的紫晶晶体

 

透明的紫晶晶体

 

透明的紫晶晶体

 

产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紫水晶晶体,上面还带有淡红色的氧化铁斑点

 

产自南非的紫水晶簇

 

雕刻着罗马帝国皇帝卡拉卡拉头像的紫晶宝石

 

紫晶晶簇

 

紫晶晶体

 

紫晶饰品

 

紫晶饰品

 

紫晶饰品

 

紫晶饰品

 

紫晶饰品

 

紫晶饰品

 

紫晶饰品

 

大晶体的生长会在内部空间中形成紫晶洞

 

晶体朝内生长的紫晶洞,呈椭圆形

 

一剖为二的紫晶洞

  

紫晶中紫色和白色相间的色带

 

作为家中或办公室摆件的紫晶洞

 

作为家中或办公室摆件的紫晶洞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8217-672966.html

上一篇:天坑探秘
下一篇:陨石的威胁
收藏 IP: 222.35.46.*| 热度|

7 李学宽 徐大彬 罗帆 杨正瓴 徐耀 王修慧 tuner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