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部件技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求新 研究方向:数据库、MIS,教育部教指委计算机分委会专家工作组成员

博文

严格控制不及格率不可取 精选

已有 9656 次阅读 2008-12-21 14:0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考试, 不及格率

据网上看到的不确切信息,北大存在“规定优秀率及不及格率”之议,规定考试及格率必须在90%以上,不知道是否形成了制度,也不知道是否严格执行。但是,确实有不少学校跟风作出规定,并且与教师的利益挂钩,严格推行。尤其是在二级学院、文科院校、职业高校中比较突出。

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生产产品,没有标准化的检验与测试设备,也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只是要求所有工人保证按工人各人自己认为合适的标准达到90%的合格率,即使发现明显残次,也不允许自作主张地报废或降等。在工作过程中,只检查记录原材料是否到齐,如果未到齐就给个通告,开点会协调协调,最终结果不重要,也不再记录,哪怕原材料没有,产品实际不存在,也必须虚拟报出90%的合格的产量与产值。每个工人的中间产品进入下一个工序不予检验,无论数量对不对,也无论上工序加工是否是废品,对新的工序的要求仍然是:按该工序该工人个人自己拟定的标准达到90%的合格率!达不到扣奖金,达到就万事OK。在所有工序加工完结后,将所有部件配件统装在一起,不进行测试与检验,一概推向市场。那会怎么样?如果相当多的企业都如此,社会会怎么样?

当然,上面情况只是设想,情况并没有坏到如此地步。由于存在市场的检验与反馈,采用上法管理的企业只能自行消亡,自然淘汰规律迫使企业必须注重产品质量,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是决不可能出现上面的景象的。

但目前的学校,相当多的却都是在如此操作与管理,不同的是,社会的检验与自然淘汰规则作用微弱,自然淘汰规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般大学的专业课程,都是老师自己教、自己组织复习、自己出题考试、自己阅卷,教学大纲多由老师拟订,了不起在老师拟订后交教研室主任审核或教研室老师集体讨论,但由老师往往各事一门,加上事多时间少,这类审核与讨论常是过场。学校普遍设置督学,但其工作主要是对教师考勤,深入一点的会了解是否有讲义、进度的大致情况、学生到课的大致情况。同样,人少事多,要求再高就不好办了,如果要求检查到是否严格执行大纲是不可能的。对教学大纲的把握与解释权全在老师个人手上。学校配有辅导员,班干部也会协同工作,但恐怕也只能对学生打打考勤,对于经常缺勤的约束,如果除去分数的因素,主要就靠会上会下教育及奖学金与助学金限制了,通知家长的手段非必要是不采取的,也许一些高明的辅导员能通过积极引导产生好的效果。学校一般都规定平时成绩占总分30%甚至更高,如果对长期缺勤学生严格按平时学习情况控制平时成绩,会有约束力。但是,如果限制不及格率,与老师利益挂钩,对于学风不好的班级,老师大概要将平时成绩变成提高及格率的手段,这样,差生不难得到这样的信息:是否上课并不重要,不上课得高分不是难事,辛辛苦苦上课真是傻大冒。课程之间往往有衔接关系,先期课程未学好,后续课程肯定会受影响,但后续课老师不会去检查前期课程学习情况,因为即使检查又有何意义呢,至多是降低一点本学期目标,照顾一下基础内容与落后面,如果影响进度就得不偿失,重要的还是要保证考试分数上达到90%的合格率。

学校没有如同工厂那样标准的产品检验仪器,目前还未见大范围使用的试题库与出卷系统,也未见有那个学校宣称自己是根据什么标准或系统把握质量关的。大学里的分数只能起到相对评判的作用,由于基础、环境、课程等各方面的差异,每门课的参照系只是一个班的学生;一个教研室的参照系也只是一门课涉及的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控制不及格率,对老师而言并不难操作。只要平时讲课围绕题目来、复习时针对性强一点、布置复习提纲范围尽量小,要取得不错的成绩不是难事。虽然最后分数分布曲线不会那么理想,高低分数差别小,即使算是正态分布,但分数过于集中在某一段分布。不过这一问题最终被考察的并不多见,即使是评估也不考察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如果是文科试题、问答类试题与大分题,评分标准不可能细到1分或零点几分,老师阅卷过程中的弹性可以比较大,控制分数的分布也有办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分数分布曲线,使之稍微好看一些。客观题评分过程中变化余地不大,但这类题学生舞弊技术含量不高,分数客观性值得存疑,从许多20分以下的试卷中可以看到舞弊的蛛丝马迹。

要求控制不及格率的原因,有些是考虑节省教学资源,如果让太多的留级生、重修生挤占教学资源,对提高教学质量是不利的。还存在成本问题,由于教育部控制收费,重修的大部分成本需要由学校来消化,学校理所当然感到困难。而假如将不及格率控制在10%以内,基本上免除了组织重修的问题,无论明的差生还是暗的差生就只能令其自生自灭,到毕业前一次清考后推入社会,统统打发了事,所有后期问题只能依赖社会去消化了。至于对后续课程的准备不足、对学生素质进步的负面影响、对学风建设的破坏作用就都无法计及了。目前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这里面有没有因为一些学生学历与能力不符,就业困难,使市场就业压力加大的因素呢?对于企业,市场是公正的,不会只是因为企业自己在出厂时标志或宣传的按其自身标准检验的产品质量高或广告做得好,就被公认。市场会给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大产品质量管理以动力与约束。但对于学校而言,这一机制作用相对较少,一方面,学生毕业后是分散地进入单位,另一方面,学生进入社会后,其能力不可能立即充分表现,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其第一学历与学校教学效果都已经模糊化,要对学校做出评判的难度加大,最终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用人单位只能按一定等级(例如一本、二本等)初选毕业生,同一等级的学校,除了多投入,不会有太大实惠,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进一步被损害了。

限制不及格率还可能有其他原因,由于欠缺对学生质量的公认标准,分数尽管具有相对性,但却成为可以看得到的参考值,不排除有的学校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对外形象,使学生拿出来的成绩单比较好看,而特别规定优秀率及不及格率。

也有许多学校并不是无奈之举。由于素质教育是极为重要的,需要给学生留下更自由发展的空间,对学生的评价光是看分数是不够的,希望削弱分数的作用。还有一个理由是,既然大学的考试成绩与标准是相对的,就不要过于高、难,不要让学生丧失信心,否则会事与愿违。会教育者在教育学生时会不断跟踪学生的进步,不停地提出恰倒好处的要求,要求他们要够一够才能摘到桃子。如果要求老是高,学生怎样够都够不着,必然会打击学生积极性,出现厌学、怕学等毛病;但如果要求老是很低,学生不努力就能轻而易举地达到目标,学生进步就不可能那么快。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控制分数的分布、控制不及格率是有意义的,需要根据当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提出一个恰当的当时、当班的分数要求,应当有一个好的分数分布,既要有高分,又能保证大多数学生及格,分数呈漂亮的正态分布模样。但这些都应当是对那些努力学习,不随意逃学,上课能认真听,认真记笔记的学生而言的。对于那些老是无故不上课,不认真完成作业,晚上玩游戏白天睡觉的学生如果不存在不及格的问题,其负面作用是不可轻视的。

我们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如果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次序,一切都将无从谈起。而要维系正常的教学次序,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有检查,有纪律,有执行纪律的方法。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公安”,或者只是有“公安”,但没有“检查”、没有执“法”,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在学校里,批评教育并不万能,不可能事事找家长,不可能动辄处分、除名,分数作用不可忽视,在分数问题上不能太不严肃。可以限制不及格率,但必须是有条件的,要说明其指导思想,规定前提、范围、管理办法。如果学生要选学其他课程,在满足某些必要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如果学生外出学习其他技能,应当有考查与相应学分管理办法;如果学生考研,可以考虑根据考分补充学分等等,但是都必须经过必要的手续,要有政策依据。毫无理由的逃课是不能被允许的;晚上玩游戏,白天睡大觉也是不能允许的。对那些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而言,教育、引导是重要的,但严格要求是不可缺的,正面教育产生作用的基础依赖于分数。由于确实有些学生,因总总原因,到课率不高,但利用业余自学能达到教学要求,甚至会更好一些。因此,不能对经常不上课的学生一概评判为不及格,但是,这样的好的学生通常所占比例较低,必须重点地检查与甄别,对考试成绩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对于经常违纪的学生,如果并不存在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是不能得到“限制不及格率”的“保护”的。

人的自由度与主体性是存在消极面的,具有惰性且易受消极情感的困扰。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不稳定性、不成熟性,自觉遵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能力较差,无论在知识能力方面还是在道德情感方面都离不开正确的引导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被送进大学的学生的家长中不少人是拿出毕生储蓄,为求子女能够受教,他们是对得起自己的子女的。责任落到教师(包括授课教师、学校行政人员与学校各级负责人)的身上,教师有责任让自己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接受自己的教育的期间尽可能的能有所学。教师要教好学生,只是学识、方法、态度是不够的,严格要求永远是不可缺少的。对学生严格要求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要求老师自己有好的资历、高的学术水平、公平公正的态度与作风、还尤其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在一些学校还可能被上、下批评,但教师的称号是神圣的,教师必须对得起这个称号,必须对得起家长,必须对得起自己的学生。

分数的作用一是标准,二是激励,尤其要注意其作为质量标准的作用,激励作用依赖于其“标准”职能。但是,上述许多问题的根源恰恰在于难以制定标准。首先是无法和硬件一样,设计出统一的测试检验设备,其次是由于基础的不同、环境与条件的不同,使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目前社会上有英语的四、六级考试,有计算机水平考试,能给出全国公共的一种质量标准。但在推行过程中一直被人批评,认为这些考试打乱了教学次序,是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等。对于英语的四、六级考试,由于用人单位普遍重视,一直坚持了下来,而计算机水平考试,一些学校已经不再强烈限定。许多人研究试题库问题,但一是因为采用试题库会加大学生压力,容易吸引一些学生在相应课程上过多投入,而削弱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另外,还有许多人认为,试题库会将学生注意力从实用技能引开,而偏重于死的试题,不能考察学生融会贯通能力与创新等及其他能力。还有就是会加重学生负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等等。但是,关键在于“度”,如果能够恰好地掌握火侯,应当不是一无是处的。例如,可以有各种官方或民间的不同等级的试题库,不以水平评价为目标,而以基本合格为标准,能让不同学校基于自己的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标准,能让认真进行了学习的学生在所选定的标准下,无须过分投入时间,就能比较大比例的获得及格的成绩。这些试题库题目知识点不宜多,每门课有百余个就可以了,题目总量也不宜多,有一、二千题就足够了,题目公开且相对稳定。不需要所有课程都建立试题库,也不能只是一二门课程建立这样的试题库,要求对主干课程建立试题库,一般每学期规定三到四门可能采取试题库出题的课程,学期开始不规定那些课程采用试题库出卷,只到期末临考,再从预先说明的那三到四门课中随机选择一到二门组织严格的考试。学校可以宣布自己及那些专业、那些课程是采用那种标准试题库的,学生可以在求职时声明有那些课程是经过那种标准试题库测试的,用人单位的基本知识考察部分可以借助相应的试题库抽查。对于非主干课程则视情况放松要求。在如此体制下,将不存在规定优秀率及不及格率问题,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52107.html

上一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目录
下一篇:汇编语言实验手册前言
收藏 IP: .*| 热度|

4 向峥嵘 王春艳 李丽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