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文学艺术对科学技术的解(结)构

已有 3194 次阅读 2007-8-10 20:13 |个人分类:思维秀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学艺术对科学技术的解(结)构

 

由于精通科学技术的文学艺术家,没有文学艺术修养深厚的科学家多,所以常见的是文学艺术家笔下的科学技术漏洞多,让内行搓火。同时,许多科学大家的诗文俱佳,自成风格。人们津津乐道爱因斯坦的小提琴,但没有听说哪个曹雪琴对于科学或者技术精通的。倒是,一个明朝的皇帝,为不杰出的政治家长了志气——他的木工技术相当了得,关键是十分投入。

 

这也许是无法改变的现状。科学技术的行家可以对没有文学艺术的领域有所偏爱,并且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但是,反过来,文学艺术家,即使对某一自然科学的门类有兴趣,也是所知甚少,他们的思维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许决定了他们无法深入了解科学技术问题。所以,当文学艺术作品中涉及到、或者以科学技术为主要表现内容时,收到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文学艺术作品和科学技术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处的时候很少。以耗资巨大、制作精良许多大片为例,它们要末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描绘的十分昏暗、或者极力夸大科学技术的副作用。以科学家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品,也多是以个人情感为线索,对于科学工作的表现仍显得苍白无力。想表现的,不甚了解。了解情况的,可能不愿意或者无暇以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反映科学技术的进展历程,包括对于从业者的故事的讲述、形象的塑造等。

于是,文学艺术工作者,由于工作的需要,就不得不以自己的视角、自己的局限性开始了对于科学技术的结构。他们的结构,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正面作用不大,甚至由于他们的理解力、表现力的局限,有意无意地歪曲了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形象,他们的出发点也许值得肯定。但是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设想,就很难说了。

文学艺术作品,由于其形象性强以及对于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科学技术的传播所发挥的推动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考察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相互关系时,不仅要提到前者对于后者的解(结)够,也要提到后者对于前者的解(结)够。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把握它们的相互关系,提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措施,收到更好的效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5834.html

上一篇:诺奖路上的三个绊脚石
下一篇:我院网站设立《刘先林事迹专题》宣传院士优秀党员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