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学者、奶牛与牛虻 精选

已有 3589 次阅读 2007-7-2 09:31 |个人分类:立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今天新添加了一个栏目,本来想叫做‘读博有感’,后来觉得

不合适,有冒充博士生之嫌疑,随改现名。

鸿飞兄的《方舟子第二? 》是篇妙文,值得阅读不只一遍。

其中的“不要天天让我们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还要诬陷说

我们每天吃的是巧克力。把科学家和学者当成吃草的奶牛,

还要让一帮牛牤整天去叮它,吸它的血,这是很不人道的事情。”

一段话,让我想起15年前读到的两度茅盾文学奖得主,人大才女

张洁的小说《只有一个太阳》。大致情节是,一个学者收到了国外

寄来的邀请信----一个学术会议。他提出出国后,许多非专业人员

(多少都有点权)也纷纷以各种理由要求一同前往。结果组织了

一个考察团。出去后,那些人无非是瞎玩。这个学者由于心脏

问题......之前,闹剧已经开场。

这篇小说和鸿飞兄的妙文异曲同工。那些不创造学术价值的人,像

牛虻一样吸取“奶牛”们的血,反而讥笑“奶牛”们无力反抗或者

逆来顺受。这样的情景的确太不牛道了,更不要提“人道”了。

对于那些讨厌的牛虻,最好是一个个从肉体上消灭掉。精神上消灭

可能有难度。

有难度的事情可能更有价值。

有价值的事情往往有难度。

多年前,曾经被一群群牛虻包围,不是保卫,尽管也是前呼后拥的。

那时,我还在青海高原服兵役,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负重行走----

进行军用土地详查作业。沿着荆棘密布的河边行走,那些饥饿的

干渴的牛虻把我和我的兵们当成了高原食品,尽情享用起来。有个

河南灵宝的兵被叮咬得浮肿起来,轻些的也大都多了几十颗疑似的

青春美丽痘(当时年龄,都不足三十)。

我至尽还记得那些壮烈的场面,牛虻们前赴后继地袭击我们。战士们

用树枝还击。牛虻们组团袭击我,我不得不伸出大手,张开然后攥紧。

不断重复这个机械动作。牛虻们的尸体,从我的手中源源不断地落入

草丛里或者被抛弃到河水中......

我还没达到学者的水平,只是一个工作者,但,苦斗牛虻的场面不会

重新上演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4076.html

上一篇:搜索到一张布格异常图(图)
下一篇:读“学会算总账”,说啼笑皆非的夏令时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