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bo312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bo3124

博文

关于煤矿灾害与微地震和天然地震监测记录对应关系的认识

已有 2123 次阅读 2021-9-24 08:59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煤矿灾害与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研究这两年慢慢进入冷静期,不是那么疯狂了,这是个好现象,任何科学问题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博人眼球,而是揭示大自然的规律。

       本人2019-2020年把时空分布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成果也已经公布(https://pan.baidu.com/s/1sjnCEh3)。 和前期研究对比,主要是时间阈值放大到0-20天,揭示出“群发和伴随”事件更为普遍,原因是阈值从2天开始放大,同一对比窗口能够见面的数据更多了,同时,聚类范围收缩到煤矿20多公里附近。目前,正在探索查找最优时空阈值区间。

       近期,将微地震目录投影到地图上,揭示出微地震呈几何环形分布,这种分布目前看来是三分量地震仪单台测量大范围数据,定位不准确造成的,相关单位也在处理。尽管如此,微地震仍然给我们更多的启示(统一地震目录数据监测时段:2009-01-01~目前):

1,震级:微地震是指-5~1级地震,主要是三分量地震仪单台定位数据,这些微地震震级太小,不能被周边多个地震监测台站监测到,而三分量地震仪单台震中定位存在问题,这些数据和2009年之前的微地震数据不是一个性质

2,数量:微地震数量大,煤矿附近每天发生10几次微地震几乎是常态,那么拿这种高频率的微地震事件与煤矿灾害对比,基本上是一对一个准,似乎是让“煤矿灾害伴随地震”这种认识陷入尴尬境地。如果不看天然地震记录,这种微地震的高频度难以支撑“灾害群发及伴随地震”的结论,让人们充满怀疑甚至否定,但是,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研究最开始是由天然地震与煤矿灾害进行对比的,早期事故矿井定位时,用放大镜在地图上查找事故矿井所在县,受人为因素影响,有些事故一时间找不到矿井所属行政县位置,后来突发奇想,先去找事故前后大致区域是否有地震发生,结果真的在地震震中附近找到了矿井,这些案例包括内蒙古突泉县,宁蒗纳西族自治县等等,而相“伴随”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震级2级以上,距离事故矿井有的超过100公里。即便如此,严格说来,时间阈值放大后“群发序列”变得很大,灾害与地震谁引发谁仍然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好在人们并未纠缠在这种“逻辑”环节,现象给人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可能存在跨矿井应力扰动,它让人们将视野由采掘面扩展到了包含多个矿井的大区。

      说结论:

     1、国家地震台网公开的监测记录比较可信,凡是有国家台网地震记录的,肯定是震级较大,应力扰动幅度较强。相当于筛子,留下大的,放过小的。

     2、前期研究得出的“煤矿灾害群发及伴随地震”的认识不变,不能将目前微地震监测结果与传统地震监测网监测记录等同。

      那么,微地震监测-5~1级地震其时空分布有何特征?其时空分布与较高地震,与煤矿灾害(1级以上)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否有前兆特征?目前为止,仍然是个迷,希望相关矿区继续完善微地震监测方法,完善监测网,尽早监测并积累数据。

      最近3年,单位经历两次重组,文章写到一半不得不放下,几次捡起来,无奈中途不得不放下,状态始终切换不回来。有时候,感觉特别对比起这个科研思路,因个人能力不足,水平不够,无法专门开展研究

      好在现在问题又明确了一步:微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尚未完全揭示,这个问题也可以在江湖上发布科研问题悬赏令:令有能力者揭榜攻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45905-1305366.html

上一篇:文风问题向伟人学习
下一篇:煤矿灾害事故矿井(2000-2006)村级定位数据
收藏 IP: 117.136.3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