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哥哥的一亩三分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antao 涛哥哥的一亩三分地

博文

把教材换成英文的之后……

已有 5193 次阅读 2016-10-11 07:11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抱歉好久没来我的一亩三分地锄草了,因为这学期把我的一门课的教材换成了一本英文的了,然后讲课的内容和体系都要进行比较大的调整,PPT也基本重做了,很忙,于是照顾试验田的时间就少了。

朋友问我为什么花这么大功夫折腾,我开玩笑说:“唉,因为最近闲得了”。确实,今年没什么压在头上的项目,也不像前两年有评职称的压力,终于腾出手来把教学这块折腾一下。现在高校的评价体系中,教学的优先级并不高,只要不出大的乱子,被很多学生到校长信箱投诉要求下课,基本上是用不着投入太多精力的,投入的精力多了明显不划算。

不过,我的想法还是有差别的,在解释为什么开这个公众号的时候,我提到其实一个人的价值——体现为你的赚钱能力,根本上还是取决于你工作成果的受益群体大小。考虑目前我的研究领域和未来水平提高的潜力,和搞科研相比,如果真正把教学搞好了,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包括专业知识,思维方法、学习理念这些方面,那么其价值和受益群体应该是高于再折腾出来一篇SCI的。所以我个人还是很愿意在教学方面投入点精力的。

去年,我把这门课的实习内容改了,用的软件和教材都进行了调整,软件实习改用国外的一本教材,不过是国内的译本。今年更激进了一点,上课的教材直接换了一本没有中文译本的英文教材。跟之前选用的教材相比,英文教材确实要好很多,我教的这门课能买到的国内教材我基本都买了,但大同小异,国内的教材那是真的“Textbook”,全是text文本,配图少的可怜,案例基本没有,更别说相关教学内容的扩展资源,只是把干巴巴的文字堆在一起,这样的教材连我都不愿意翻,更别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了。

像我今年选择的这本原版教材,A4大小共446页,每一章包含最前面是Learning Outcomes,Introduction,然后才是教学内容,之后还有用于复习的Reflection Box,然后是Conclusion,Revision Questions, Further Study-Activities, Further Study-Reading, Web links。每一章的案例大概有5-6个,做在一个框里面,编成Box1、2……,彩图不包括框图我数了一下,每章有20多张。反观中文的教材纸张大小是人家的一半,并且基本都是300多页,除了文字就是几个框图了。

虽然这门课我已经教了6年了,但是看了这本教材以后还是觉得收获很大,尤其是通过教材提供的丰富的案例和视角,以及大量的Further study资料,我对这些知识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以前很多觉得已经理解的内容,现在来看确实只能算是似懂非懂。

书确实是好东西,但是真正换了教材以后,发现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学生。

首先好东西不便宜,想想作者费这么大功夫编的专业教材,销量也不可能像畅销书那样大,贵——肯定是难免的,亚马逊打折也要400多元,不打折的话小一千,学生肯定不舍得花钱,国外学生很多也都是在图书馆借或者买二手的教材,国内也不现实,所以只能复印了。其次,大部分学生一看英文就毛了,根本不看,甚至都懒得复印出来。第一次课的时候告诉学生去复印课本,直到第三次课的时候才只是大部分学生复印了,这还是第二次课的时候我催促了一次,并且直接留了课本上的题目作为作业的结果。

真的是学生看不懂么?我看未必,课间的时候我就找了几个学生问,

——“这本教材看了么?”

——“看不懂”

——“是看了看不懂,还是根本没看?”

——“翻了翻,觉得看不懂”

其实他们真的只是翻了翻而已,深入骨髓的对英语的恐惧使他们觉得这玩意根本就不是“人”看的。当然难度确实存在,但是如果在我讲过之后——并且我并不是双语教学,PPT和课堂语言仍然都是中文的,愿意认真花多点时间啃啃,肯定是可以看个差不多的。

其次,用英语跟考英语是两码事,考英语阅读理解,一段里面有一句话没看懂,完了!考题八成在那一句里面,看英语书不一样啊,一句话没看懂基本不影响你对整段内容的了解。

另外,我记得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高中同寝室的同学考上了北大,第一个学期去北大找他玩,看他们的教材中就有好几本英文的,想想虽然当时高考他英语肯定比我多几分,但是真要一起是啃原版教材,他水平又能比我高多少呢,但是现在想想,自从那时候人家就开始啃了,那差别可是真的从此就一天天的拉大了。

一旦开始折腾,还真的是费时间啊。并且学生也不像我那样看课本能看的豁然开朗,神清气爽,我心里还在琢磨,这帮学生可别去校长信箱投诉我啊。唯一的好处,现在看来主要是自己备课虽然费了点时间,但是看起书来兴趣盎然,遥想当年,用国内教材备课的岁月,那才真叫一个苦啊。


想要第一时间看到我文章,请扫描二维码订阅我的公众号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2255-1007928.html

上一篇:鸡汤为什么变味了?
下一篇:假如我是一个商人——换个思维看教学
收藏 IP: 221.221.90.*| 热度|

9 梅志平 孟佳 郭嘉琳 黄仁勇 翟自洋 王林平 马省伟 张士伟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