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shaxing

博文

快乐的材料科学(4) 精选

已有 10351 次阅读 2013-7-2 07:45 |个人分类:格物释疑|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普, 艺术, 海外观察

快乐的材料科学

-(4)水与火的历练、光与影的纠缠

     仲夏时节,出席了于法国著名瓷都-Limoges举行的第13届欧洲陶瓷学会国际会议,略感欧洲陶瓷材料研究相对冷清之余,倒是认真参观了国家陶瓷博物馆(MusèeNational Adrien Dubouche),并不经意间参加了大会于陶瓷博物馆举办的陶瓷与文化研讨会,得以好好追寻了一番陶瓷的前世今生。深感陶瓷学科乃科学与艺术之完美结合,遂成篇于快乐的材料科学-(4)水与火的历练、光与影的纠缠

首先,陶与瓷原本是有重要区别的,他们虽然都是粘土经混练、成形与高温烧结而成,但陶器(pottery)烧结温度较低、具有较高的气孔率,而瓷器(porcelain)烧结温度较高、因而致密。表观上看,陶器粗糙,瓷器光滑。

回顾陶瓷的发明与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陶瓷发明的初衷首先是容器等生活用品与砖瓦等建筑材料,然后逐渐被赋予了审美、文化、乃至宗教等附加内涵,以致部分陶瓷完全成了艺术品或宗教用品。陶瓷发明的最初历史虽然难以考证,但不妨做如下大胆的想象。当人类的祖先学会用火时,自然发明了灶。而当人们通过开挖粘土筑成灶时,应很容易注意到经火烧烤后的粘土变得与石头一样致密坚硬的现象。这时,部分爱动脑筋的先祖便会想到将粘土捏制成一定形状、然后用火烧制,从而制造碗、罐、杯子等各类容器。于是,便有了陶器的原型。随后,逐渐开发出了粘土的粉碎、混练、成形与烧结技术。由于转盘成形及窑炉烧结等技术的开发,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与陶器的品质。而由于窑炉温度的提高,直接导致了瓷器的发明。

以上以粘土为原料,经粉碎、混练、成形、高温烧结等工序制造的陶瓷,称为传统陶瓷或日用陶瓷(conventionalceramics or traditional ceramics)。而所谓的现代陶瓷或精密陶瓷(advancedceramics),则指以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及硼化物等高纯超细粉末为原料,经过严格控制的成形与烧结工艺制造、具有可控的微结构与物理性能、可应用于各类工业元件、器件、零件、部件与构件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精密陶瓷与传统陶瓷之区别既体现在其原料与制备工艺,也体现在其微结构、性能及用途。而精密陶瓷按其性能特征又可分为结构陶瓷与功能陶瓷,前者主要利用其力学性能,而后者主要利用其电磁声光热等其它物理性能。结构陶瓷主要用于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部件与构件。而以电介质陶瓷(介电、铁电、压电、热释电、电致伸缩陶瓷、以及各类敏感陶瓷)为主的功能陶瓷则主要用于电容器、电感器、电阻器、基板、传感器、微位移器、谐振器、滤波器、微波天线等电子元器件。可以说,电子陶瓷奠定了现代固体电子学的物质基础,电子信息技术的大部分重大突破都与电子陶瓷的进步密切相关,而电子陶瓷的每一项重大突破,都会导致电子信息技术的飞跃。

而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依次进化到新石器时代、黄铜时代、铁器时代、电子信息时代(或曰后铁器时代”),几乎每个时代都与陶瓷密切相关。陶瓷的发明与发展源于生活用品的需求,然后分别被赋予文化艺术(含宗教)与技术的使命,最后又回归于人类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这大概就是陶瓷的前世、今生与未来挥之不去的宿命。

当我们置身研究室或学术会议会场,自然要思考各种陶瓷新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与应用,也自然要思考利用什么陶瓷材料、做何种改进可以解决我们最希望突破的技术难题。而当我们流连于各色博物馆、尤其是陶瓷博物馆,便可以增加一个维度,在四维空间中、从更广阔的角度来欣赏与思考陶瓷。这时,你看到的已远远不止于科学与技术。你最直观地看到的当然是光与影的纠缠。据此,你可以去探究水与火的历练,可以去考察与畅想这光与影的纠缠背后隐藏着的广阔的时空变幻,进而你可以闵天怜人、发思古之幽思。而这,正是当代人最容易缺失之处。

通过这次会议,让我悟到的是,一个学术会议之专业内容固然重要,而其常常被忽略的文化内涵却更应该是其灵魂。如果说陶瓷至今带给了人类以方便、进步、奢侈与美,那么未来的陶瓷会带给人类什么呢?搁笔之前,耳边再次响起石田先生的大会报告“Channeling the Forcesof Nature for the Creation of Innovative Manufacturing and the Life Style”,但不知人类是否有足够的智慧谦卑地面对自然,开启亲近自然、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生活方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9679-704471.html

上一篇:临江仙 登中途岛号怀古
下一篇:菡萏清香约画船
收藏 IP: 219.82.148.*| 热度|

88 刘艳红 武夷山 李学宽 郭向云 王安邦 马英 王桂颖 曹广福 吴飞鹏 陆俊茜 陈国文 罗德海 杨正瓴 朱晓刚 陈小润 徐晓 蔡庆华 李泳 赵凤光 雷栗 水迎波 杨月琴 王号 毛宁 庄世宇 柳林涛 张洁 郭胜锋 陈冬生 强涛 黄淑芳 王涛 苏德辰 罗春元 苏力宏 刘全慧 刘旭霞 卫军英 鲍海飞 杨生茂 徐耀 范丁丁 张博 钟炳 曹建军 张志东 张玉秀 赵国求 王锟 何雨笙 杨晓虹 李土荣 刘波 罗会仟 罗帆 郑融 李天成 肖重发 宋健敏 胡瑞祥 贾伟 徐长庆 陈筝 李璐 史智才 葛素红 董焱章 王秀章 刘桂秋 张全成 曾新林 qqlisten anran123 loujinshan biofans crossludo xqhuang xiaxiaoxue86 oxygen2010 connexin26 yxh3161 rosejump bridgeneer yunmu cly85 xuyiganghz caogentan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