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的学术麦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z141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博士僧

博文

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的精彩前奏!

已有 5220 次阅读 2011-6-23 19:05 |个人分类:学术会议|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诺贝尔奖, 核糖体, 林岛

此篇博客同时登载于林岛会议 Nature 官方博客上,欢迎访问: http://lindau.nature.com/lindau/2011/06/chao_wang_i/
 

林岛诺贝尔奖得主大会是一年一度的科学盛会,诺贝尔奖得主和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将齐聚一堂,相互交流,畅所欲言。今年,我有幸被选为中国大陆25位博士生代表团之一,参加此次盛会。出发的日期一天天临近,邮箱里也开始经常收到有关会议的讯息,宛若号角声声,使心情不由得兴奋和激动起来。如果说林岛大会是一场隆重而美妙的科学交响曲的话,几天前约纳特(Ada Yonath)教授的来访可谓是精彩的前奏,激起了我对林岛之行的无限憧憬。

 

来自以色列的约纳特教授因为对核糖体的结构及功能的研究与英国拉马克里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教授、美国施泰茨(Thomas Steitz)教授共享2009年的化学诺贝奖。我所在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结构生物学领域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曾经在70年代报道了胰岛素分子的三维结构图,并被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教授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评述称那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胰岛素电子密度图”。随后研究所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在该领域的影响与造诣。相似的工作背景,让约纳特教授的交流访问有了更特别的意义。

 

她是位非常慈祥而有趣的老太太,头上卷曲的发丝被她自称为恰似她所解析的核糖体结构,令人忍俊不禁。在做报告的过程中,谈及研究中的一些波折和趣事时,她时常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让人觉得她真心热爱着她所做的工作。所谓英雄人物必有其胆识之处,当时的科学家几乎都认为核糖体是不可能生长出晶体以用于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解析,她却勇于去尝试这项工作。又所谓英雄人物必有其聪明之处,她从北极熊冬眠时核糖体会自动紧凑堆积的现象中获得启示,觉得核糖体一定能结晶,并从极端环境诸如死海的细菌中提取核糖体进行实验。经过漫长的努力,最后终于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生物体内极其复杂的蛋白质合成工厂——核糖体的高分辨率工作图景。其实我也有一部分工作是在进行生物大分子的晶体生长,但时常觉得这项工作比较枯燥,乏味,因为很多都是重复工序的批量筛选。约纳特教授说,其实她也遇到很多困难,也曾怀疑过,每一个困难都觉得像珠穆朗玛峰一样高,当你费力地爬上了峰顶,却发现面前还有更高的山峰。但是,如果你想看见精彩的风景,就必须继续前行!这些话都是温暖的鼓励,最重要的是,她的结果所展现出的生物大分子的精妙之处以及其对新药研发的重大推动,让人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林岛,将有更多像约纳特教授这样的大师聚集一堂,让人充满期待。我希望能见到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和赫什科(Avram Hershko)教授,他们因发现蛋白质泛素化降解而获得诺贝尔奖。我所做的领域与他们的领域有一定关联,我研究蛋白质在体内如何折叠成正确的构象以赋予它们生物学活性,而他们做的是细胞如何清除体内冗余的蛋白质将其降解。我想和他们探讨关于蛋白质错误折叠疾病(如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于蛋白质错误折叠进而聚集不能被降解而导致)的有关问题。另外,我也希望能见到钱永健教授。实验室的师兄前段时间在意大利聆听了他的报告,非常兴奋地告诉我说这个报告是他有生以来听过最棒的!而且我接下来的工作将要用到他研发的荧光蛋白,所以希望能和他多交流听听他的意见。想见的还有很多,我还曾经有想法把将要参加会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发表过的重要文献都研读一遍,但因为最近一直忙于准备博士期间的第二篇论文,所以搁置了。想来有些遗憾,所以我得在开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交流,希望能收获更多。

 

还有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是,我将和从全国各个大学和研究所筛选出来的其他优秀博士生一起踏上这段美妙的旅程!在即将到来的在德国的半个月里,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敬请期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5149-458485.html

上一篇:失之交臂-砷基生命
下一篇:参选林岛诺贝尔奖大会的亲身历程
收藏 IP: 159.226.118.*| 热度|

3 许培扬 武夷山 马磊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