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un201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osun2015

博文

别让“艾”情以“爱”情的名义进行泛滥 精选

已有 8069 次阅读 2019-11-30 10:5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今天,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

今年艾滋病日的主题是 “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英文主题是“Communities make the difference”。

image.png

此刻,让我们聚焦关注青年学生和高校这个特殊社区的艾滋病现状。理想中象牙塔里的爱情应该随处可见,但现实情况却是这里的“艾”情也愈发不容乐观。爱情可以流行,但别让“爱”成为一种病毒(艾滋病毒)流行起来。不能让青少年中的“艾”情(艾滋病疫情)以“爱”情的名义进行泛滥传播。

image.png

 

这是“因爱而滋生”的疾病吗?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最新数据表明:目前,全球约有3790万HIV感染存活者,新发HIV感染人数仍以约200万/每年的速度在增加(2018年有170万新发感染者)。我国的艾滋病流行情况也非常严峻,国家卫健委公布2018年我国约有125万艾滋病病例,而且快速增长的趋势仍未得到遏制,例如仅在2017年就发现了13.5万新感染者。

艾滋病一词来源于英文AIDS的音译,在80年代初翻译该词时有些人曾称之为“爱滋病”——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由“爱情”而“滋生”的疾病。虽然这是当时人们对这个病魔的谐称,但却也反映出了一定的现实情况。目前,我国的艾滋疫情已从吸毒、卖血等高危局部人群转变为普通人群的性传播扩散,新发感染者中超过95%经由同性或异性性行为感染。例如,2017年广东省新报告10309艾滋病例,其中经性途径被感染的比例为95.1%(异性传播占60.6%,同性传播占34.5%)。尤其值得注意地是,青年大中学生人群正在成为艾滋病高发的群体。

image.png

青少年,尤其是高校学生,他们处在青春期迈向成人社会的十字路口,由于刚脱离家长约束,在相对包容的“象牙塔”里,拥有了更多的自由。但拥有更多自由,也意味着面临更多风险。青少年处于性活跃期,普遍对爱情充满憧憬。有的人是享受着真正美好的爱情,但也有一部分人是盲目地尝试所谓的“爱情”。一夜情、商业性行为 、男男性行为 、吸食新型毒品等,有时让青少年学生们无所适从。

对青少年来说,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新奇感,富有“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各种交友软件的兴起,各式新型毒品的泛滥等都对青少年们形成了巨大的诱惑力,极易让他们误入歧途。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请慎重对待性行为(如果无法避免性行为时,一定采取安全措施)。如果遭遇高危行为,应尽早主动咨询,尽早检测,知艾防艾。

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的数据表明,“近几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新发现15-24岁青年AIDS病例,从2008年的8354例上升到2017年的16307例,其中,青年学生占比从2008年的5.8%上升到2017年的18.9%,且青年学生病例以同性传播为主,占比为57.9%,异性传播占38.7%。另一个数据是,2017年新报告的广东省青少年艾滋病病例中有高达78.9%是由同性性行为而感染。

image.png

由于生理结构、缺乏保护措施等原因,相比于异性恋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比例正呈快速上升趋势,我国的研究数据显示,HIV病毒在同性恋中的感染率已从2005年以前的0.3%上升到了2014年的25%。此外,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社会道德意识使得这部分高危人群成为艾滋病毒的桥梁传播者,“迫于社会文化道德压力,例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国内有近20%-30%的同性恋会选择与异性恋爱/结婚,通过组建家庭的方式掩饰自己的同性倾向”,“然而这些人并不会放弃同性的性行为,这使得其配偶不仅需要承受不幸婚姻的折磨,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的直接威胁。”

此外,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很难全面进行筛查和大规模检测。由于担心遭遇到诸多的歧视,使得诸多高危人员不愿主动去检测化验;据统计预测,在我国可能有1/4-1/3的人并不知晓自己已被感染。大量的感染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被感染, 他/她们可能毫无防范意识地作为传染源继续着传播艾滋病的行为。

 

既要谨慎自爱,又不必谈艾色变!

艾滋病病毒虽然看起来很凶猛,一旦被感染,目前的医疗技术仍无法将之彻底根除。但从生物学角度看来,这种病毒其实很脆弱,它的生命力很不顽强,可以说HIV是最脆弱、传播条件最苛刻的病毒之一。因此, 我们应正确看待艾滋病,区别高危行为和正常生活交往。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由于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不了解或是对此病的畏惧心理,因而对艾滋病患者产生了逃避心态和歧视行为。事实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只有三种:

一、性传播。同性、异性之间的性接触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二、血液传播。其中又包括输血传播、血液制品传播、共用针具吸毒的传播等。

三、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在不服用药物阻断的情况下,那么她很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此外,艾滋病的传播还需要足够的数量,质量和体液交换三大要素。

 

一般情况下,HIV离开赖以生存的体液就会迅速失活和不具有感染性。它们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HIV进入消化道后会被蛋白酶破坏。因此,HIV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例如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公用电话、打喷嚏、礼节性接吻、接触汗液或泪液等等不会导致HIV感染。

液体中的HIV加热到56度10分钟即可灭活;如果煮沸,可以迅速灭活;用70%的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水、0.3%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处理10分钟,即可灭活HIV。

需要提醒青少年们的是:有些看似很时髦的行为,乍看起来和艾滋病不相关,但却具有一定的感染风险,例如在小诊所打耳洞/拔牙、纹身、创伤性美容等。这是因为这些行为都可能会接触(共用或消毒不彻底)到不洁净的带血的器具,因此应尽量避免上述行为,如果确实需要的话也请去正规医院和诊所。

image.png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希望大家能一起关注这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43200-1208185.html

上一篇:科普版:科学家发现三氧化二砷有助于提升现有抗艾滋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
下一篇:比新冠疫苗更重要的是心灵疫苗
收藏 IP: 58.249.112.*| 热度|

3 彭真明 周忠浩 胡华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