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xul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xulin

博文

推开窗户,你才能看到另一个世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定位点 精选

已有 5287 次阅读 2013-1-29 19:0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normal, office, center, 世界, 窗户

推开窗户,你才能看到另一个世界

——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定位点

 

科学网是我常常浏览的一个专业科研网站,网聚了一大批科学奇才、怪才甚至是鬼才。其中,有个叫黄秀清的(博)主,自称“科学叛徒”,可以说是才气和牛气都冲天,标新立异的想法往往站在传统的对立面,故而常在“网”里挣扎,都那么一大把年纪了还一副小愤青的样子,所以总是招来一批正直科学家的围攻和鞭挞。私下里,我还是很佩服黄老的,毕竟在这个倡导百家争鸣实际却从不执行的年代他竟敢说出来,而且嘴巴挺硬,尤其是看他和一帮人掐架,还真是有点乐子可看,虽然他做的这个论那个论的我一点都不懂。所以,这里引用黄老的博文题目作为我的征文题目,也算是对黄老师表示一点膜拜和支持吧,应该不会作为剽窃罪论处。

我没有黄老师那种才气,折腾不起,当然也没资格折腾。既然做不了“叛徒”,那就只能顺杆子向上爬,爬到一个合适的枝桠,好好呆在那里。即便如此简单的目标,让我也是折腾多年。实际上,到目前为止,那扇窗户我还未能打开,只是尝试着去推开而已。或许真正推开时,发现自己面对的仅仅是一堵墙,但如果不去推开那扇窗户,可能一生面对的都是一片黑暗。我不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加上恐怖电影看了不少,还是很怕黑的。所以,对黑暗感到极度恐惧的本能驱使我必须去选择一扇窗户打开,至少要尝试一下,结果如何就只能看我的努力和造化了。

定位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行为词,各行各业都有其迹可寻。当然,科学研究的定位应该与政治无关,否则太复杂,在这里仅仅指的是研究方向,这种研究方向不是那种天马行空的、一级学科层面的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等,那是科学“大家”们要考虑的事情。对刚入行的青椒来说,那都是空话和白话,我们这个层次的小人物最高定位到三级学科层面就不错了。这种定位极为关键,必须看到“面”的问题,以“线”或“点”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定位不好,基本是干了也是白干,毕竟科学研究讲究的是积累和沉淀,你东敲一锤西砍一刀的,绕了一圈还得回来不说,最后老了老了什么都没剩下,基础理论研究没有任何体系和突破,应用研究没形成任何产品。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敲打敲打一辈子,家里米倒是挣了不少,这点倒很符合现代中国的国情。

冲这一点,我很羡慕那些能够在大树底下乘凉的青椒们,虽然很多人将近亲繁殖作为中国科研无法形成突破和创新的罪魁祸首之一,但估计这帮家伙大都是吃不了葡萄嫌葡萄酸的主。毕竟,看到乘凉的同行们不用考虑研究方向的问题,而且头上顶着大把大把的项目和经费,大大小小的文章批量向外生产,因此难免会产生羡慕妒忌恨的感觉。我很能体会到这种感受,而且自己曾经长时间沉浸其中,等清醒过来以后才发现,除了一口酸倒的牙齿,什么都没剩下,最后导致吃嘛嘛不香,人比黄花瘦,何苦呢?

话说回来,大部分青椒不仅无福消受大树下的清凉,还要像一棵野草似的独自面对风和雨,这对任何人来说几乎都是一个痛苦且漫长的过程。在这种严酷的现实面前,各人的选择和行为肯定不同,导致最后的结果也相差很大。但不管怎样,与其痛苦地在角落里嘶号,抱怨上天对自己的不公,不如积极面对现实,从改变自身做起,力求让自己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争取获取更多的阳光,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具备成长为一棵小树的潜力。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环境不会为那一个人改变,否则你迟早会被淘汰,成为一棵趴在泥窝的野草,永远不可能再站起来。

任何一个单位或研究室都有自己的研究特点和主体,每个人都必须在这个大框架下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个位置。定位的准确与否决定你将会成为今后整体发展的助力或阻力,拉偏套的风险很大,毕竟任何一个团体都不愿意自己的队伍里出现心猿意马之徒,从而导致多年搭建的整体架构出现倒塌的危险。所以,研究方向的寻找必须以本单位或研究室的大方向一致,这样你才可能成为大团体中的有用之人,才能和团队成员一起发展。当然,千万不要只是一味地迎合实验室研究方向,而轻易丢掉研究生期间的基础,因为你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实验中了。

曾经有这么一种说法:最新的科学思想是下午茶的时候,其次是高层次国际会议,最后才是高水平文章。估计大部分青椒和前两个都无缘,因为在中国历来没有喝下午茶的传统,当然我们也喝茶,也聊天,但喝茶的时候更多是在骂街,骂的对象和内容估计全中国都雷同,谈不上什么创新性。而高层次国际会议呢,不能说没有,但充其量是极少极少,但上台做报告的机会又是少之又少了,所以这一点也不要寄予厚望。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最后一条活路,那就是最新刊出的高水平文章,现代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可以让我们及时阅读到最新的研究成果。记住,这里指的是阅读,而不是收藏,并且是有目的的阅读本领域中最高层次刊物刊登的文章。

高层次研究论文的阅读非常关键,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王牌刊物,除了时时关注这些刊物刊登的最新文章外,这里建议做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也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的青椒们重点关注一下诸如Science,Nature,Cell之类的顶级刊物,虽然国内牛如饶毅者痛批Naturecommunication等子刊)是如此垃圾,但饶毅是何等人物,他有资格去批,我们现阶段却只能膜拜,当然最好去阅读这几类刊物的主刊。推荐这几类刊物的文章不是单纯因为其是科学圣殿上的明珠,而是因为这些刊物刊登的文章都是一个理论验证或技术开发的整个过程,代表着很新的科学思想和成就,“思想决定高度”,这对我们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当然,这些大文章阅读起来都是非常困难和费劲的,据说很多国外科研工作者都有阅读这类文章的习惯,每周达到2-3篇的量,我们不必这么多,一年细读2-3篇相关文章对我们的启发就很大。

不过,单纯的阅读文章仍远远不够,否则就成了一个模仿者,而不是创新者。现在中国科学将创新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每一个项目的申报都必须明确指出其创新点。当然,每一个创新点到底成色几何,大家心里都清楚的很,关键是看自己的把握了。但即便项目申报时没有要求所谓创新,为了让自己的科研生涯多一份色彩,在申报项目或者规划研究方向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与他人研究内容的不同吧。否则,别人画圈,你也画个圈,虽然大小不一样,但算起来都是360度,味同嚼蜡,也没什么意思。

总体来说,很多科学研究都是相通的,否则也不会产生诸多的边缘学科。这一点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创新点,这种创新思想的获取除了阅读大量的文献,了解本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外,还必须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这样可以产生共赢的效果。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科研嗅觉,善于从日常的实验结果中发现问题,甚至是从最简单的结果或现象中发现与他人不一样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解决的途径,从而拓展自己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过,对于青椒们来说,现阶段不应该追求广度,而应该将精力放在深度上,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科研体系和领域。

最后,用一则小笑话结束本篇文章:父亲让5岁的儿子默写生字,儿子总记不住,父亲怒,骂之。儿子说:́世界上有三种笨鸟,一种是早飞的,一种是晚飞的,还有一种是自己不飞,下了蛋让蛋飞的 ́”。我想年轻的同行们应该努力去做前两种笨鸟,毕竟大部分青椒们的下一代站都还站不起来,怎么让他们飞,再说等他们会飞的时候,什么事都黄了。因此,不管早飞晚飞,都必须自己亲自去飞。当然,飞也是有目标的,那就是:朝着有光亮的地方,打开关闭自己的那扇窗户,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后记:这篇博文实际上是今年我们院科技活动年的一篇作业,已经很久了。前天科研处说得了个二等奖,接着告诉我没什么三等奖,不用问了。太了解我了,哈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1320-657663.html

上一篇:家有小儿100天
收藏 IP: 221.0.193.*| 热度|

8 张玉秀 曹聪 高绪仁 鲍永利 朱晓刚 陈南晖 覃伟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