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大学工作20周年的小结
岳中琦
1999年12月1日,我来到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开始了第一天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再过二天,就是20周年纪念日。对比以下两张分别摄影在2001年初(39岁)和2019年底(近58岁)的照片,可能看到我这20年来的成长、成熟和变老的痕迹。
因此,回顾总结一下20年来在香港大学的工作,以表达我对香港大学的感谢、感恩和感激之心。当然,我更要感谢、感恩和感激香港大学同事们、香港工程与教育界同仁们、内地各地的科研合作者和朋友们、海外各地的同行和朋友们、以及我的家庭亲人们。
第一、教学工作
我主要讲授了10门本科生课程和4门研究生课程。这些课程大约被4500人次的本科生和750人次的研究生所选修或必修。我指导了110多位本科生毕业论文和90位自费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由于科研经费有限,我仅仅指导了20几位研究型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当然还有其它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些教学工作,让学生门学到真本领和有益专业知识,20年来,我时刻都在努力培养自己的英文教学备课、写作和讲解能力。这真是让我获得了教学相长、相依和相益的效果和作用,同时也让我发现了不少新知识、新突破和新证据。
第二、科研工作
20年来,我做了不少各类科研工作,考察了世界各地不少地震、地质、火山、滑坡、泥石流、煤矿和油气田的现场。撰写了20多份科技基金申请书。撰写和发表了360多篇科技论文。其中,150篇单一作者的论文,230多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和310多篇通讯作者的论文。论文他引次数可能超过4000。另外,自2011年1月9日以来,我还撰写和在科学网上发表了410多篇博文,今天的访问总次数是11928130。以下这三项科研成果可能是最值得一提:一、原创和建立了地震、火山和地球科学的甲烷气体理论体系;二、提出和论证了香港围海造地建设新城市的新理念、新方案和新方法;三、提出和提倡了香港大学发展嘉道理新校园的构思、设想和期望。它们可能分别有益有利于全世界、中国香港特区和香港大学的发展与进步。
第三、交流工作
20年来,我访问了百多所科研单位和大学院系,参加了百多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应邀做了500多场次学术报告,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新认识、新方法和新理论。在香港大学举办了5次学术会议,邀请了几十位专家学者在香港大学或香港做了近百场学术专题报告。应邀为近百份科技学报,评审了数百篇科技论文。这些交流丰富了我的学术生涯,增强了我的人生阅历,和增多了我的学术朋友。
第四、服务工作
我参加服务了将近30个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和土木工程系的三级事务委员会。特别地,自2016年以来,我参加服务了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和自费研究生成绩不合格退学审查委员会,了解到了百多位学生们所遇到的各种上学困难事宜。2018年11月,我被教员同事们投票选上和担任了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亲身体验了香港大学管理与运作。这些校内服务和行政工作实践提高了我的综合见识、经验和能力。
我之所以可以做出以上这些工作和实践,最主要原因是,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归新中国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香港必须要在科技领域做出贡献,获取全世界人民的认可、信任和赞誉。因此,香港大学获得了政府的大量资金资助,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科研、教学和校园条件。我荣幸地赶上了这段香港回归的好时光,也幸运地在香港大学度过了一生最佳20年华!
2019年11月28日21:00写成于香港大学602楼办公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