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尧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良尧 复旦大学教授

博文

“通识教育”今昔谈――读蒋平老师报告有感(之一)

已有 14294 次阅读 2013-2-16 10:15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 office, namespace, black, exactly

  

健康的教育体制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基础,体现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阶段,如今大多数家庭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下一代的成长,这在城市中尤为明显。许多城市都设有省立或市立重点中学,相对集中了本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从人力、物力到软硬件设施等各方面,改善青少年学生的德智体教育和培养。对于处于成长期仍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理性指导的青年学生来说,这种与世隔离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其有效和合理性。

 

进入这样的重点中学,如同进入了保险箱,家长放心,社会放心,而无论是学校、家长、学生还是社会,目标都很明确,就是瞄准着下一步要进入全国重点大学,北有清华、北大,南有复旦、上海交大,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来不得半点松懈和马虎。每天都还在睡梦中即被叫醒修早,入夜兴意正浓就得准时熄灯睡觉,每天都充满了有规律学习的节奏感,直熬到高考那一天,终于拿到了那张入学通知单,才松下一口气。看到一茬茬走出校门的精品学生,学校的满意连带社会羡慕的目光都集中在学生身上,而一把汗水一眼希望把儿女拉扯大的家长们更不惜一路辛苦大包小包再送一程,君不见每年金秋时节复旦校门口车水马龙那个挤啊,都是家长门在拎包帮忙,满头的汗啊,再出一把力,一步不拉也要把儿女们送进复旦才放心。

 

我国经济实力正稳步提高,如能将各省市重点中学的教育条件和经验逐步向全社会推广和普及,必将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水平获得整体大幅度提高,这对于改善国民素质无疑是十分有效也是有益的。

 

即使采用高考这把尺子,每年也仅能从全国各重点中学挑出前几名学生到复旦学习,这对于同等优秀却因偶然因素,或仅具单科特长被落选的学生来说,也许是不公平的,但平均来说,这些百里或千里挑一入选复旦的学生都很单纯,其综合品质是极为优秀的,对于其它重点大学也如此,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其优质生源主要是来自各省市重点中学的贡献。

 

重点中学的教育模式也带有明显的缺陷,这就是为适应我国高考特点,过早对仍处于朦胧期的学生采用文理分班的偏科教育方式,虽有利于掌握专科知识,却并不利于日趋多元化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面对激烈竞争的高考升学压力,任何一所重点大学的校长都不敢轻言改革,这种偏科知识结构缺陷也随新生被一起带进了大学。

 

一些大学,如复旦的书记和校长们其实早就看到了问题所在,虽屡向社会呼吁乃收效甚微,便尝试在大学层面进行改革,于过去十余年中,逐步出台了“通识教育”各项措施,实施的效果并不很理想,如对于原本很优秀的理科学生,在补充和加强文科知识的同时,却付出了理科知识结构被相对弱化的代价。

 

人们学习和接受知识的途经和方式其实是很复杂和多元性的,特别是对已具有一定专业志向和基础的理科学生来说,需研究在大学四年期间的哪一阶段对他们进行其它知识的补充教育,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对于专业基础教学,复旦曾有过许多可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过去同专业的学生不仅同班上课,还住同一寝室,晚上能与室友一起研习功课,直到弄懂为止。几年下来,历经由浅入深多阶段的反复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其实复旦历史上还真谈不上什么可供自我陶醉的成就,唯一能与外界相比的乃是遍布国际学术和产业界的优秀校友,尤其是八十年代后逐步进入国际主流学术圈的许多优秀校友,是他们名声在外,为复旦赢得了声誉,可追踪至二三十年前复旦优秀本科教育的底蕴及其贡献。

 

如今复旦的教育模式已发生了许多变化,包括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的一代。这对于新同学来说是几近完全陌生的环境,再也不会有老师和家长的眼睛老盯在后面。从原先高压锅般的中学环境里解脱出来,进入到一个几乎完全自由开放的大学环境,至多是有辅导员老师来关照几句,其余时间全靠自己独立安排。

 

第一年的学习转型期足以影响到同学们一生的发展。理科和文科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完全不同。理科学习不仅需理解课堂和书本知识,还需化时间做大量课外习题来巩固和加深理解,经常是很枯燥乏味的。而如今能与生动活泼的文科同学在一起,既同班又同寝室,当毫无免疫力被穿透却能感受到另一种海阔天空的学习特点和乐趣时,志向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一学期下来,唯有相当定力的学生尚能作自我调整,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另部分学生却发生了红灯高挂的困难。这对他们可说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从未有过的经历,入学伊始都是极为聪明好学的优等生哪,却从过去的好学生一下跌进差生行列,真是羞愧难容,何以面对家乡的父母同学,又有谁来帮助他们诉说和解脱心中的苦闷和痛楚,千错万错,就错在这第一学年匆忙走出的第一步,抹不去痕迹的成绩单会一直跟到底,信心倍受打击,直至第四年仍未恢复过来。这种缓慢发生变化的情况老师难理解,社会难理解,远在家乡的父母更难理解,仍陷于迷糊中的学生直至课程结束才被告知需补考,已为时太晚。

 

面对“通识教育”发生的新情况,或采取的措施是逐步降低理科学习的难度,低到什么程度,把二三十年前复旦的理科试题拿来做一边便可知道。难度是很容易被降下来,而随之被降下来的还有复旦未来的影响力,更毋庸谈起勇攀科技高峰,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后便永远与自己曾经热爱和向往的理科学习告别,这是难以被回避的深远后果。

 

当有机会与国际友人谈起这些现象时,这些都是长期在大学工作的资深学者,富有教学管理经验,都认为需根据不同生理期(学龄段)青年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做法,隔离环境中的负面影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在入学后的第一至第三年,不妨仍可继续保持原有高强度理科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促使学生建立牢固专业知识基础和信心的同时,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在理性判断力等方面都将更趋成熟,直至第四年,再对所缺失的其它知识进行弥补学习也不迟。

 

在降低课程难度系数的同时,学习方式也有了改变,更多依赖于能被不断被抄袭和复制的ppt等电子授课模式。

 

这需要分析知识被有效传授的过程。在ppt等电子工具被发明出来以前,世界上几乎所有优秀科学家都是被“粉笔头”培养和教育出来的,学生思维是跟着黑板上老师“粉笔头”的轨迹在跳跃和移动,跟着“粉笔头”去细致理解和记忆那些艰深的科学原理及其公式,从这一步到那一步的每一步严谨逻辑推演过程,再转化为笔记,供课后进一步推敲、消化和吸收,并永久保存。传授知识的“粉笔头”功能如今已被极度削弱了,代之以各种时髦的电子工具,在课堂上如同旧时“拉洋片”般放一些漂亮的画面和总结性公式,是否能让学生更有效掌握和理解新原理和新知识呢,这可从如下蒋平老师给出的督导报告中找到部分答案。

 

能够在复旦读书学习是人生的幸运和机会,几十年前那些给自己上过课老师的音容笑貌依然缠怀于记忆中,有如发生在眼前。这些都是复旦真正的精品老师,充满了复旦情结,而从蒋教师这份观察细致入微的督导报告中便可读到其发自心腑对复旦真切的关怀和厚爱。

 

 与一般社会报道的视角不同,这是一份供复旦内部传阅的报告,却能通过蒋老师切身的体会和经验,让人们认识到存在已久的内部教育问题。这些对复旦发展有过真实贡献的前辈老教师们的话还是要听的,才能有复旦继续成长发展的空间和明天。

 

 

 -------------------------------------------------------------------------------------

 


关于基础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学督导组

 

2013121

 

物理系讲课督导组自成立以来已近两年。督导组的所有成员都以与年龄不相称的热情积极工作,以极为认真负责的态度力图为物理系的基础物理教学工作贡献余热。

 

这两年的工作集中在旁听年轻教师主讲大学物理、研究生(包括四年级临近毕业的本科生)助教担任的习题课并给以力所能及的帮助指导,以及协助研究生准备习题课三个方面。两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普遍感受到目前复旦大学物理基础课的教学状况是任务重、时间紧。除物理系本系而外还有不少系科专业均开设大学物理课,并且一般而言,课时均不充裕。虽然多年来系行政做了大量的工作来提高基础物理的教学质量,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关于基础物理的教学,从认识到实践都有一些值得注意之处。因此,我们想把自己的管见汇集成文,以供教学主管官员和主讲教师参考。

               

. 教学工作的意义

 

1. 高校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即使是研究型高校,培养人才仍然是首要的任务;这也是高校与研究院所的基本区别。教学是培育人才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关键环节。教学质量的优劣应是评估一所高校的最基本的因素。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义务。高校的教学相对于中小学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不是只教会学生如何做题如何应考,而是以知识、教材为载体,重点传授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本领。所谓应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否则,所谓创新云云只能成为空谈。

 

2. 复旦大学以培养栋梁之材为目标,处于国家人才培养链的最顶端。无疑,复旦大学应有一流的教学质量,复旦大学的教师都应当将成为教学名家列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3. 教学工作以其自身的特点而成为一门艺术。构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诸如口才、肢体语言、板书等各种表达方式以及教材编著、各类辅助手段的研发使用无一不涉及独特的美感。高质量的教学能达到出神入化的高度艺术境界。而且,教学质量的提高永无止境,值得每位教师终生不懈追求。

 

4. 基础物理的教学有自身的特点,要求概念、物理图象清晰,不用高深的数学。这对教师的要求是更高而不是更低。有人不屑基础物理教学,称之为小儿科,如果不是无知也是极为片面的。还有人误以为教学是单纯的付出,只有研究才有收获。这也是肤浅的看法。通过教学实践,主讲者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的方法以及对物理规律的理解等诸方面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和深化。

 

二.课堂教学对主讲教师的要求

 

1. 作为一门课的主讲教师必须有一颗真正热爱学生的师心,并且将这一师德要求同国家、社会赋予自身的育人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弟、妹或子、女,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真诚地为将学生培养成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尽一份力。在这一方面,侯晓远教授可作为大家的楷模。他多年以来以满腔的热情关注、观察、分析各类学生,从本科入学到研究生毕业,甚至毕业后的工作生活,找出新的历史时期物理系学生的特点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方案予以实施。并且将相应的心得、体会整理成册。而他本人不仅因此被评为教学名师,也成为物理系少有的教育专家。他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个任课教师学习、借鉴。

 

2. 作为基础课的主讲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除去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而外应有宽广的知识面,要求教师博古通今、中外并蓄、文理兼修并不过分,反而应是保证教学质量应有的题中之义。文科教师若不通晓理科常识会闹出笑话;同样,理科教师如不具备广博的文史人文学科的知识,甚至常写错别字,连个短文也写不通顺,必然难以使教学生动有趣,效果卓著。具备多学科广博深厚的文化知识可以在授课时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挥洒自如,从而有效地调动各种元素使语言活泼幽默,增加对听众的吸引力,提升讲授效果。有一个小故事或许可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个问题。一次固体物理课前,主讲教师看到讲台上一篮各色鲜花,想是上一堂课的遗物。这位教师忽发奇想,问课堂里的学生谁能说出所有花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摇头。这位教师便点着篮里的鲜花一一报出花名,如数家珍。甫一报完,教室里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掌声,全教室的人精神为之一振。这一堂课的效果似乎也比平常好。虽然鲜花与晶体结构之类的东西风马牛不相及,却同样有助于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说,对一个优秀教师而言,任何知识对于改进教学都不是多余的。

 

3. 教学离不开教材。物理系负责或部分负责开设不同系科专业的基础物理课。任课教师必须了解开课专业对设置本门课程的基本目的和要求(这也应是设课系与物理系行政之间沟通的一个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用的教材,或自行编写教材。任课教师本人应确定如何使用选定的教材。任何一本已出版的教材都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一门具体课程,即便是主讲教师的自编教材也不可能就是每一堂课的教案。从总体上看,教材只是主要参考书。主讲教师应在开课之前确定大纲以及计划重点讲授的章节。每一堂之前必须认真备课,确定要讲授的内容如何切入,如何展开,如何作结。其中的逻辑顺序必须清晰明瞭。通常切入点可多选择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对于何处须重点讲授,如何讲授;何处只需一般提及也应事先策划完善。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必须作认真的思考,提出周全的解决方案。否则,留着问题上讲台,十九会在这个问题上陷入被动。

 

4. 常称教师为人师表,理解为教师应在品德、学识等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楷模。但同样教师的仪表也应有一定的要求。这并不是说要求教师的衣着如何光鲜名贵,而是说教师上讲台应该精神饱满、衣着整洁合体,举止大方。倘若一个老师头发杂乱、衣衫不整、邋里邋遢,以所谓艺术家的派头或装酷自诩,即使课讲得再好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不理想的。

 

5. 语言(包括肢体语言)表达是课堂讲授的最基本的手段,语言艺术也是教学艺术的最基本的要素。声音洪亮、激情澎湃、抑扬顿挫、精炼幽默的语言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物理系有一位前辈老师曾说过,一堂课如能让学生笑三次,你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理科课程内容多比较枯燥,无疑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学效果的保证。蒋最敏教授授课时声若洪钟,情绪昂扬,并辅之以明显的肢体语言,表现出突出的特点。倘若讲课毫无激情,声音有气无力,如有的学生形容的sleeping voice,那么教学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的。

 

6. 任课教师宜积极恰当地运用辅助教学资源。除去教材及各种参考资料书刊而外,最常用的物理基础课辅助教学资源莫如演示实验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物理系的演示实验历来是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辅助教学手段,其作用不言而喻。而复旦大学物理系的演示实验在全国范围内曾名列前茅。经过几代教师、职工的辛勤努力,目前本系的演示实验无论是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表现形式、采用的仪器设备等方面都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理应,也完全可能为本校基础物理教学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但现实情况是,与演示实验本身日益改善、发展相对照的是,任课教师对演示实验的使用却日渐式微。除去授课教室的地理因素而外,相信任课教师对演示实验的认识与主观重视程度无疑也起相当大的影响。其中,片面地认为用计算机显示的动画与幻灯片可以代替演示实验可能占很大成分。事实上,时下幻灯片等都是CAI的一部分,而CAI与演示实验本应起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促进的作用。过分依赖一方而忽略另一方都不能恰如其分地充分发挥辅助教学资源的作用。

 

CAI是信息化时代出现的极具生命力的辅助教学资源。物理系曾在一位资深教授主持下研发出多款物理学不同分支学科的CAI软件。从调研实际教学需要开始,进而对相关物理现象与规律作深入分析,并辅以必要的理论计算。如此开发出的软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物理系的本科教学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位老师曾使用其中的一个软件参加全校精品课程评比,结果名列三甲之内。而且,这批软件在全国范围都有极好的声誉,也为复旦的教学争光生色不少。

 

然而,近年来对CAI的认识有片面化的倾向。一来由于容易通过不同渠道获得各类软件,加上任课教师研究任务繁重等各种原因,已很少有教师继续自行开发最适合自己教学的软件;二来不少教师将教案幻灯化---ppt作为CAI的唯一内涵。如此引发出明显的弊端。课堂讲授教师的主导作用、板书、语言、与学生的交流等等课堂教学必需的基本元素被严重边缘化。上课如同拉洋片,速度之快令听众眼花缭乱。电子教鞭的光斑尚未看清指在何处便稍纵即逝,学生也没有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的时间。虽美其名曰可课后下载这种电子教案,但却浪费了大学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实际效果与不上课只看教材(包括电子版教材)并不好多少,甚至更糟----因为在教室里看电子洋片浪费了最为宝贵的学习时间。

 

这一上课过多依赖ppt的现象源于多种原因,其中包括主管教学的领导部门的不恰当的鼓励措施,值得主管教学的系行政、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所有任课教师研究、讨论。事实上,过去没有ppt,我们的前辈老师不少人照样将物理课上得有声有色,炉火纯青;学生听课如同美的享受,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获得如何学习如何掌握知识的熏陶,为学成之后的实践和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是时下也有老师不用或少用ppt。例如刘晓晗教授就不依赖ppt,清晰的逻辑思路,生动有趣的语言,并辅以精于书法的板书以及和学生的积极的课堂交流,照样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7. 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随时注意学生的实时反映,及时与学生交流;必要时应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调整授课的内容与方法。此外,一门课程选修的学生少则几十名,多则一、二百名,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各不相同,任课教师应了解学生水平的分布,实际教学宜针对大多数,即对应于分布的峰值;而对高低两头则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在习题课助教的协助下,因材施教。

 

8. 主讲教师要积极指导助教上好习题课。当习题课分多个小班实施教学时主讲教师最好亲自负责担任一个小班,以便第一手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教学,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 关于小班习题课

 

1. 小班习题课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北京大学至今仍坚持教师上而不让研究生上习题课,从师资组织上保证习题课的需要。由于实际原因,本系习题课助教源自在学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而且往往只担任一学期的助教。这使得本系小班习题课师资呈现先天不足的特点。因此,本系教学督导组成员将指导习题课助教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采用不同方式有针对性的帮助任课助教掌握习题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尽量发挥习题课的积极作用。

 

2. 习题课助教理应旁听主讲教师授课,非此不能有机、积极、有效配合大课教学。目前情形极不令人满意。虽有客观原因,督导组仍然强烈呼吁,助教应旁听大课教学。同时,在每次习题课之初应花一定时间回顾大课教学关键性重点内容并对上一次作业完成情况作适当点评。在讲解例题时应侧重于如何将题目与物理规律相联系,并根据所学的定量物理定律或定理建模,而不应花太多时间在解数学方程上。对所得的结果宜作恰当的分析讨论,延拓结果的适用范围,以尽可能多地发挥一道题的作用。要求学生做的课堂作业宜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鼓励相互讨论和显示解题过程,有意识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愈热烈反映学生思考愈积极,这应当是习题课必需的题中之义。

 

3. 习题课课堂习题的选取应充分发挥助教的积极性,并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显示教师的学问如何了得,而是在于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这对习题课尤为重要。因此,不宜选择难题,而应选取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密切相关的不太难的题。每道题必须预先仔细演算。同一门课不同小班的助教之间应积极交流讨论,保证解题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并且应尽可能分析估计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免得临时陷于被动。如因学生讨论占去时间而不能完成所有预定的习题,宁可少做也要保证讨论交流。

 

4. 对学生人数在40上下的小班而言,习题课任课助教应在一月左右的时间内大致摸清学生学习的分布情况,从而使习题课教学主要适应大多数;对一部分成绩较好或比较困难的同学采用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从习题课获益。在期中测验前习题课教师应基本上叫得出每个学生的姓名。

 

. 关于因材施教

 

通常将因材施教理解为对一个班级中智力、能力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措施,但督导组认为对因材施教应有更全面更广泛的理解。

 

1. 不同的系科专业应针对具体安排的学时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大纲,选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而不宜套用物理系力、热、电、光、原子物理的完整全科教学。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当代物理学的原理、规律在医学诊断、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医学院的物理课时却越来越少。针对这一矛盾,能否设想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物理学的各个分支都讲一点,但也都讲不大透彻;而当代医药迫切需要的现代物理的知识更是难以展开),大胆改革创新:在高中物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以原子物理为核心的现代物理。据此,较为详细地讲授各类影像技术,包括超声、x射线、核磁共振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涉及电、磁、光等未学过的内容,可以做相关规律的定性或半定量介绍。这样的处理也许能更好地反映时代的特点。当然,在实际试行之前必须经相关教师的充分研讨、论证。又如对数学类专业的学生,在讲振动这一课题时,可将力学、电学等一起处理,包括非线性效应。而且,只到列出方程,而将求解留给学生自己去做。

 

2. 对于准备到物理系继续学业的学生,据反映,通识教育的物理课程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为适应这一情况,要么按物理学分支学科分作多门课程教学,而不像目前一本书了事;要么在通识教育课程之后开设后续专题课程,诸如振动、光学等供学生选修。这在国外已不乏先例,不妨借鉴。

 

3. 对于选修同一教师担任的课程的学生,课堂教学无疑仍应针对大多数,对较好、较差两头应采取适当措施因材施教。蒋最敏教授的讨论辅导班是一个可行的有效举措,得到许多学生的欢迎。事实上,本系教师在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方面已有不少有益的经验,宜相互交流、共享。同时,相信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切合实际的措施。

 

4. 基础物理课程是在中学物理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因此,教学主管部门和任课教师理应了解中学物理的教学状况,包括教材及高考内容。由于近年中学物理教学有较大变化,不少高校教师并不熟悉;这种情形应当改变。同时,有些后续课程与基础物理密切相关,特别是物理系的中级理论课。基础物理的任课教师也应尽可能了解相关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使全部本科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

 

以上是督导组成员的管见。目前我系的实际教学状况与我们的设想尚有一定距离,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首先是在认识上,无论是学校主管部门还是任课教师本人都存在着重成绩可以量化的科研而轻视成绩难以量化的教学的倾向。主要从事教学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奖励等方面实际上受到不公正待遇。虽然目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高级职称评定已有所突破,但与兄弟院校及本系的实际情况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如本文开头所说,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是教学。固然科学研究也是培养人才的手段,但如不把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便与研究院无异,便有悖于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就本系的情况来看,毕业生的普遍反映是工作中用到的物理知识、思想方法和实践技能大部分来自大学本科低年级阶段的基础物理和基础物理实验。因此,保证、提高这两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应作为本系工作的重点,应占教学的主要位置。上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等国外大学普遍反映复旦物理系出去留学的学生基础扎实,作风踏实努力。但进入新世纪后反不如从前,似乎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前的基础物理的教学状况。

 

其次,发挥团队、集体的力量是促进大面积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过去,基础课教学有两点值得肯定和继承。一是小班习题课,一是教研室。前者已恢复,并朝着逐步完善前进。教研室则已消亡,代之以教授课题组这种以科研为目的的机构形式。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方法、探讨解决教学难题等既无组织形式更无场地保证;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多成个体户。这极不适应目前大多数任课教师既将主要精力投放于科研又普遍缺乏教学经验的实际情形。充分发挥现有团队的作用十分重要,但仍有许多工作可做。显然,在目前的社会、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下,加强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相互扬长补短,无疑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贡献。

 

还有,同不会是任何人都能做好每一项工作一样,实际情况表明,即使经过努力,也并非每一位在职教师都能胜任教学。这一类教师为数不多,但多系引进人才,在学术研究方面都表现出突出的才能,做出过出色的成绩。如安排他们专职做研究也许更符合他们的实际,更能发挥他们的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96-662185.html

上一篇: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关于光学和光子学研究优先的建议
收藏 IP: 211.144.104.*| 热度|

3 马红孺 陈智文 张玺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