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术界大家一提起李小文院士,首先想到的都是“定量遥感”、“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尺度效应”,殊不知他还是公共卫生领域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交叉学科方向的奠基人和推动者。
2002年11月SARS疫情在广东省爆发,并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迅速扩散至全国,SARS的肆虐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时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的李小文院士心如急焚!他第一时间里冒着生命危险迅速呼吁空间信息技术相关领域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专家联合组织各级研讨会,群策群力急国家之所急,引导大家从各自的角度为国家排忧艰难、献计献策!为此,李小文院士多次拜访时任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的陈宜瑜院士,与陈院士探讨设立基金项目探寻SARS的时空传播规律等相关科学问题。同步李院士动员相关力量组织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等的主要科研人员开展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项目“SARS传播时空模型研究”的攻关研究。SARS之后,在李小文院士的积极推动和协调下,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十余家单位联合完成了我国首个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种类型传染病监测、预警方法体系研究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传染病多维信息集成分析与传播风险预测技术研究”专题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
基于联合公共卫生领域专家们对传染病的协同工作,李院士又积极推动中国科学院与军事医学科学院于2003年11月联合正式挂牌了“公共卫生领域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中心”。中心借助挂靠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优势,十几年来利用空间信息技术通过针对流行病数据可视化、空间数据分析、流行病传播模拟、医疗卫生公共设施规划、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和疾病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构建等研究,在面向环境健康遥感诊断交叉学科方面不仅取得了系列的科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拉动起了一个支撑该学科领域的虚拟现实研究团队。李院士带领该中心为SARS、甲流感、禽流感、手足口、鼠疫、霍乱等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的防疫和控制提出了具有科学意义的重大建议;为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后的疾病传播风险评估及预测预警研究充分发挥了遥感的作用;为挽救国家因此而造成的财产损失间接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院士常跟我们说:“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行业部门,并将研究成果真正能为民所用、为国所用才能体现其价值”。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公共卫生领域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已经在传染病多维可视化分析与预测、预警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为了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动空间信息技术面向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在李院士的多方协调下,公共卫生领域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四川、江西、河北、内蒙古等地成立了七个分中心。2012年3月13日,李院士在住院期间仍带病亲自为各分中心授牌(见图1)。
图1.李小文院士为公共卫生领域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授牌合影
在构筑公共卫生领域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平台的同时,李院士还非常关注和支持环境健康遥感诊断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每一届环境健康遥感诊断国际学术研讨会他都躬身指导筹办,尤其对2014年9月28日在福州举行的第四届环境健康遥感国际学术研讨会,李院士本拟亲自赶赴福州参会并为公共卫生领域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福州分中心的成立授牌,但因为身体原因他老人家未能到场,但仍不忘给大会发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附件一)。
李院士对公共卫生的热心不止于课题研究,而且包括人才的培养。近几年,他与我在遥感所联合指导毕业的公共卫生方向的研究生就多达5名(包括4名博士和1名硕士)。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李院士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指导我们课题组派出博士生前往汶川灾区进行灾后传染病及常见病预防等公共卫生基础数据的调研。为了采集灾后传染病预防暴发的第一手数据,他将其在成都的住宅提供给试验人员调研期间使用。与此同时,指导我们开展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在512大地震后传染病的风险评估”项目的研究工作。
公共卫生与空间信息技术交叉学科方向的成果只是李院士在诸多领域成就的一个缩影。2002~2005年李小文院士在主持遥感所工作期间,为了将遥感所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所,在原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联合组建了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胆引入海外优秀人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并指导实验室主任协调2个单位的2套人马顺利地通过了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的考核,使得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按照预期时间的正式挂牌。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行业部门的深入合作,基于前人的工作基础,李院士与时任国防科工局局长多次举行会谈,成功于2004年将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挂靠在了遥感所,至此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遥感为我国自主民用航天载荷研发的预研研究的强有力支撑。正如大家在网络上感受到的一样,李院士担任所长时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他不仅为我国遥感基础研究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众多科研与教学人员,还从海外以不同方式引进各级人才,为中国遥感届的腾飞战略性地储备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李院士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科学财富仍需要我们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附件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