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IEEE华为事件”的个人看法
王飞跃
本人声明:作为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主编,本人至今沒有收到IEEE关于华为的来信。当然,收到也不可能执行。相反,欢迎华为职员投稿并参与编辑部。
本文今天上午应《知识分子》邀请而写,现在他们决定不登,因此存于个人博客,做一个纪念。
昨天(2019年5月29日)中午开会时,看到微信中关于“IEEE限制华为相关专家参与审稿” 的消息,还称“学术圈炸了”,“AI学界抗议”等等。我问了边上几位国际国内AI界的领袖,大家茫然不知所云。
细看微信,起因是一封貌似由IEEE官方给所有IEEE刊物主编的信引发的,该信要求“不能再请华为的同事做审稿员了。如果现在华为的同事手上刚好有被分配的论文,请建议他们找其他人代替一下……”
上面此信是本文的焦点:谁写的?发给谁?是不是IEEE官方给IEEE所有主编的信?奇怪的是,至今情况不明。收到许多相关信息,但都不回答我的问题!我认为不是,但确实可能是IEEE旗下某学会某人给自己主编的信。IEEE有五十左右的学会,二百上下主编,不应一人喝酒就认为全城是醉汉。此事因现任IEEE COO的前美国助理国防部长一封多余的邮件引起,但效果甚微,己遭到除一个学会的一个主编之外的其余全部学会和全体主编的实际抵制。目前IEEE内部己有学会主席针对COO的信提出质疑,将在六月TAB会上提出动议。Science所谓“IEEE禁止华为审稿”的报告严重歪曲事实,有不公平竞争之嫌。作为IEEE的一名主编,至今无人要求我对华为采取任何行动,当然如果收到,我也会坚决捍卫华为的权力。
我忙问身边一位IEEE刊物主编,他说不知道,再查我的邮件,作为现任主编的自己也没有收到,又问了微信上三位华人主编和欧美两位非华人主编,还有一位负责出版的西班牙副会长,大家异口同声:没有收到!
接下来, 我收到许多过去我在美国时同事的信,问我这是怎么回事,都对此信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特别是一看此信,就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写的。当然,这一点也许不应成为怀疑的理由,因为IEEE里英语非母语的人太多了。
回头再看给主编的信,原来是一封无头无尾的"三不知"信:不知出自何人,不知发往何处,不知发给何人,至少在新闻上太不专业了,希望发此新闻的单位尽快出来解释一下,否则无法不令人生疑。
如果此信为真,很有可能是出自IEEE旗下的某个学会,但这样的话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亊,差不多就是华尔街头有个人受刺激高喊反对华为而已,不应过度反应。如果反应,也应是针对相关学会的反应,而不是对整体IEEE反应。我从2000年参加IEEE出版相关委员会活动,2006年成为第一位来自大陆的IEEE主编,至今已做五份IEEE刊物主编,对某位主编或某个会长散发反应过度或不负责任的邮件之事早已司空见惯。因为大家都是既不领工资又无待遇的独立志愿者,而且个性往往独特,谁也管不了谁。学会给自己主编的信与IEEE官方给各位主编发信完全是二种性质的事情,眼下形势如果把二者混起来就会误导大众,客观上产生火上浇油的效果。
特别是,IEEE是法人,但其众多学会是非法人单位,虽然有些学会国际上名声大、影响大,但其法律地位就是中国一般学会的下属专业委员会,我们不应将专业委员会委员的行为等同于具有法人资格的学会。如果这是IEEE官方的信,为何我知道的主编没有一位收到?为何至今没有一位主编站出来说,他/她收到此信?
当我把这一问题放到朋友圈之后,又收到许多朋友的信,其中通讯学会的一位主编说,他收到过信,但一看,并不是之前那封信,而是MIT的一位任主编的教授的信。又一位朋友说,IEEE可能故意不将此信发给华人主编,性质更加恶劣。果真如此,性质不是恶劣,是极其恶劣!差不多就是黑帮的行为,枉为一个号称世界最大的科技专业人士的国际组织。所以,此封引发国人大动肝火的信之真象,必须要有一个准确交代,是IEEE官方的信?还是旗下某个学会的信!如果我们不希望外界把中国某位教授的行为解释为中国官方的立场,我们也就不应该把IEEE旗下某学会某人士的信说成是IEEE官方的立场。
在此过程中,我还收到许多关于IEEE对华为事件的声明。平心而论,了解美国法律文化的人不应对此类声明有多少反应,因为这些声明都是官样文章,差不多是语言游戏,就像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硬要强调“Is is not is”一样,几乎什么都没有说,反而强调华为在IEEE许多事还可以做,IEEE将保护成员权益,所列限制其实对谁都一样,都要限制,本来就有这些限制,华为要有,别人其实也要有。大家要明白,英文中“may not” is not “can not” (或许不能不是不能),其实谁都受may not的限制,大家应该看到IEEE这些声明的苦心和善意,避免把不是什么事的事硬炒作成大事,把最可能的同盟硬推向反面的阵营。
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参与IEEE活动,亲自经历了IEEE中国办公室的策划、组织等决策过程,目睹IEEE从一个美国本土学术组织向国际化学术组织的演化,目前的局面来之不易,是中国科技发展强大的见证。今天的IEEE已不是全部由IEEE USA掌握,尽管美国学者仍发挥巨大的影响。我们需要更多的朋友,不是更多的反向人士。对我而言,IEEE就是我们这一领域的联合国,我们应当积极参与,不可因别国甚至个别人在此组织的活动就轻言退出。特别是,不应火上浇油,甚至火中取栗。当下形势,大家应冷静,火前预防不点火,火中救急不浇油。
个人认为,这一事件表明我们应该更积极的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让更多的世界专业人士听到我们的声音和立场,更广泛地促进学术技术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特别要进入国际学术组织的领导阶层。前进而不是撤退,这才是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途,这才是新时代的“中国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