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跃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飞跃

博文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一定不行

已有 17844 次阅读 2019-3-21 07:3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一定不行

 

  “所谓大国,不可弯道超车,必须创立新的直道,换道平行超车。

                                                                                                                  ——王飞跃  

                                 

跨界

 

大家好,今天非常有幸来这里,结合我个人的经历,与大家交流我对人工智能的看法,还有我们自己的相关工作。

 

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文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大学时学化工,硕士时学力学,从断裂、损伤、板壳到计算力学和理性力学,再到结构的主动控制,然后去美国学电机、计算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毕业后在美教书并做了二十一年的机器人与自动化实验室主任。

 

我在智能这个领域工作了30多年,回国后主要做复杂系统、平行智能的研究,一段时间主要做与国防相关的平行军事、军事智能的研究。

 

1.jpg

个人经历

 

我以前是研究力学的,怎么转专业了呢?1984年,《1984》一书还有另一书影响了我。

 

2.jpg

书籍《1984

 

1984》警示人必须有自主思想。大家也知道《科学革命的结构》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对科学的想法就改变了,觉得要换一个专业,力学太被动了。

 

3.jpg

书籍《科学革命的结构》

 

什么最主动呢?我当时想控制一定是最主动的,不但自己主动,还能控制其它。就这样放弃力学,后来赴美开始学习机器人、人工智能。我的博士导师乔治.N.萨里迪斯是IEEE机器人和自动化学会的创始人和第一届会长。

 

4.jpg

George N. Saridis

(1931 – 2006)

 

还有一位老师——麦克诺顿,他从哲学转到计算机领域,我的课大部分是他教的。

 

5.jpg

Robert McNaughton

(1924 – 2014)

 

他的老师奎因也很有名,是研究哲学的,号称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奎因的《词语和对象》对我做平行研究的影响和启发非常大。

 

6.jpg

Willard Van Orman Quine

(1908-2000)

 

奎因还有个学生叫王浩,是华人里最早做人工智能的,后来专门研究哥德尔。

 

7.jpg

王浩

(1921-1995)

 

下图是当年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我的导师给我画的三个圈。第一个圈代表人工智能,第二个圈代表运筹学,第三个圈是CS。第一层意思是控制系统,第二层意思是通讯系统,第三层意思就是计算机系统。 

 

8.png

博士论文截图

 

我的导师说你把它们集成起来,然后画三个框,这样就形成一个智能系统。这个智能系统一定要像大企业、像人一样智能,最高层是做组织的,中间层是做协调的,然后到了底层才是做执行控制的,这就是智能控制,你去写博士论文。

 

我当时非常发愁,因为从来没见过任何的智能系统,就要写博士论文!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好像还没有这种系统,主要往天上、往星外想,空间站、月球、火星……所以第一份报告是给美国NASA写的。

 

最终,我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把Petri Net、机器学习和博弈论结合到一起,这就是智能机器的协调理论。

 

当时,我觉得自己都有点不太明白,有用吗?可是30年之后,大家都在做这个工作,从深度学习到Uber定价,好像我也明白了。

 

我在美国工作了25年,1988—1998年这十年,除了教书,主要在二个NASA中心工作,最初研究智能机器人,主要是空间机器人、火星无人车、无人工厂,主要是制氢。还在纽约州研究过智能制造,后来还研究智能交通。

 

30年,我几乎就在导师给我画的这三个圈里转。后来,我自己还创办了一本杂志——《智能控制及其系统》。

 

9.jpg

杂志《智能控制》

 

总结起来,1984年之前,我主要做机械方面的研究;1994年之前,我主要做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这一类的智能控制。在这之后,我又看了一本改变我人生的书,开始做平行研究。

 

10.jpg

在美国的工作

 

回国后,我就在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中科院重点实验室里研究复杂系统。后来,我们把这个室建设成为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到现在也有20多年了。

 

实验室最早的一位老先生是戴汝为院士,最初,他与钱学森研究工程控制论,后来又与傅京孙研究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我的导师当时也在同一个实验室,与傅京孙一起做机器人和智能控制。

 

11.jpg

左一:钱学森与戴汝为;中:傅京孙与戴汝为;右一:G. N. Saridis与王飞跃

 

智能时代:三个三与五个五

 

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说一下,智能时代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AlphaGo,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对现在、对未来有什么冲击?

 

学计算机的人可能都知道邱奇-图灵命题,邱奇是图灵的老师。计算机发展到今天,信息产业发展到今天,人工智能有今天,就是依靠邱奇-图灵命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计算机的冯·诺依曼结构。

 

接下来如何发展?我认为是AlphaGo 命题。这个命题用一个特征形容就是平行,将来一定是虚实互动的平行世界。

 

用两个特征形容就是从牛顿到默顿。牛顿是"大定理、小数据",他的三大定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有多少个参数呢?十个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12.jpg

 

默顿是社会学家,提出了默顿自我实现定理,半导体的摩尔定理就是最典型的默顿定理,它是"大数据、小定理"

 接下来是三个特征,实现从工业到智业的跨越要做三件事:把小数据导成大数据,再把大数据变成小智能,就是变成解决具体问题的精准知识,这就是智能产业的三部曲。

 

AlphaGo就做了这件事,它把人类的最初80万盘棋炒成7000万,从小数据到大数据,然后缩成小智能两张网,价值网与策略网,最后把所有的人类大师都打败了。

 

然后AlphaGo Zero出现了,从0开始到3000万,小智能只要一张网、一幅图,最后100:0打败AlphaGo。从无到有,AlphaGo Zero只学习了三天,就以100:0打败AlphaGo

 

13.jpg

小数据大数据小智能

 

三天就将人类围棋大师差不多30年的心血结晶都学会并自我完善,将来也许连三秒都不要。AlphaGo命题的作用就是这么大,会把我们带入一个新时代。

 

我们靠工业自动化发展到今天,接下的智能时代,一定要靠知识自动化。知识自动化就是三部曲:获得小数据,把小数据导成大数据,把大数据缩成小智能。我总结为三个三,五个五。

 

14.jpg

 三个三,五个五

 

100年前的IT工业技术,之后的IT称为信息技术AlphaGo出现之后就不是信息技术了,那是旧黄历,现在IT智能技术,这是新IT。它们的缩写相同,三个IT正好对应了三个世界。

 

15.jpg

三个IT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世界不只是物理、心理,还有第三世界——人工世界。老IT(工业技术)是开发物理世界的主打工具,旧IT(信息技术)是开发心理世界的主打工具,一直到今天的物联网。

 

现在,我们必须开发一个新世界——人工世界。所以,人工智能成为热点,大数据变成石油矿藏了,IT变成新IT了。

 

16.jpg

三个世界

 

再回头看历史,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你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卡尔(卡尔·雅斯贝斯)。在中国卡尔很有名,他在卡尔·马克思去世的那一年(1883年)出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年出版了《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17.jpg

卡尔·雅斯贝斯与《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为什么?因为他在这本书里提出了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600年期间,世界各个地方出现了一批哲学家,比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利士多德,中国的老子、孔子、孙子。

 

人们开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人性大觉醒,哲学出来了,这是第一轴心时代。   

 

第二世界——心理世界,从文艺复兴一直到爱因斯坦,是理性的大觉醒、科学的兴起,这是第二轴心时代。后来又有哥德尔定理,认为理性是有界的。人工智能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赫伯特·西蒙提出有限理性原理,并获得诺贝尔奖,开始了人工世界里的第三轴心时代。

 

哥德尔当年还以数学形式提出不完备性定理。从哲学到科学,从科学到技术,现在新IT发展起来了。为什么会有轴心现象?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是由全球化引发的。

 

第一世界——物理世界的全球化,你有我无,只能是负和。第二世界——心理世界还可以是零和,全球化表现为自由贸易。自由贸易现在也要走到尽头了,所以要开发第三世界。

 

这个世界的好处是正和,你有我也有,甚至可以无中生有。所以,我认为一带一路应该是第三波智能全球化的先锋,是共赢、包容

 

18.jpg

三个轴心

 

人类为了这一天不停地建网,从交通网到能源网、信息网、物联网,但人类还缺一张智联网。这样整个社会都有所改变,交通变成社会交通,能源变成社会能源,计算变成社会计算,最后,智能一定要变成社会智能,这样才能实现智能社会。

 

这五张网就以一种新的力量把三个世界紧密地变成一个整体。我将其命名为五力合一,即数据的力量、计算的力量、算法的力量,这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起最大作用的力量,还有网络的力量、区块链的力量

 

19.jpg

五力合一

 

人工智能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合一体,就是人机结合、知行合一、虚实一体。如此,工业自然而然地走到工业5.0时代,虚实平行实现智能技术。

 

这与德国工业4.0有很密切的联系,德国工业4.0的核心是ICT+CPS。时代要求我们重新解释它:智能互联技术+CPSS,从工业自动化跳到知识自动化。

 


20.png

ICT+CPS

 

平行智能

 

网络化后,社会系统工程化、工程系统社会化,简单的系统联网后全变复杂了,这种趋势今天已非常明显。所以要换一种思路——平行。不仅强调CyberPhysical,一定要加入Social,这样才能有智能产品的出现、智能产业的兴起。如此,自然而然形成平行智能。

 

最初,提到平行智能,大家都觉得太超前了,只能在社会系统使用。没想到2004年底的时候,部队就提出做平行军事工程。2005—2015年,我们做了一系列研究。现在,战士是平行的,装备是平行的,导弹和航母也应该是平行的。

 

这种合成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了一个潮流。将来一定要实现虚实分离,不但物理世界有核威慑,心理世界还要有威慑,最后人工世界必须有威慑,这就是未来的必然结果,平行就是要跨越认知的鸿沟到达这个结果。

 

如何实现?采用平行智能的方法。这一方法既有哲学基础,也有科学技术。利用现在的牛顿机和未来的默顿机产生平行机,把三个世界打通,将会产生一系列新的职业。

 

这就是人工智能将来带给我们的新职业,不是让50%、70%的人失业,而是为人类提供几乎90%以上新的工作。将来一定是人跟机器一起工作,不是物理的机器人,是软件定义的知识机器人。

 

手机已经是它的雏形了,现在是APP,将来是DAPP,再进一步就是知识机器人跟人一起工作,把小数据导成大数据,大数据变成小智能,这就是必须必然的过程。

 

这种虚实融合的平行智能的使命就是UDC转成AFC。将来人与机器人一起工作,人只提供UDC(不定性、多样性、复杂性),机器人将其内化为AFC(灵捷、聚焦、收敛)。

 

21.jpg

 

平行就是智能的虚数iimaginary number),它是想象的,但它有用,不把-1开平方根就得不到很多简单方程解。因此,将来的空间一定是虚空间跟实空间合一。十多年前,这种想法被很多人觉得是幻想,但现在已经得到更多人认可了。

 

22.png

 

网络虚拟空间就是复杂智能系统虚数的载体

 

虚实之间的鸿沟怎么跨?靠数据建基、靠平行架桥

 

23.jpg

平行系统:跨越认知鸿沟的桥梁

 

24.png

 

对我来说,大数据就是二句话、三件事:数据说话、预测未来与创造未来,合成起来,可归结为人工社会、计算实验与平行执行,也即ACP,这就是平行智能的最大的核心。

 

25.jpg

大数据的解析思路

 

大数据填鸿沟,人工平行系统架桥。这样一来,将来所有的东西都是平行的,人、机器、产品是平行的,过程是平行的,工厂、工程、大坝是平行的,城市是平行的,社会是平行的。

 

26.jpg

平行产品=物理产品+软件定义的产品

 

27.jpg

平行工厂 = 物理工厂 + 软件定义的工厂

 

将来这些系统都会从小数据产生大数据,所以以后不是看部队有多少兵、有多少武器,是看软件定义的部队、装备有多强。数据是无限的,精度是无限的,限制就是耗电量,所以能源将来会成为大问题。

 

这需要很多技术,区块链就是其中之一。然后管理自动化、财务自动化、法务自动化、人跟机器一起工作。不但部队在实践,企业也开始这种实践。

 

我们选择了一个研究方向——平行驾驶。我们研究月球、火星上的无人驾驶,到矿上的无人驾驶,最后研究公路的无人驾驶,现在我们研究平行驾驶。

 

平行驾驶就是软件定义的车与物理车在路上一起开,软件定义的司机与人一起开车。我们做了十年的无人车比赛,现在开始做平行测试。

 

无人车成为人工智能最热的热点,只有靠这种平行系统才能实现从UDCAFC,这是人工智能、新IT带来的必然的结果。

 

智能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与使命

 

大家可能会担心,人工智能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黑格尔说: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人们从来都不从历史汲取教训。

 

当年工业革命,老IT刚开始时,1589年,英国人威廉·李发明针织机后兴冲冲地去申请专利时,得到的却是女王的训斥:"你的发明将会把我可怜的臣民都变成乞丐。"

 

还有卢德运动,干脆把机器都破坏了。但今天,机器却是比以前更智能了。当年卢德等人担心机器让工人失业,让他们更加贫穷,但机器发展到今天并没有夺去我们的工作,也没有让我们更加贫穷。

 

有些专家号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毁灭人类,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至少让我们失业。计算机刚出来时,有人说,世界有5台计算机就够了。但现在,手机的计算能力可以代替那个时代5000万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哥德尔是数学家、哲学家,他相信人脑永远胜过机器,胜过计算机。即便数学不是人类发明的,计算机也无法超超越人脑。我给将其总结为广义哥德尔定律

 

28.jpg

广义哥德尔定律

 

具体而言,就是计算机的算法智能永远无法超越人类的语言表达的语言智能。而语言表达的智能又永远无法超越大脑能想象出的想象智能。《道德经》开篇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在相当程度上正好对应算法智能、语言智能、想象智能。

 

我们现在到了智能时代,今年又是改革开放的40年纪念,这40年非常伟大,下一个40年如何更加伟大?不要再弯道超车了,我们要创自己的直道,要换道,平行超车,我们要有自己的话语权

 

2017720日,国务院下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我国要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智能科技体系、智能军事体系、智能经济体系、智能社会体系,这就是我们的新理念,这就是我们的新直道,一定要有自己的话,自己的语,否则有何脸面要话语权?

 

29.jpg

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目标

 

1994年,《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让我的理念有了极大地转变,让我了解了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但我相信开放社会没有敌人,等到2024年,我也要写本书——《开放社会及其朋友》。

 

生命有限,但合起来的生命是无限的。对未来,特别是下个40年,我希望我还能看得到智能社会的初步实现。

 

人工智能是时代的召唤,大家都要有激动之心

 

但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人工智能从出现发展到今天才60多年,其实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开始了,从莱布尼茨到布尔,一系列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一起为智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所以大家要有敬畏之心。

 

最后,智能技术就是一种技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做好事,也可以用来做坏事,所以大家要有平常之心。谢谢大家! 

 

本文是根据王飞跃教授2018 10 26 日参加中国科学院盛放 40 剧院式科学演讲暨纪念科学的春天 40 获奖作品颁奖仪式现场报告录音整理而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74-1168708.html

上一篇:[转载]智能网联正在重塑汽车产业链丨智车科技企业行
下一篇:[转载]Token到底有什么用:货币与证券的二维属性
收藏 IP: 159.226.177.*| 热度|

21 刘钢 王宏琳 文克玲 武夷山 韩少鹏 李东风 蔡宁 徐义贤 罗汉江 王乐 刘光银 李剑超 罗娜 贺玖成 黄坚亮 周志刚 强涛 汤茂林 周忠浩 shenlu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