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非

博文

从微尘到摩天大厦:经络学说起源的争论——心解濒湖脉学(之三)

已有 2247 次阅读 2018-3-3 11:10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内脏, 神经, 生理, 感觉, 认识论

经络是怎么发现的?如果承认经络首先来自观察,那么最初的观察如何而来?过去关于经络穴位发现的观点,多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偶尔碰到某处,糊里糊涂地治好了某病,于是知道某处与某病有关,是一个穴位。然后再总结这些穴位的联系,就发现它们可以串联起来,构成经络。但这种观点有一个先入为主,因为现代人们已经知道了经络和穴位这两个概念,自然可以如此推理;古人在没有这两个概念之前,如何能够做这样的推理呢?可见,这个发现经络的故事犯了倒果为因的认识论错误。


****************


经络学说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观察总结而逐步形成的。

【如果经络学说是不断总结、逐步形成的,那么后世的经络理论应该比古代的更为完整、准确。但实际上,经络理论自《黄帝内经》时代提出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多新的进展。后世出现的针灸理论、经络图谱中所补充的内容,甚至出现了许多古人没有的谬误。可见,这个学说不仅没有随着年代而发展,甚至还随着人们的想象和杜撰而有所混乱。】

根据文献分析,其形成途径如下:①针感等传导的观察:针刺时产生酸、麻、重、胀等感应,这种感应常沿着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

【后代观察者,经常把针刺某处时突发的、闪电般向肢体远端放射的酸麻等当作经络现象或针感

    但稍有现代生命科学概念者,即知此系针刺触碰了感觉神经所致,属于由神经受刺激所产生的虚假感受。把这些感受当作经络循行的证据,难怪针灸学会遭到现代医学研究者的鄙视。

    如果根据传统经络学说,经络运行并非都由肢体近端向远端传播的,有些经络传播方向恰恰相反;而且经络传播速度也不像神经受刺激时那种瞬间抵达远端,而是有一定的、较低的速度。因此,把针刺的这些感应当作经络学说起源,肯定是不够的。】

②腧穴疗效的总结:主治范围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规律地排列在一条路线上;

【这个观点也似是而非,因为许多疗效相关的穴位并不在一条路线上,而经络也不是只走分离的直线,而是经常互有交会,迂回曲折。

    原文所说的这个观点,导致后世误把经络当作抽象的、没有宽度的点线结构,忽略了经络宛如水系般的曲折、分支、舒缩和缓急等灌溉行为。】

③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某一脏器发生病变,在体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结节、皮疹、色泽改变等现象,也是发现经络系统的途径之一;

【这一条貌似明白,实则又是以今人的知识背景推测古人的做法。

    古人没有发达的解剖学,疾病体系也不以内部物理脏器为核心。再说内脏生病时,常常从外观上并看不出来。何以知道某人某处体表有变,而与此同时内部哪个脏器生病了呢?

    除非古人自己已经拥有了不亚于现代的内脏观察和检测技术,因此总结发明了经络学说;然后忽然有一天所有的先进技术统统消失,于是只记得结论,不知道推理过程了。这是宛如科幻小说般的解释。】

④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古代医家通过解剖,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内脏的位置、形态及某些生理功能,观察到人体分布着很多管状和条索状结构,并与四肢联系,观察到某些脉管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中国古代医学解剖做的不多,这一点众所周知。况且内脏中哪来许多管状和条索状东西,能够让人们想到手臂外侧经络联系到位于腹腔下部的小肠?

    可见,后世提出这些观点的学者基本上都是想当然的。并没有谁真的试图按照自己以为的经络发现过程,独立地重新发现一下完整的经络学说。更不要说有所创新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9-1102069.html

上一篇: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经络理论和现象之辨——心解濒湖脉学(之二)
下一篇:中国古代的信息论:中医四诊——心解濒湖脉学(之四)
收藏 IP: 36.102.2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