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非

博文

安定富足与可持续发展:文化与心理素质——禅的行囊(之七十)

已有 2121 次阅读 2018-1-24 12:09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文化, 心理健康, 经济, 发展, 可持续

导读:从这一段的对话看,大胡子对禅和佛的理解还很理论化,所以才会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感兴趣禅表示怀疑。事实上,在唐宋禅文明鼎盛时期,上至宰相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都把禅看作人生的一部分。作为人生的一部分,就好像吃喝拉撒一样普通,哪里还有受教育的人会有障碍这种担忧呢?而给他回答的那位女监院也很不通,同样没有教育程度不高就不学禅这回事。在禅堂上,大把的没什么背景知识甚至不认多少字就能顿悟心性的例子。六祖慧能自己就是其中之一。这两个人的对话,反映了近代中国文化的衰落,致使人们对禅充满偏见的事实。哪怕是某座禅寺的监院,或者自称某禅师弟子的大胡子,也都难脱于此。

   禅所传递的教育,是关于人类心理的根本认识。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心理学的巅峰。禅文化兴盛时,中国的国民心理素质就高,国民平均心理健康状况就好;于是国家社会就安定富足,政治和经济就高度发展,人文文化就昌盛。这种心理的认识,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变成本人对内心真实的认识、感受、领会和运作方式。这样从理论到实际的全面掌握,才是对禅的完整把握。有时候,人们会由于大量的理论阅读和思考,就误以为自己已经明白,如同兜率悦禅师对张商英所说的,命根不断,落在知解。另一方面,即使如同张商英般对此已经深悟,在细节处还是往往分辨不清,以致不觉不知,落在区宇

   因此,为了实现禅宗直指人心的教育目标,既不能过于偏重理论,以致把对知识的了解当作真正的掌握,也不能不了解理论,致使不知不觉地就产生了对内心掌握的偏差。对前者,我们容易懂得其道理。就好像阅读了大量关于射击的理论,并不代表就能在战场上变成神枪手一样。想真的变成神枪手,必须在靶场和战场上苦练加磨练。对后者则稍难领会一些。因为我们的心理深层是非常复杂的,有许多层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我们平时很少甚至难以自己观察的。所以在心理的实践中,经常会把从内心深处观察到的东西张冠李戴,把不是内心根本的部分误认为内心根本。这就只有依靠不断地深入观察和阅读理论,并把观察结果和理论反复比对,反复检验,不要随便轻率地下结论。

   这也是一个真正明白的老师无比重要之处。有这样一位老师,学生就能少走许多弯路。如果没有这样一位老师,那学生就如同悉达多·乔达摩一样,必须经历更多的摸爬滚打,才有可能把握真正的内心根本。然而,老师也是人,他也可能犯错误,他也可能有没有完全明白之处。所以,即使有好的老师,仍然不能取代学生自己的亲身观察、实践和理论思考。因此,认识自己内心的这条路是漫长而布满陷阱的。但只要走上了正确的方向,并且不固步自封、自得自满,那么认识总会不断进步的。这也是曾子《大学》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本义。


*******************


   她还提到,现在对禅宗感兴趣的人大部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上过大学的越来越多。这似乎有点矛盾,因为知识和教育往往是觉悟的障碍(知见障)。于是我提出了质疑,顿成回答说,这是两回事。这种趋势反映的是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群,在修行道路的选择上会有所不同。整体而言,教育程度高的人更愿意选择禅宗,而教育程度低的人则更多地选择净土宗。

   “不管选择哪条道路,一旦开始修行,早晚都要学习经典以及历代祖师留下的言教。我们鼓励比丘尼学习这些经典和言教,但是不要忘记,学习它们是为了回到自己的内心。要点是修心,而不是修文字。有人读了佛经之后就觉得自己开悟了,这是盲目。我个人最喜欢的经典是六祖《坛经》,读过之后领悟很多,但它代替不了修行。这就好比你在书上看到一个很美的地方,你很想去。想去就得迈开两腿走路,而不是继续读书——不管读多少遍,你也到不了那个地方。修行就是这个意思。要行,而不是坐在那儿看、想。

   我问她,中国还有没有别的尼众禅院。她说吉林的磨盘山好像还有一处,不过她也是道听途说,至于是有一群比丘尼在那里修禅宗,还是有一座比丘尼禅宗道场,她也不太清楚。

   我又问是否能拜见一下方丈。她回答说,印空方丈到抚州去了,不知何时能回来。我还没来得及失望,顿成已经拿出手机拨了个号码。电话通了,顿成说了我的来历,印空在电话里让她安排我先住下,等她晚上回来。就在这时,外面来了一群女居士,我们的谈话就此结束。告别之前,顿成送了我一本关于印空方丈的小册子,还有一本介绍中国禅宗比丘尼的书。

   在佛教的历史上,比丘尼几乎是一个完全被忽视的群体,关于她们的资料少之又少。顿成送给我的这本书叫《禅林珠玑·比丘尼篇》,它收录了十二位古代比丘尼的传记,其中七位是清朝人。这本书曾于1994年在台湾出版过,不过我在台湾时没见到过。也许印数很少,早已绝版。

   我跟着顿成回到客堂,然后妙为领着我去了客堂后院的贵宾接待室。这是一间摆满桌椅沙发的巨大厅堂,在房间的一角有两张床,旁边还有个带淋浴的卫生间。这就是我今晚睡觉的地方。虽然有点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金山寺平时恐怕很少接待男性访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9-1096539.html

上一篇:吃肉、环保与绿色星球:生物解决方案——禅的行囊(之六十七)
下一篇:红楼梦的家族生活:中国社会的男女平等——禅的行囊(之七十一)
收藏 IP: 36.102.2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