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Perk教授的第一稿Comment上的内容我已经无所畏惧,经过与PRL/PRE审稿人和伍法岳等高人的“交手”,我已经心中有底。但我对Perk教授的e-mail中“我在论文中就不对你论文中方程(15)中的技术性错误进行批评了。”这句话非常敏感。因为我论文中的方程(15)是从二维伊辛模型的方程类推过来的,因为也没有得到高人的指教,对这个方程的具体形式我心中一直是有疑惑的。在猜想的论文发表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用Google检索到一篇台湾科学家S.L. Lou 和S.H. Wu的论文,论文发表在台湾的Chinese J. Phys.上。他们在论文中对三维简单立方伊辛模型的转移矩阵的形式做了非常具体的描述,然后他们也猜了一个解(没有增加一维),最后通过添加一个因子来拟合高温展开。比较他们的转移矩阵,发现在与我的论文中方程(15a)中相对应的矩阵中多了一个因子。除了与边界条件有关的因子外,还多了一个“内因子”。这个内因子出现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了。因为对这个问题一直不是太确切,也因为改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我也没有着急对我的论文进行更正。想等以后有其它进展后再一并更正也不迟。而这次Perk教授主动提起这个问题,我就抓住他,与他通过e-mails进行了多轮讨论。Perk教授认为我论文中方程(15b)中应该多出一个“内因子”(S.L. Lou 和S.H. Wu的论文中“内因子”出现在我的方程(15a)对应的位置)。为了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我将S.L. Lou 和S.H. Wu的论文发给了Perk教授。他说他以前没有注意到这一篇文章。通过讨论,最后确认我的方程(15)有问题,方程(15a)和(15b)两者之一必定有“内因子”。
在科学网被大家公认为几大评论手之一的abc大侠,是一个神龙不见首尾的世外高人。abc大侠在《激辩猜想-16-争端再起》中发表了高见:“玩学术就要玩到这个境界,能引剑穿身!纵然被乱箭刺死,也死而无憾,毕竟刺来的都是王者之剑。” abc大侠的高见与我在<激辩猜想-4-独孤求败>中所说的独孤求败很相似. 独孤求败第四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剑, 人剑合一, 一剑自穿其心。当然,一剑自穿其心, 肯定很痛, 自己往往下不了手。常人很难自己修炼到这个层次。而让王者之剑乱箭穿身,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因为王者之剑所到之处必定是你的致命之处(盲点、软裆加死穴)。王者之剑一定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其招式的“惊、奇、险、狠、准”一定是非常人所能想象。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才有可能学术上比原先有所提高,能够领悟到原来不能领悟到的自然真谛。通过学术辩论达到明晰真理的目的,这是一个公开、公平、客观、理性的学术论战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今生能与四大天王和Perk教授等天王级的武林高手交手切磋武艺,一定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就算最后被乱箭穿心,那也死无憾。毕竟在死之前,自己能知道(也让大家知道)我错在何处,因何而亡, 也物尽所值,也心甘情愿了。嘿嘿,到了这一步,还真得有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
话说Perk教授来势凶猛,他将评论投稿到Phil. Mag.后,主编当然要把四大天王的评论以及我的答复以及他们的反驳告诉他(当时均还没有公开发表)。Perk教授一看,他的第一稿内容与四大天王的评论基本一样。只不过引用的证明高温和低温展开有限收敛半径的严格理论的文献与伍法岳等人的不同。当然,他不能就此罢手,开弓没有回头箭,就对他的评论进行了修改。为了显示与四大天王的评论有所区别,他在第二稿中增加了对我论文中方程(15b)中的技术性错误的批评。其目的就是对我的猜想发出致命一击。现在,真是如俊明所形容的那样:山雨欲来风满楼。要知这致命一击是如何厉害,而我在受了这穿心一剑后能否死里逃生躲过这一劫,请看下面Perk教授的评论和我的答复以及他的反驳(嘿嘿,奇了怪了,《激辩猜想》与评论、答复和反驳剪不断理还乱:=P)。
S.L. Lou 和S.H. Wu的论文抽印本见附件。
S.L. Lou 和S.H. Wu的论文抽印本
学术论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44-216637.html
上一篇:
激辩猜想-16-争端再起下一篇:
Perk教授夫人Helen的来信和我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