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如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志东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和纷杂的年代,在心灵深处保持一片宁静的时空。

博文

Top Journals 是标准吗-3 精选

已有 27621 次阅读 2008-1-11 11:03 |个人分类:困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个人同意这样的观点:从专业水平考量,各个行当的Top Journals要比Science/Nature相对说来更具有标准意义。如果非要在一篇博文确定什么样的期刊为物理学的Top Journals,那这篇博文的争议性可能更大(那些没有被列入Top Journals期刊的出版社可能也要找我的麻烦:=o)。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的能力不同,各人心中的标准不同,所以哪个刊物可以定为Top Journals,哪个刊物不可以定为Top Journals,大家一定有不同的观点。这里我仅仅表达我个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大家可以讨论。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按照每年的SCI分区确定Top Journals,它主要是根据期刊每年的SCI影响因子和长期的影响力来评定的。除了一些综述性刊物外,ISI公司(ISI Web of Knowledge)2007年的分区将我们通常熟悉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 Physical Review(包括A-E)Applied Physics Letters (APL)/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JAP)Physics Letters B (PLB)都列入Top Journals。不仅仅包括1区的PRL,还包括2区的部分期刊如PRA-E,APL, PLB, JAP等。所以按照SCI的标准,这些刊物统统都算顶级期刊。读到这里肯定有不少人会大摇其头。因为在许多人的眼里,除了一些综述性刊物外,唯有PRL物理学的顶级期刊。现在这个标准显然是过低。实际上,大家长期以来是将在某个期刊发表文章的难易程度与这个期刊是否是顶级期刊挂钩的。也可以说是甜葡萄心理:所有难吃到的葡萄都是甜葡萄。

       先简单地分析PRL/ PRA-E,它们的要求都是对物理学有贡献,并且强调系统性和创新性。PRL还多了一点,就是能引起广泛的兴趣。这一点与Science/Nature的要求大同小异,当然是局限在物理学专业范围内的广泛。PRLPRA-E两类杂志的名字里面都有一个“review” Review翻译为评论,实际上带有综述的意思。要求作者对过去相关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本文工作有一定的创新,在过去的工作基础之上提出新见解或者有新的实验结果,而且要求有系统性。当然,刊物的要求也是不断地变化的。十几年前,一篇文章有系统性就可以上PRA-E,比如将一个类型的含不同稀土元素的稀土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系统地研究一遍,或者从某个别人没有研究过的角度来一遍,就可以上PRB。但,最近几年PRB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关注创新性,看有没有新的物理现象。我理解,这都是期刊之间竞争的结果,SCI引用因子对期刊的压力所致。因为系统性的工作可能暂时没有人引用,就会成为SCI引用因子的分母。

PRL/ PRA-E的审稿制度都非常严格,一般有两个审稿人。PRL/ PRA-E的审稿制度与美国的法庭制度很相似。首先是无罪推定,认为每个文章都有发表的价值。审稿人的角色类似于检察官,进行有罪指控,找出文章的毛病,阐明文章不能在PRL/ PRA-E发表的理由。作者的角色类似于律师,可以进行无罪辩护。编辑的角色类似于法官。如果作者的辩护无法让编辑相信已经完全回答了审稿人的问题,则编辑不会主动地接受文章发表。编辑的角色比较中立和超脱(最近,由于论文数量急剧增加,导致编辑加大了初审淘汰的力度),接受文章的意见由审稿人做出。所以,两个审稿人中只要有一个坚决反对,就有很大的麻烦。由于审稿人对PRL/ PRA-E文章的要求比别的期刊严格,通常会提出很多问题。按他们的问题修改文章肯定对文章质量有提高。与审稿人辩论也是个提高学术水平的途径。当然,如果你觉得审稿人的意见有误,你可以上诉。编辑通常会找第三个审稿人仲裁。如果第三个审稿人也反对,一般基本上是没有戏了。原则上,你还可以上诉到PRL副主编或PRA-E编委,甚至特殊情况可以上诉到PRL主编、APS总主编。但通常在第三个审稿人、PRL副主编或PRA-E编委处就止步了。PRL副主编或PRA-E编委的审稿意见是亮身份的,通常视为终审意见。所以,上PRA-E有一定难度,上PRL的难度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将PRL视为顶级期刊的主要原因。

       由于审稿人对PRL要求比PRA-E严,平均来讲PRL文章的水平肯定高于PRA-E。但由此过分强调PRL,将PRL作为评价一个物理学家学术水平的唯一标准是片面的,简单化的。实际上PRLPRA-E的区别就是能否引起广泛的兴趣。能够在PRL发表,仅仅表明有两个同行认为这个工作能引起广泛的兴趣。而广泛的兴趣本身就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运气好点,或者遇到了友好的审稿人,可能就上了。如果一个科学家在本领域有一大群朋友,审稿人大多是哥们,上PRL的可能性比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大多了。PRL拒回文章的理由经常是没有“new physics”和没有“novelty”。这两者与广泛兴趣基本上是重叠的。发现new physics是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才能发现的,一旦发现就应该能引起广泛兴趣。所以,评价一件工作有没有创新性、重要性和广泛兴趣性基本上是一回事。当然,不排除有些new physics的面比较窄,既然窄不上PRL也罢。本人从事PRL/PRB审稿工作近十年,前后也审了几十篇文章。我感觉拒稿的最好方式:1)直接指出文章的错误之处;2)直接指出文章的不创新性(前人或者作者已经发表过类似的工作);3)说文章不具有广泛兴趣,不适合本刊发表。后一点是作者最不好反驳的。

       另外。我感觉中国人的理论文章上PRL比实验文章容易些。毕竟理论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文章除了有好点子外,实验条件也要是一流水平的。没有个千万级的设备投入上PRL是很难的。相信随着我国对科研的投入,设备的更新,会有越来越多的实验文章发表在PRL。当然,我认为,不计功利观念, PRA-E杂志均属于Top Journals。因为PRA-E的文章可以长篇大论,工作更系统深入,可以有长的时效性。2007两个诺贝尔奖得主(对不起,还要用功利的标准,毕竟诺奖的原创性是个公认的标准)的得奖文章,一个在PRL,一个在PRB。统计一下,在PRA-E发表的得奖论文可能要多于PRL。所以,没有必要因为PRA-E容易发表,而将它们不列入Top Journals。当然,每个人还是尽量向PRL方向努力,向更高的水平要求自己。但另一方面,应该将Top Journals的标准降降,给大家一个宽松点的科研环境。

 附件为SCI2005年分区表

SCI2005年分区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44-14268.html

上一篇:Top Journals 是标准吗-2
下一篇:Top Journals 是标准吗-4
收藏 IP: .*| 热度|

1 何学锋

发表评论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1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