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瓦厚能源与生态实验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iwaho 太阳文火炖地球,洒遍人间光和热。新鲜的能量随手可汲,何必舍近求远挖地球?自由能源万岁!

博文

创新发明--可用于直升机的蹬伞式或百叶窗板式推进桨

已有 8347 次阅读 2017-6-2 13:1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飞机, 仿生学, 螺旋桨, 直升机, 扑翼

前不久刚修文两篇,论述了百叶窗式透平,在水电技术中的应用。

借雅兴来潮,触类旁通,换一个逆应用的话题,再修一文,谈谈如何将类似技术用于航空推进器。

传统的东西总是根深蒂固的,市场上现有航空推进技术,要么是喷气式,要么是螺旋桨式,别无其它,前者用于需要跑道起飞的飞机,后者用于直升机。

一直未能走出实验阶段的当属:扑翼式飞机。尽管从基于仿生学原理出发的相关科研投入,从世界各国范围来看大得惊人,然而,自达芬奇那个年代算起,历时500多年,至今仍未商用,学界收获的全是论文而已。

从试错入手的科研投入,也占很大部分,但主要来自民科、民企或非政府实验室。他们不在乎在学术上有何造诣,也不指望靠论文晋升职称官阶,只求枚举所有不可能实现的构型,迎接最后那缕成功的曙光。

扑翼飞机现阶段面临的难题是:如何提升有效载荷、比冲系数、减小翼面积、加快飞行速度等。

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小到笨脑的蚊子,大到翼龙类恐龙,都能娴熟地扑翼飞行,在它们眼里,这不是技术,而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唯独人类把扑翼飞行当作一门高深的学问来研究。

vulture.jpg

个人认为,学界研究特种人工翼材是走到斜路上去了,我不是说邪路。造物主给鸟类搭配的翼材,定是按其形体定制的,而其形体内容物是不能随意增减的。而人工飞行器,几乎都要求机舱内容物,作为可变载荷用于实际飞行任务。

大自然从来没有给任何鸟类,长出螺旋桨那样的软组织,而人类用螺旋桨做成的直升机,不也可以像鸟那样垂直起飞?所以人类无须完全照搬鸟类的飞行模式,也能取得扑翼飞机的成功,关键要物理上的推进作用能讲得通就行。

所以说,当今仿生扑翼机的研究,误入了“形而上学”的歧途,只有“理而上学”,或“形兼而上学”,才能使平民化的空中座骑得道高升!

helicopter.jpg drone.jpg

读者诸君看看我下面这个原理图,物理上能否得到推进作用:

flapping umbrella propeller - small.png

共有4把大伞轮替开合。X型连杆机构组合一起,交叉的一对刚性联结成/或\。

图中/两端伞全开,即将完成高速蹬伞脉冲,\两端伞闭合使得回撤时风阻尽量小,一旦\的上端顶盘,抵达上止位,与基座上的电磁感应发射线圈接触,储备在电容上的可高达万伏的直流电源,通过合上的开关K1,将全部电荷脉冲地泻到发射盘上,之后准备/的上端再次发射,如此不停地周期往复。

电磁弹射器中的巨大脉冲电流,能激发出雷霆万钧的瞬时感应电磁力,将高速向下撑开对应的大伞,瞬时速度可高达音速。

其实,粗略估计伞的推力并不难:日常碰到下雨刮大风的时候,迎风的伞也许会把人推着跑,那个力度大家心知肚明。

要细算的话,借助空气动力学公式可算出:50m/s的台风,作用于1平方米的迎风面,可产生150kg的推力。总之,推力与风速平方成正比。

电磁弹射若产生300m/s的伞速,每平米的伞面上,理论风阻可达5.4顿!按牛顿第3定律,可获得等量升力。

好家伙,我的新型推进桨力气大大的,非常容易获得大的有效载荷或比冲。

除了可做成具有商业价值的大飞机外,利用此技术做成空中吊车/叉车也不错,用于企业基地,干些重活,免得飞出企业地盘,得办复杂的证照啥的。

善于类比的人,很容易联想到下图所示的4二极管全桥整流器。飞机的推进力类比于直流,4把伞的往复式运动类比于交流。


题外话--领会了此板式桨工作原理,对于不会游泳的人,关键时刻甚至能救你命:落水后,在大喊救命的同时,切记一定要4肢快速往复式扑腾!

并非一定要4伞,单伞用于小型机或无人机也挺好,如下图:


相当于单二极管半波整流。虽在伞收拢的半周期内无推力,但惯性足以保持飞行状态。

做成大飞机,完全可以设计成独立的垂直和水平两路推进伞阵列。

不像机械传动那样,布局成矩阵桨,得要配置复杂的变速器和联轴器,我的伞式桨单元,接受高压脉冲输入,而这靠简单廉价的电工布线即可。下图是我构想的概念型扑伞式大型客机,垂直起飞用m x n的底部矩阵桨,水平飞行用m’x n’矩阵桨。


进一步改进:

展开的伞面毕竟不与推力成90°,尽管很接近,但大飞机应用时,这个引起的损失还是蛮大的。

再说多伞布阵时,展开的圆形伞面之间有很大闲置面积,无法有效利用。

伞桨的另外一个弊端是它的底盘太高,这是追求大迎风面积的必然结果。要是单人用来上下班,上去下来配个小梯子确实不方便。

若改成百叶窗,上述几个问题都解决了,但设计稍微复杂一些。

伞桨的收拢不需要额外机件,而百叶窗的单元帘片的翻转,需要配置压缩空气,用4个电磁阀,控制4只百叶窗的协调运动。

据我长期观察,鸟类的翅膀实在太像我的百叶窗板式桨。向下扑翼时,相当于百叶窗帘片单元的羽毛全闭合,此时翅膀就像两块板子向下高速冲击,这是做功冲程。向上收翼时,鸟本能地会使风阻最小,多数鸟类的翅面翻转约90度,还有些鸟靠大幅度缩减翼面积,少数鸟能控制其各单根羽毛同时翻转,而翅面框架不转,就像百叶窗全开那样,这是复位冲程,不需很快,能快更好。

前面的博文中,拿此百叶窗机械传动机构,当水电站的透平使用,那里用上了潜水射流泵,驱动百叶窗的开关。俗点讲,呵呵,这叫一食两吃!

在实际推广中,一定会碰到高压脉冲电源如何搞的问题。

小型无人机,直接用锂电池配直流升压电路即可。用于物流送货蛮好,航空摄影也不错。

大飞机的主动力,还得汽油或柴油机,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发动机的扭矩,转换成高压脉冲电源。

现有技术没有合用的,只得依赖我去年搞的例外一个伟大发明,参看我的旧文。当时我称之为科学史上的秋收起义,并从此开创了一门崭新的学科:介电动力学。

为何不用内燃机的活塞直线运动,直接驱动百叶窗板式推进桨呢?这有两个原因:

一则,市场上的内燃机输出端,都做成了旋转轴,早在内部将往复直线运动转成了圆周运动,想用也找不到供货商。若再构建圆周转直线运动,内外两次讨厌的转换,无端地降低了动力效率,因为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力与方向,并非理想的一致,而是有角度的,甚至还有死点。

二则,活塞在爆炸做功冲程时的线速度,并不能达到很高值,就算空载状态,也就20m/s那样的谱。虽然能用于我的平板桨,但飞机速度、载荷还有些遗憾。如果用变速箱升速,笨重的铁嘎达,极大削弱了有效载荷,且齿轮寿命在高速冲击下大打折扣。

看来内燃机生产商,也要换脑子,推出些直柄驱动产品。

欢迎国内有兴趣的单位,接洽合作、授权、技术指导或投资等事宜。

理论型学者,欢迎下载我就此发明撰写的英文论文:

Innovative Flapping Umbrella or Flapping Shutter Ornithopter

最后,欣赏一下现有各种原型试验模型,第一个是十五世纪达芬奇最早发明的模型。我们的原型机谍照暂时保密。






一点感悟:

上面模型大多数是民科取得的成绩。与喷气机的均匀大噪声不同,所有扑翼机噪音模式为“吧唧吧唧”,我的模型节奏感更铿锵优美!

一般来说,大的实用创新往往是民科们,从好奇到探索到不断试错才得到的,他们起到了科技发展带路党的作用。但由于理论功底不足或不被认可,导致好不容易闯出来的新路,最后有可能被官科吃豆腐。

美国民科莱特兄弟,百年前从滑翔机试错开始,给喷气式飞机的发展指明了出路,最后,由兵强马壮的官科吃完豆腐,发扬光大地造就了今天大客机的辉煌。

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加全才达芬奇,也是知名的大民科,他是扑翼机的鼻祖,我们到现在还在吧唧吧唧吃他的豆腐,只是暂时没有占到特大便宜,但总有一天,扑翼机的辉煌商用时代一定会来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39914-1058615.html

上一篇:创新发明--百叶窗式低水头河流小水电装置
下一篇:推荐一本创新管理的葵花宝典:《研发管理破局》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36 程少堂 徐令予 周健 钟炳 李颖业 朱晓刚 宁利中 张能立 尤明庆 杨正瓴 代恒伟 吴中祥 张忆文 刘钢 张海芃 都世民 郭娟 汪晓军 杨学祥 陆泽橼 吕喆 刘全慧 azzx lyyng zhangxiangtong sciguru bebop EarlyMuddyBee DavidHK sexyatom haipengdrangdr yunmu zhj71626 zjzhaokeqin longliveTaiwan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