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读paper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rrisonhan paper评论

博文

2017中国力学大会,近场动力学分会以及近友小聚照片纪实

已有 6358 次阅读 2017-8-19 21:2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场动力学, peridynamic

每期文章的首发平台是微信公众号:近场动力学PD讨论班,也可以搜索微号:peridynamics,或扫描文末的二维码加入。


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8月14日至8月16日在首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和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胜利召开。三四千位力学前辈、同行、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与报告和讨论、气氛热情洋溢,报告精彩纷呈!


更值得令人激动的是近场动力学分会参会人数众多,参会单位也已接近20个。一方面反映了近场动力学在国内正蓬勃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的近友大家庭其乐融融。更令人感动的是近场动力学的分会被安排在大会的最后一天的下午。虽然时间已近傍晚,近场动力学的分会场仍是座无虚席,大家兴致盎然的聆听着每一个精彩的报告。直到最后,在主持人宣布近场动力学分会场的报告会圆满结束之时,大家还意犹未尽,会下仍然继续讨论,一片祥和美好!


场景一:8月13日下午2:00点

8月13日下午是参会报到时间,国家会议中C1门内已经是人头攒动。由于参会人员太多,现场注册的参会人员甚至无法到现场去观看大会开幕式并聆听大会报告,只能在分会场看大屏幕了。






场景二:8月14日一早参会人员在各自宾馆门前乘车到北京理工大学参加力学大会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会场全景图。



参会人员陆续入场。



大会开始。



方岱宁院士主持大会。



中国科协书记处第一书记尙勇书记讲话。



在交响乐团弹奏《红旗颂》的音乐声中,沙画艺术家现场表演了沙画系列创作。



颁奖环节:郑晓静院士荣获第十届周培源力学奖。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杨卫院士作报告。



吴有生院士首先做大会报告。随后郑晓静院士等几位著名科学家也做了大会报告。


场景三:8月14日晚,18位近友们欢聚一堂,这其中有老师,也有同学,有刚入门的近友,也有研究PD多年的老手。大家虽然来自天南海北,但是因着共同的PD研究走到一起,火热交流着学习和研究PD中的体会,时间一晃三个多小时过去了,临近分别时大家已经成为更近的朋友。让我们保持联系,以后多多切磋PD研究,期望下次再相聚!






场景四:8月16日下午,近场动力学分会报告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研究近场动力学的老师和同学们通过报告和墙报的形式,交流了大家在近场动力学研究中的成果和经验。台上报告人热情洋溢,台下听众如痴如醉。时间已经过了下午6点,会场内仍然座无虚席。大家都已经感觉到:中国的科技已经从紧跟国外先进技术的位置逐渐要向技术进步领头羊的位置转变,作为PD领域的中国研究者们也非常兴奋地看到我们中国的PD研究正蓬勃发展起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各位近友们的共同努力下,使我们中国的近场动力学研究成为国际研究的风向标!



会议伊始,会议的组织者、河海大学教授章青老师为大家做了一个既简捷又热情的开幕致辞。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硕同学报告了态型近场动力学方法与有限元法耦合求解裂纹扩展问题的研究工作。



武汉大学楚锡华教授的学生报告了基于微极理论推导的近场动力学模型中近场范围尺寸与特征长度的关系。



湖南大学的刘文洋教授报告了近场动力学的接触算法研究以及高速冲击焊接的模拟结果。



武汉理工大学的刘齐文教授报告了热防护材料烧蚀热力响应的近场动力学模拟研究结果。



河海大学的李天一同学报告了掺杂不同尺寸骨料的混凝土材料的近场动力学模型与破坏模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黄再兴教授报告了无限长杆局部拉伸的近场动力学分析解。



郑州大学的刘英凯同学报告了功能梯度材料热传导问题、开裂问题的近场动力学模型。



武汉理工大学的赖欣老师报告了热电力多场全耦合的近场动力学理论研究。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的王宏教授报告了分数阶问题和近场动力学问题的快速配置法



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韩非博士报告了耦合近场动力学模型和经典连续力学模型的Morphing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贵州大学的钱松荣教授报告了近场动力学理论在脆性材料裂纹分析的应用研究以及相关软件研发进展。



河海大学的王涵同学报告了基于非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的三维高速冲击破坏模拟。



—————————————————————————————————————————————

近场动力学(简称PD)理论是国际上刚兴起的基于非局部作用思想建立的一整套力学理论体系,该理论通过求解空间积分方程描述物质力学行为,避免了基于连续性假设建模和求解空间微分方程的传统宏观方法在面临不连续问题时的奇异性[1],所以特别适用于模拟材料的损伤和断裂过程。然而,因为PD模型的数学理论较深,且新概念多用英文表述,所以很多朋友在学习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在朋友的启发下,我想到在微信上建立此公众号,希望将研究PD理论的朋友们聚集起来,分享PD研习路上的点点滴滴,一起解决各自的难题,共同推动PD理论的发展!

[1] 黄 丹, 章 青,  乔丕忠, 沈 峰, 近场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 力学进展, 2010. 40(4): p. 448-459.


每期文章评述的首发平台是微信公众号:近场动力学PD讨论班
也可以搜索微信号:peridynamics

或扫如下二维码加入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2936-1071824.html

上一篇:近场动力学最新上线的文章快报:2017年5月上(多图)
下一篇:“近场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在河海大学成功举办!
收藏 IP: 218.94.154.*| 热度|

1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