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的困惑与NP理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2205 平常心是道

博文

“个人云”文化:2017“个人云”(办公)实用方法

已有 3250 次阅读 2017-1-10 22:00 |个人分类:不确定性问题和算法讨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文化, 个人云

《金融博览》2017第一期刋出及“数字化企业网(http://articles.e-works.net.cn/cloud/article132991.htm)”转载了我们的《“个人云”文化》,此文阐述通过个人化途径把“文化”这个极为广泛的概念扩展到虚拟空间(CyberSpace),这只是最初步的探索,后面有着极为复杂的层次和广泛而深刻的相关性,比如,现实世界中的人与虚拟世界中的“我”或“我的”的关系就与机器人或AI的本质密切相关,这是一个不确定的全新世界,我们相信,中国文化思想与现代技术文明之间的超越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会自然显现。

******

“个人云”文化:2017“个人云”(办公)实用方法

周剑铭  柳渝

现在个人办公几乎完全依赖电脑和数码设备了,这些设备在功能上日趋丰富和完善,但大体上是从企业的应用角度来考虑的,而没有真正从人的个人性质出发,离个人的文化性还很远。从具体的应用上看,现有的个人办公软硬件还没有出现整合性的环境观念,往往是个别应对,所以每个人都会同时有不同的办公设备和软件,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二合一、智能手机,移动硬盘、SD卡、甚至是可穿戴设备等等,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在这些设备中忙乎,传递数据、交换文件,不断地更新、删除、同步、核对、保存,耗费时间和精力,有时难免误事。

不同的软件和设备之间虽然有各种交换信息的方法,如数据线、U盘、蓝牙、无线传送等,但最终还是得依赖互联网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而且现在很多软件都有云存储的功能,甚至以默认方式上传随时随地产生的信息,在不同的终端上同步。但个人如何安全、方便、自如地操控和使用自己的数据信息,达到数据的透明化,还是一个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基于大数据的云主要还是以企业应用为核心。如何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基于个人的云工作、生活环境,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个人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碎片小数据,特别是个人工作中产生的不完全数据,具有强烈的个人性质(即具有个人全时空的特征),因此,与基于企业性质大数据的“公共云”或“私有云”不同,这种具有个人整合性质的云化数据过程,我们称之为“个人云”。    

如果说在此之前的个人还只是互联网外面的云使用者,个人通过各种人机接口建立并进入虚拟世界,今后必然是这种人机接口本身的透明化,数据的个人性质通过人机接口的云化和云整合,使个人从云的使用者、消费者、依赖者成为云化的形成者、产生者、创造者,个人就在不知不觉中与互联网数字空间中的虚拟角色融为一体,把个人性质融入到了大数据的主动参与过程中去。这个过程突破了以前的人机接口、人机对话、人机互动的限制,使互联网向智能化转变,成为个人的智能工具。这不仅是个人信息和知识的云整合,更是个人知识的获得与产生、存贮、管理与应用,或者可以理解为依托云化实现的一种“个人云”应用。这实际上是从“虚拟”向云化的重大转变,也是个人价值的云产生和云整合,所以“个人云”更能表现“云文化”的特征,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必然的更具普遍性的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个人云的全时空性实现方案,但很多个人办公软件和应用软件已经部分实现了互联网上的个人云化办公,这些不同的方案正在迅速扩展功能和应用范围,并抢夺市场。而在这些众多的实际应用方法中,个人如何组织和整合,正在成为 “个人云”的一个核心问题。    

从云整合的功能上看,微软的Onedrive、OneNote、Outlook、Office、 word、PowerPoint、Excel等因为这些众多应用的内在关联而具有较强的接口透明,因而有较强的跨界性,能较好地表现个人云的整合性质。大体说来,OneNote可以作随身的临时快记,Onedrive 可以作网上的文档管理器用,Outlook、 word 等现在都是网络化的实用软件,与其它应用都可以较好地协调。由于个人总是独特的,个人的时空特征总是不同的,所以如何整合、扩展、协调这些应用以及更多的其它应用,如语言、语音、搜索、个人自用数据库、翻译、字典、视频、社交、办事……等等,是一个巨大的任务,很可能没有一种方案在经济性、功能性、便捷性等方面全部都达到。

最终意义上的“个人云”是最具个人性质的云文化,现在正在迅速发展的个人办公的云化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对于IT企业来说,应当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云化对个人比对企业更重要,可以套用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这个术语:个人即服务(Personae as a Service)。    

另外必须提到的是,现实的个人性质与机密性几乎是相同意义的,在技术层面上,数据总是被别人管理的,一个管家总是熟知主人的秘密,因此,任何网络云化也就是对个人机密的相对开放,但如何确定一个界线是一个不确定性的问题。

在“个人即服务”这样的意义下,最大的服务是保密服务了,在这个基本性质上,在个人除具有选择和组织能力外,目前尚未找到一种最完整的解决方案。

个人云.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22490-1026759.html

上一篇:解读NDTM的概念偷换-Sipser书中NP二个定义等价的证明
下一篇:智能制造:困惑、困难和希望
收藏 IP: 194.57.107.*|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