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方里的科学和文化【导读:数学符号的内涵与美】
关于三阶魔方,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真正从数学上解决。
例如,三阶魔方的那些复位公式(操作序列)是如何弄出来的?能否给出数学意义上的推导?
我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放在本文的后面,因为有一系列的图片,现在先引出本文主题:数学符号的内涵与美。
网络里或别人的书里,都使用U(上)、D(下)、L(左)、R(右)、F(前)、B(后)来表示魔方小块的方位和操作序列。显然,U、D、L、R、F、B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符号。因此,这些符号没有(或难有)可运算性。
我从1991年开时,就使用米勒指数(Miller index)来分类和表示魔方小块及其方位。因为,米勒指数是在笛卡儿坐标系里定义的。因此,我必须使用X(前)、-X(后)、Y(右)、-Y(左)、Z(上)、-Z(下)来表示魔方的操作序列,以便对应笛卡儿坐标系。无论是X、-X、Y、-Y、Z、-Z,还是米勒指数,都是数学意义上的符号,具有可运算性。在讨论高阶魔方问题时(如复位),可以充分展示这些数学符号的内涵与美。因此,我用了四章的内容来达到这一目的。
第8章四阶和五阶魔方的复位;第9章六阶和七阶魔方的复位
第10章八阶和九阶魔方的复位;第11章十阶和十一阶魔方的复位
如上所见,高阶魔方的复位用了4章的篇幅,从4阶魔方讨论到11阶魔方。实际上可以一直讨论下去,但是没有必要了。读者完全可以根据我给出的内容,自己外推出任何阶数高于11阶魔方的复位操作序列。
此图是手稿里的,在出版的书里,是彩色(双色)的。图中的数字是米勒指数,表示小块的位置,具有丰富的数学内涵:
(1)可以区分小块的类
例如,红色线框内标注①的小块和蓝色线框内标注①的小块属于同类,这样的小块共有48个。无论你怎么转动魔方,这48个小块只能在它们的类内置换,跑不出类外,就像角块跑不到边块位置一样。米勒指数<431>族有48个,和48个魔方小块一一对应。
(2)可以确定类内小块的数量
刚刚举例说的小块,其同类有48个。红色线框内标注③的和蓝色线框内标注③的小块属于同类,这样的小块共有24个。无论你怎么转动魔方,这24个小块只能在它们的类内置换,跑不出类外。米勒指数<411>族有24个,和24个魔方小块一一对应。
米勒指数(Miller index)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矢量的三个分量,对于8阶魔方(和9阶魔方),我恰好定义魔方的边长为8个单位,将笛卡儿坐标系原点置于魔方立方体的中心。因此,这些米勒指数没有分数,都是整数,这满足科学的简单性原理。
我要强调的是,米勒指数表示魔方小块的方位,不但看起来漂亮,而且还有助于递推魔方小块换位的操作序列。红色线框所在的面位于魔方的前面,蓝色线框所在的面位于魔方的底面。在魔方前面的红色线框内,从左到右排列着6个面块(面上的小块),在魔方底面蓝色线框内,从左到右也排列着6个面块(面上的小块)。
用1个红色线框内的小块交换1个蓝色线框内的小块,如何实现呢?换句话说,就是分别进行:①和①交换;②和②交换;③和③交换;④和④交换;⑤和⑤交换;⑥和⑥交换。要实现这些交换,就需要操作序列(操作公式)。
如果使用米勒指数表示小块的方位,如下图所示,递推规律一目了然。
上面的图表中,小块的排列次序是按照图10.5的次序,表格中第1列米勒指数的排列次序对应①、②、③、④、⑤、⑥的排列次序。表格中第3列和第7列中y的系数,和对应行的米勒指数的第2位相同。需要指出的是。交换①和①的操作序列就是表格中的第1行,有8步:第1步转动-3y层,转角为90度;第2步转动-Z层,转角为90度;第3步转动1y层,转角为90度;第4步转动-Z层,转角为270度;第5步转动-3y层,转角为270度;第6步转动-Z层,转角为90度;第7步转动1y层,转角为270度;第8步转动-Z层,转角为270度。以此类推其他小块的交换操作序列。注意到,①和①交换、②和②交换、③和③交换,虽然转层不同,但是它们的转角是完全相同。④和④交换、⑤和⑤交换、⑥和⑥交换,虽然转层不同,但他们的转角是相同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在操作-Z层时,可以只转动-4z层,或同时转动-3z和-4z两层,或同时转动-2z、-3z和-4z三层。这3种操作模式只能选择一种,一旦选定,要贯穿操作全程(即完成8步)。
好了,现在回答开头的问题:
三阶魔方的那些复位公式(操作序列)是如何弄出来的?能否给出数学意义上的推导?
(1)把三阶魔方所有的状态(约10的19次方,巨大的大数据)按照步长都计算出来,编制成《魔方状态手册》(相当于数学手册),你随机地给出一个魔方状态花样,立刻可以从《魔方状态手册》里查找出能产生这个状态花样的最短的操作序列(公式)。如果用Google公司制造的“四核”计算机,完成这个任务需要40个35CPU年。
(2)那些操作公式(操作序列)如何从数学上严格地推导出来,现在世界上没有人能完成这个工作。
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三阶魔方复位公式(操作序列),都是根据魔方爱好者的经验积累归纳出来的。
那些眼花缭乱玩魔方复位的人,他们可以完全不懂数学。但是,他们站在前人(经验归纳魔方复位公式的人)的肩膀上,几秒或十几秒就可以把随意搅乱的魔方复位,他们靠的是:70%的记忆力和30%汗水(要苦练)。
1992年,我用我的《魔方及其应用》(¥5元),和Davi Singmaster交换了两本书,书的封面如下(这两本书也如此说):
参考文献:
《魔方里的科学和文化》(淘宝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公开课:魔方和数学建模_全5集_网易公开课
魔方和数学建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李世春 - 视频公..._爱课程
秀课:《魔方和数学建模》第4讲的PPT(魔方转动的数学描述)
秀课:《魔方和数学建模》第5讲的PPT(数学模型和程序设计)
《魔方及其应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
《魔方的科学和计算机表现》(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