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风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ccashq 一个湘里人的梦,便是风的自由舞步. 言所盼,非盼急出。

博文

筑波散记之八:你的钱还了没有?

已有 3948 次阅读 2007-8-1 10:16 |个人分类:筑波散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生没有钱读书,国家想了很多办法.国家贫困奖学金是一种方式,勤工俭学也是一种方式,助学贷款是另一种新型方式.奖学金的数量在2005年是176亿,资助了650万人,平均资助额为2700元,不少!但是可能刚够基本生活费.勤工俭学比较科学,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学里一般设有勤工俭学中心,提供各种信息.我读书的那时候比较傻,很多学生用纸糊了牌子,上面写着'家教'两字,就去某个立交桥下设点了.现在勤工俭学机会多,如帮学校摆放自行车啊什么的.后来这种勤工俭学方式有点变味,对于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来讲,自尊心比较强,所以学校专门设置的特殊照顾待遇反而让他们坐立不安.比如说吃饭吧,还专门设一个特困生窗口,你说现代人意识那么强,谁不多想点事?但是总的来说勤工俭学是好事,能够激发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朴素思想,这一点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情况中可以看出来.另外勤工俭学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也是好事.对学习有没有影响?肯定有.但我觉得是好的影响,因为着可以培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培养规划进度能力.空余时间多了是好事?肯定不是.现在学生宿舍里谁不买台电脑放在那儿?

最省心的助学方式是提供助学贷款.银行出钱,学校担保,学生受益.现在学生贷款额一般都在2-3万之间.这个额度应该足够让学生安心在学校里读书.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毕业以后往往不能按照和约及时归还贷款.学校也感到恨头疼,于是扣押毕业证.学生也感觉很无奈,刚毕业这么点微薄收入哪里能很快归还贷款.银行很着急,这些贷款本身就是低息或者无息贷款,不收回的话坏账太大.解决这个问题大概不是很容易.有两点大概可以借鉴,一是延长学生还款周期,或者实行分期低息还款方式,二是建立信用体制,防止恶性逾期不还事件.后者是建立在前者之上.我不相信现代大学生那么没有诚信,毕竟他们的高考作文题就是诚信.但是这种诚信意识需要引导和培养,学校责无旁贷.国家的强盛很多时候就建立在诚信之上,这是每个人都很清楚的事情.诚信可以使社会运行成本大大降低,正如红绿灯,不准守规则行使交通就要乱套.这里牵扯出一个问题,就是高等学府在培养学生的诚信方面到底做了工作没有?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大学图书馆的借还书制度是如果超期就要罚款,罚完了就什么事也没有.借书逾期不还在本质上和借助学贷款逾期不还是一个行为结果.惩罚机制是罚款,正如学校扣了毕业证,让你在用人单位只能享用试用期待遇一样.这都是经济上的惩罚.经济上的惩罚效果只有一点就是完全用经济手段来解决,而对个人的信用和社会的信用体制没有丝毫作用.比如说我交了2元钱的逾期罚款马上又获得了全部借书功能,这个事件对我后续的借书行为没有任何影响,这大概并不是罚款希望的效果.更加个人的感觉就是只要我有了钱就能摆平这件事了.这个想法对于每一个人都很真实,全国的大学图书馆(或者市图书馆)都是采取这样的超期罚款制度.我也经常逾期还书,一次又一次,倒不是爱不释手,而是经常因为忘了还书(书也没有铃铛啊).但是因为每次处罚交的钱也不高,所以也不当回事.如果罚款重点,可能影响还深点.(不过话说回来,钱罚的多就能有效也不一定).

但是有一个方法还真能起作用.这个方法既不用罚钱,还能使逾期不还者痛苦不堪.这就是欠还多少天就禁止多少天借书功能.比如我一本书有一个月没还,好,那我就一个月不能借书.这对于经常要使用参考书的大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吧,因为他要苦熬一个月啊.逾期越长惩罚效果更强,逾期时间短你会深感幸运.我想这样的方法比罚点钱要有用的多.大学里面如果能够普遍采用诸如此类的惩罚机制那么对于大学生的诚信培养很有益处.这样也会预防毕业后恶性逾期不换的现象.

看到中国青年报另一篇文章,谈到日本人的可怕之处,其中一点就是日本的诚信很可怕.举一个例子就是地震后某银行向灾民发放无担保贷款.按道理说条约无担保就保证了你逾期不换也没有任何损失.但是可怕的是3年后,贷款的日本人全部还清了贷款.我真希望我们的高等学府能带好头,因为国家未来的人才资源都是从这些学府里出来.那么就让学校在诚信培养上多下点功夫吧.

 

 

参考阅读资料:

仇恨讓我們忽略了日本的“可怕”
 
中國網 | 時間: 2007-07-20  |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
 

馬九器   

這是一條平時用肉眼很難看清的裂縫,然而任何一點風吹草動,任何一絲不祟之音,都使它如地震般猝然崩裂,嬗變成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一些中國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對日本的民間態度,可以用這樣的語言來描述。遠的不說靖國神社,不說釣魚島,不說集體買春,就在前兩天,日本西北部地區發生地震後,我們的網路上很快響起一陣歡呼雀躍,即使有哀悼和惋惜,也被狂風暴雨般的批判打得抬不起頭。

這是一種很習以為常的“仇恨運動”了,每一次那個島國發生災難,都如同氣象學裏的那只蝴蝶,在海的彼岸捲起陣陣幸災樂禍的颶風。

拿此次日本地震來講,不論後果如何,其潛在或現實受害者,多是和你我一樣的小老百姓、守法公民,他們和我們一樣為生計奔波、為兒女呵護、為社會出力。在他們身上,沒有軍國主義的影子,沒有鷹派政客的嘴臉,沒有極右狂熱者的臉譜,甚至不少人都是中國人的朋友。然而,不知為什麼,總有一些人,一聽說某國遭災了,馬上就聯想到N年前的國仇家恨,翻出歷史的舊賬,讓“軍國主義、帝國主義、反華分子”所在國度的後人們來償還。多少年過去了,這種單一錯亂的“報仇”思維依然生生不息,而“生命至上、同類相憫”這些最基本的人本價值觀,還沒有深入人心,實在令人錯愕。甘地、馬丁·路德·金在執著反對某個惡的制度的同時,不忘告誡人們要學會寬容,因為“因劍得到的也必將因劍而失去”——多少年過去了,這些思想還寂寞地躺在蒙塵的書本裏嗎?難道“寬容和仇恨”就真的與我們一些的憤怒年輕人,格格不入嗎?

仇恨只會蒙蔽我們的眼睛,只會阻礙我們的理性發展和融入全球的腳步。從1945年到2007年,日本軍國主義之“可憎”實質上已經更多轉變為國民素質上的“可怕”,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對“可憎”奢侈地井噴我們的口水,但對“可怕”,除了自省別無他路。如果再不對“可怕”作出理性的反應,我們將來只能做一個可憐的“怨婦”——可憐之人必有可憎之處。日本國民的“可怕”之處在哪?

1994年廣島亞運會閉幕式結束後,6萬人的體育場竟然沒有發現一片廢紙、一點果皮垃圾。次日,世界上好幾家報紙驚呼:“可怕”的日本民族!

一位北京學者在日本遇到一次嚴重的堵車,成千上萬輛車首尾相連排了上百公里。然而令他感到震撼的是,所有的車輛都很有秩序地排在道路的一邊,而另一邊逆向車道空空蕩蕩,無人爭搶。

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一家信用社向很多災民提供了一筆不菲的無息貸款,這些貸款無須擔保,只要把姓名和聯繫方式留下即可。三年後,“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所有貸款全部還清,沒有一例拖欠。(以上事例摘自李建權先生的《日本精神》一書,新華出版社2007年出版)

聯想到十幾年前那場震驚全國的“中日夏令營較量”,對今天的日本民族,筆者似乎只能用“可怕”來驚呼!

這是怎樣的一種“可怕”——是高度的文明素養,是高度的誠信,是高度自信的心理,是高度發達的教育。這樣一種“可怕”,我們或許很陌生,但我們也曾經擁有過。那是在中國歷史上最強大、最包容自信的唐朝,據《舊唐書》記載,貞觀四年時,唐太宗李世民將全國290名死囚放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來歸獄。結果,所有死囚全部按時歸獄,唐太宗因此釋放了這些囚犯。這不是孤立和偶然的,和當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道德風貌和民眾文明素養相呼應。這也是一種“可怕”,正因為極度稀缺,所以讓我們看來不可思議,才知天下竟有如此之高的文明素養,所以才會令人驚詫得可怕。

簡單的仇恨讓我們忽略了日本民族的“可怕”,讓我們失去了從他們身上汲取養分的意識,讓我們忘卻了自己歷史血液裏曾流淌的榮光。寬容不意味著怯懦,而是一種強大後的自信,自省不意味著忘記,而是讓悲劇永不重演的自我強大。如果所有這一切還不足以讓很多人警醒,那麼就聽一下一位研究日本問題的西方學者的話吧:日本人會比大多數人都更快地向不可抗拒的力量卑躬屈膝,並與在道德上佔有優勢者合作。

只要不喪失理性的獨立思考,中國的青年應該可以判斷出我們究竟該怎麼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17-5134.html

上一篇:金玉良言 — You and Your Research ΙΙI------转载自老马的染缸
下一篇:筑波散记之九:评院士打破惯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