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zq19810930 I loved everyone likes everyone loved me

博文

《舌尖上的日本》-日式料理之俗物 ——日式盖浇饭 精选

已有 13329 次阅读 2017-6-12 14:0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舌尖上的日本》-日式料理之俗物

——日式盖浇饭

在日本留学那么多年以来,作为一个普通的穷苦中国留学生,能够舍得花大价钱品尝到日式美味的机会实在是有限的很,风花雪月的美食品尝活动虽因日本文化中强制性的恳亲会等活动而时有发生,然而毕竟还是属于阳春白雪的范畴;真正让我们在日留学生尝到实惠的,自然是好吃又能填饱肚子的日常餐饮了,要说日料中的俗物饮食,那在大街上溜达一圈就知晓了。但凡在日本大街上走一遭的人可能都有体会,除了拉面就属“丼物”(どんぶりもの)了,即日式盖浇饭是也。


之所以叫做“丼物”,主要是因为米饭是用丼鉢(丼)来盛放的,米饭上面可以搭配各种菜品组成不同的盖浇饭种类,是日本家庭最常烹饪的形式之一。


不论是九州还是本州岛,不论是三四线城市还是东京这样的大都市,随时随地可以在街边找到“丼物”的饭馆,最爱打出招牌的是牛丼(ぎゅうどん)和豚丼(ぶたどん或者とんどん,对的,发音是洞洞,和火影忍者动画片中纲手婆婆的那个宠物猪名字相近),这两个名字的出现意味着廉价又便宜还能顶饱的餐馆到了。像这样的快餐馆子在日本反常的多,最有名气的是すき家和吉野家,这两家店铺在国内特别是上海也是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非常可惜的是,国内的店铺都是中国人在营业,不但口味不正宗,搞成了国产臊子肉盖浇饭,而且店内居然还奇葩的销售着可乐和豆浆,要多夸张有多夸张。


在日本正规的饭馆吃日本产的真正的“丼物”其实是非常享受的事情,虽说是俗物,但也没有那么下里巴人,真正的“丼物”口味非常正宗,使用黑毛猪五花薄肉片、牛里脊肉薄肉片、洋葱炒制或者卤制做成的日本大片“臊子肉”浇头,一般还会配备一碟子全生的精鸡蛋(野生鸡蛋,可以用筷子夹住蛋清提起整个去掉壳的蛋体),还有葱花、豆腐干和蒟蒻丝,辅料还有七味唐辛子、柴鱼片、日本鲜酱油、味醂以及腌制的红姜片。注意,“丼物”的搭配饮品绝对不会是可乐,只有一味味增汤而已,温暖、营养、滋补,因为是有豆腐、紫菜和豆酱的咸味热汤。因为是盖浇饭,真的就和国内一模一样是一勺子浇头浇上去的,区别仅仅在于吃饭的时候的礼节和搭配,当然日料向来不怕洗盘子的繁琐,可以让一个客人吃端饭摆满一张桌子来。如果你觉得价钱贵,请谅解一下帮你洗盘子和端盘子的工人的工费吧,这也是她们这些在日高校的海外留学生临时工们所奋斗着的学费或生活费。


这个“丼物”其实也有不俗的种类,室町時代的“芳飯(饭)”、浅草的“三定”1837创办)店铺的天丼19世纪初的江戸時代末期的深川丼都是日本“丼物”中的名物了。天丼的浇头是华丽丽的海老和野菜天妇罗(一种炸的金黄焦脆的裹着蛋黄汁液的巨大的深海虾的虾仁),香脆的不可方物;,听名字就知道价钱了,那可是深海鳗鱼的炭火烧做的浇头,用的都是极好的鳗鱼那最好吃的那段鱼肉,有够奢侈;深川丼是姜丝蛤蜊肉做浇头,清淡而鲜美。即便是最最普通的牛丼和豚丼,也绝对是特别符合国内吃货味觉审美的开胃餐。


此外,“丼物”还有玉子丼(玉子就是鸡蛋浇头)、中华丼(浇头是肉片、虾、蔬菜及豆等)、天津丼(浇头是含有蟹柳的煎蛋)等款式。还有非常常见的胜丼(カツ丼,猪里脊浇头)和亲子丼(親子丼,おやこどんぶり)。这里要着重说得是亲子丼,它的浇头比较特别,是用蛋液浇灌在米饭上铺好的已经炒好的洋葱和鸡肉条上,形成一个封闭的盖子盖住全部的丼,再用水蒸气大火蒸熟制成。它的蛋黄蛋清就像一顶帽子一样盖住了所有东西,所以造型最为特别。这个亲子丼1891年创造,1979年改进工艺,1954年稳定形成固定的制作规范并从此走上国际舞台,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美味而又有营养”的好餐饮,有着“父子碗”的典故,吃货们旅游日本的时候可以一并吃个遍,在名目繁多的“丼物”饭店这里,绝对可以做到餐餐不雷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0403-1060332.html

上一篇:《舌尖上的日本》-日式料理之风味名物—柚子胡椒和酱腌章鱼腿
下一篇:《舌尖上的日本》-日式料理之俗物—日式猪大肠火锅
收藏 IP: 43.224.34.*| 热度|

8 黄永义 张鹏举 张珑 应行仁 白图格吉扎布 shenlu xlsd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