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良知充实良心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cbacon What we seek we shall find.

博文

让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已有 4599 次阅读 2017-6-27 18:19 |个人分类:博客和科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今天,我们一百多人,从各大城市,四面八方,一起聚在这个蓝色星球的这个地方, 就这个礼堂里。让我们环顾四周,观察一下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看到什么? 我们看到这个会场的长宽高三维,是不是?

我们都是生物大家族的一员,我们是提供医学科研咨询研究生命健康的生物。我要告诉大家,我们人类这种生物,有一个很大的盲点,就是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一个最重要的维度,时间维度。

我们每个人,每个生物都必须活在时间维度中。时间,对于我们人,对于我们生物,是唯一重要的维度,也是唯一值得珍视的维度。因为,能随着时间的运动而动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生长的,才是有生命的生物。时间不动了,生命也就不动了。没有时间的延展,所有生物就都不存在了,更不要说我们人类了。对不对?

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在生物学中,时间是匀速流逝的吗?时间是否匀速这个问题,乍听起来,是一个哲学问题,或者是一个物理学问题。也许大概几乎总是,在哲学家的世界里,物理学家的世界里,时间维度是匀速延展的。

今天,在这里,我要与大家分享三个观点:1,在生物体系内不同位置的生命个体,时间的流速是不一致的。这贡献了生物多样性。2,处于生物体系内不同时间阶段的生命个体,时间维度的延展速度是不均匀的。这形成了生物个体差异和时间维度上的变化。3,不同层次的生命体系,时间维度的延展速度也是不一致的。这形成了生命的演化。考虑到时间和空间,没有任何两个生物个体是相同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封闭体系的熵增是不可逆转的。生命体系是一个耗散结构体系,这个体系有限封闭有限开放通过有限的出入通道,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来维系自身的健康。一个生命的健康水平,归根到底,就是这种耗散结构和外部环境达成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水平。时间的河流,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生命的小舟,时时偏离相对平衡的状态。当健康的生命体系偏离或远离相对平衡的状态,就生病。如果生命个体在偏离原先的相对平衡态后无法回复,却能适时适量地调整内外部能量物质的交流方式,形成能适应环境的新相对平衡态,那它就继续存活。否则,这个生命个体就走向终结和死亡。一个生命是否健康,需视其所处的环境相对而言;一个生命是生是死,也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活的相对平衡态体系至少需满足两个特征:1,其附近至少还存在一个理论上可达成的相对平衡态。2,若偏离相对平衡态,其所处的环境还有使其回到相对平衡态的可能。具有这种相对平衡态的生命个体我们才能界定其是存活的。否则,走向死亡就是不可逆转和避免的。因此,在这种意义上,生和死不是一种必然,而是一种可能性。命运命运,命和运连接在一起,也就找到了理论依据。

一个生命的健康问题,归根结底,是生与死的问题。研究明了了生命体系的生死问题,也就明了了健康问题。对于任何层次的生命,我们最应该研究、了解和把握的特性都是时间维度特性。时间不动了,生命也就不动了。没有了时间,生命也就不存在。因此,生命体系的时间属性对于健康至关重要。对生命体系的研究中,重视其时间属性的研究至关重要。我认为,对于生命体系时间维度的深入研究,也许可以解开生死之谜。

我为什么在公司战略会上讲生命的时间维度特性?因为,一家公司也是一个生命。

由无数有机分子、无机分子组成的细胞或细菌是一个生命体系。由无数细胞、细菌组成的动物或人也是一个生命体系。由人组成的公司或社会也是一个生命体系,公司、社会是更高层次的生命体系。

我们公司是国内首家医学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公司,我们的愿景是引领医学科研,提升国人健康。我们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成为医学科研领域的引领者。我们要成为生命健康研究的咨询专家,我们要成为一家健康的医学科研咨询公司,我们自己就一定要研究理解和把握好生命体系的最重要维度特性时间维度的特性。

一个社会也是一个生命。石器时代的农业社会,延续了数万年;鉄器时代的社会,经历了数千年。工业时代社会,经历了数百年。信息时代,因为核心元素为硅,我称之为硅时代,倏忽几十年。有机物和生命的核心元素为碳,生命科学的时代我称之为碳时代。曾几何时,我们都认为生命科学的时代还在遥远的未来。如今,诱导干细胞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生命合成技术,再生技术,各种组学技术,各种五花八门的生命技术层出不穷。不期然间,生命技术主导的碳时代已经呼啸而至。

我们有幸生而处于碳时代的前沿地带。让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在这个幕布渐开而波澜壮阔的碳时代中,团结奋斗,建设好我们的命运共同体;让我们把公司建设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伟大公司,引领医学科研,提升国人健康。让我们一起祝愿她生生不息,繁荣强大。


2016.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0383-1063296.html

上一篇:从“硅时代”到“碳时代”---生命科学的未来已来
下一篇:万事万物的本质是什么?
收藏 IP: 122.234.108.*| 热度|

1 姚伟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