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anp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nanping

博文

读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的一点感想

已有 5854 次阅读 2018-1-21 15:05 |个人分类:杂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环境, 传统建筑, 木材, 混凝土

中国传统建筑独特风格历经近万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的。有独特的木结构为主的技术体系,榫卯、斗拱、木构架等;有独特的建筑文化,例如阴阳融合、群体和谐、封闭严谨含蓄的组合等环境、礼制特点,等等。

中国传统建筑很费木材,尤其是优质大规格木材。蜀山兀,阿旁出。自古就缺优质大规格木材。明代修故宫非常奢侈,大殿常用金丝楠木。而到入清以后,由于缺乏楠木,转而大量使用黄松。甚至乾隆皇帝为自己特别修建的颐和轩,不得已采用了红松做柱外包楠木。据观察,如今的故宫中没有完整的楠木殿,楠木使用较多的也只有南薰殿一处。再到后来足够大的红松亦属难得,大量使用木料包镶拼接技术,太和殿内那些直径1.5米、高13米的金龙柱就是利用这种技术拼合而成的。可见到后来皇家建房都缺好木材。

好木材本来就少,偏偏朝代更替又爱烧宫殿。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大量百年以上树木建成的宫殿瞬间成灰。“周秦数世纪来之物资工艺之精华,乃遇最大之灾害,楚人一炬,非但秦宫无遗,后世每当易朝之际,故意破坏前代宫室之恶习亦以此为嚆矢”(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由于好木材不易得,又为建房之必须,历代百姓都有屯木建房的习惯。人多树少,长的赶不上砍的。长期如此,致使人居环境恶化,飞沙走石。

上世纪中后期钢筋混凝土逐渐取代木材用作结构材料。传统的木构架慢慢变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是纯工业产品,数量按需可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千古梦想一朝得以实现。另一方面,钢筋混凝土取代木材解放了树木、逐步恢复久违的青山绿水,这十多年,各地环境都在好转是有目共睹的。(钢筋混凝土也有自己的环境问题)

与汉语、汉字的平缓发展变化不同,从传统木构建筑到钢筋混凝土建筑是断崖式的突变,两者构造机理与文化背景不同,一时无法过渡。钢筋混凝土的普及完全废弃了绵延近万年形成的传统建筑技术体系,割断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路径。建筑这种社会文化物质载体的更换使得中国建筑文化重起炉灶。好与不好各有分辨。哪天出现先跳崖后搭桥也未可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00375-1096039.html

上一篇:冬天里几片将落的枯叶
下一篇:读垓下歌的联想
收藏 IP: 119.129.53.*| 热度|

4 何培龙 史晓雷 尤明庆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