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拉尼娜和美国干旱:美国玉米带持续干热是拉尼娜前兆吗?

已有 3589 次阅读 2016-6-30 07:3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特大地震, 美国干旱, 最强潮汐4年周期

拉尼娜欧干旱:美国玉米带持续干热是拉尼娜前兆吗?

                              杨学祥,杨冬红


美国玉米带持续干热是拉尼娜前兆吗?


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6-06-21 14:45:22报道:现阶段美豆收割工作接近尾声,国际市场注意力已经转向美国玉米带天气。而6月份期间,美豆新作期约的涨幅已经远超近月7月期约。在全球大豆结转库存持续下降已成定局并总体趋于紧平衡的背景下,国际市场较为关注的是厄尔尼诺现象结束之后是否会转为拉尼娜现象,以及拉尼娜现象是否会和美豆生长周期重叠。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导致美豆主产区天气异常干旱,对大豆单产造成威胁,目前美国玉米带已显高温干热迹象,若持续到7月初,或将影响到今年美玉米授粉。


最强潮汐4年周期:2004200820122016

承智 2016-01-20 11:05    [回复] [删除]  

杨教授您好请教下 2016年北美出现干旱的概率大不大另外如果您有相关数据能不能比较下2004 2008 2012这几个年份北美天气是不是属于同一个类型因为这几个年份北美谷物价格上涨比较厉害有说法是因为天气因素但是您比较权威我想知道您的看法另外就是我希望知道2016年的天气是不是与以上3个年份趋同谢谢了

http://control.blog.sina.com.cn/blogprofile/profilepaperlist.php?type=1

   博主答复:2004200820122016年最强潮汐组合属于同一个类型,可能影响北美天气。

2004年,我们在研究特大潮汐时,意外发现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有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四年周期变化一一对应。由于这个变化受到日月大潮的强烈干扰,所以潮汐强度表现为准两年震荡、准四年震荡和准六年震荡,并且叠加日有规律地递进变化。在地球近日点(13-4)附近,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强的特大潮汐,与特大地震的发生相对应。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7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20041226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2010227智利8.8级地震和2011311日本9级地震的发生符合这一规律。

2009Sidorenkov列出了1900-2010年地球旋转速率中引潮力(D)的变化曲线,认为自然过程极端事件的发生与18.6年的周期变化有关,D的极小值在190319231942196019781997;最大值为191419321950196919882007年,下一个极小值可能发生在2014-2016年。我们在2008年就确认了这一现象(包括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将导致严重旱灾发生),并指出它与地震9年周期的关系。

拉马德雷冷位相与这两个周期的叠加将导致2014-2018年成为可能的特大地震的频发年。


1  2003-2018年最强潮汐准4年周期(杨冬红等,2014

                                                                     

        近地点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E

         农历  日食  月食      w  s 拉尼那年(L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特大地震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2006  1  02   6.8   3                 31(上年12)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特大地震L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E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L

2011  1  22   8.1   19    04          4   20      s      特大地震L

2012  1 18                           9   23     www    特大地震L

2013  1  10                            12  27      s       L

2014  1  02                            1  16  31   ss      

2014  1  30                            1 16  31   ss      

2015  1  22                             05  20     s      极强E

2016  1 15                            10  24    ww     特大地震L

2017  1  10                             12  28     s      

2018  1  02                             02 17     sss      特大地震E  

2018  1  30                             17  31     ss      特大地震E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sss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ss相差两天为强潮汐s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0相差四天为弱潮汐w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ww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www。特大地震为发生最强潮汐附近的8.8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特大地震具有潮汐的准四年周期、月亮赤纬角18.6年周期和54年分段周期(三个日月食的沙罗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准四年周期和18.6年周期相对应[30, 33, 40]。在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中,月亮赤纬角极小值的1960年和极大值的1950年,都发生了8.5级以上特大地震,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49级以上特大地震的1952195719601964年后推54年,9级以上大地震可能发生在2006201120142018年。已发生的9级以上大地震有200412262011311,最大误差为1年,所以,2014年和2018年发生9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下一个月亮赤纬角极小值2014-2016年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徐道一推测在2014年,与我们在2008年的推测完全一致。下次9级地震应该在2014-2018年之间(见表1)。

2004200820122016年最强潮汐组合属于同一个类型,可能影响北美天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7477.html

统计规律表明,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小于-1将发生拉尼娜事件;大于10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林振山等人根据计算结果预测,2005年发生弱厄尔尼诺,200820112015年发生较强的厄尔尼诺,2018年发生极强的厄尔尼诺,误差在1-2年。我们预测,2005201020132016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

实际的情况是,2000年没有发生极强厄尔尼诺事件,2002年和2006年发生了弱厄尔尼诺事件,2009年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与预测年份在估计的误差范围之内。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10年和2011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在预测的误差范围之内。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增强拉尼娜事件,减弱厄尔尼诺事件,使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比预测后延1-2年,强度减弱;使拉尼娜事件逐渐加强,并在当年发生,时间延长。根据这一规律,原来预测的厄尔尼诺年201120152018年可能后延到201220162019年,而20132016的拉尼娜事件可能在当年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1106.html

我们在2015824指出,受201639日食在低纬的影响,20163月厄尔尼诺开始减弱。受201691日食在赤道的影响,2016年拉尼娜在9月至11月末逐渐达到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5565.html


历史记录表明,2016年拉尼娜和北美干旱有极高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Yang D H, 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2.       杨冬红, 杨学祥.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281):58-70 .(Yang D H, Yang X X. Study and modelon variation of 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3, 281):58-70.)


相关报道

美国玉米带持续干热是拉尼娜前兆吗?

中国粮油信息网2016-06-21 14:45:22.

  现阶段美豆收割工作接近尾声,国际市场注意力已经转向美国玉米带天气。而6月份期间,美豆新作期约的涨幅已经远超近月7月期约。在全球大豆结转库存持续下降已成定局并总体趋于紧平衡的背景下,国际市场较为关注的是厄尔尼诺现象结束之后是否会转为拉尼娜现象,以及拉尼娜现象是否会和美豆生长周期重叠。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导致美豆主产区天气异常干旱,对大豆单产造成威胁,目前美国玉米带已显高温干热迹象,若持续到7月初,或将影响到今年美玉米授粉。

  当然决定美豆单产的关键月份是8月,市场所担心的是拉尼娜天气可能在大豆进入关键生长期的时候袭击美国玉米带,目前尚未进入关键天气炒作阶段,但毫无疑问无论如何今年天气形势对于农产品(12.10 -1.47%,买入)市场的影响,都将是极其复杂的一年,而围绕美豆收成的不确定性以及夏季干热天气所引发的担忧情绪,将会贯穿本年度市场,而当前毫无疑问,市场已经进入对于主产区天气变化敏感反应的频繁波动阶段。本周一,美豆收低,交易商表示,因预计美国中西部种植带天气对作物构成的威胁下降,玉米下跌也向大豆施压。

  对于国际大豆市场而言,今年上半年行情中的天气升水主要来自阿根廷暴雨对于其新作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据气象部门资讯,去年11月至今阿根廷受厄尔尼诺带来的大规模降雨影响,中部主产区在去年12月到今年3月间降水量达到正常水平的200%,而4月降雨则比往年竟然高出400%,直接导致阿根廷大豆作物受灾严重。而汇易来自南美产区的消息显示,2015/16年度,阿根廷主产区至少有2000万吨的大豆质量已受到天气影响而受损或降等,但在美国农业部6月份的供需月报中并未对此作出明显反应,维持其5月份5650万吨的产量预期,与市场此外预测大相径庭。汇易认为,阿根廷大豆产量受损数据无论是否会进一步表现在USDA的后续报告中,对于全球大豆持续趋紧的库存水平背景下的供需格局而言,已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近阶段市场在持续关注美豆玉米带的天气形势,上周美国大平原地区经历了高温的一周,周中开始平原中部南部各州高温大面积超越38。各产区周初发生的不大的降水也在周中停歇,为上周画下了一个明显干热的句号,部分地区如衣阿华北部玉米作物由于炎热天气而叶面卷曲。从当前的气象预报来看,未来15天中西部地区的平均雨量只有正常的50%或更低,但气温不会非常高。目前的长期预报并没有发布大规模的高温预报,但持续干热已令整个大平原地区墒情下降严重,夏季作物长势将受到考验,其中堪萨斯异常高温最为严重,该州作物或将受严重影响。需要重点关注,衣阿华南部、伊利诺伊中西部以及密苏里全境,过去一个月降水总量偏少,仅为过去20多年历史同期均值的10-30%

  而本周一(621)美国农业部USDA在盘后的每周作物生长报告中公布称,截至2016619当周,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为73%,较之前一周的74%略有下滑,过去一周农业带部分产区的干热天气对于大豆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上年同期优良率为65%;美国大豆种植率为96%,基本接近尾声,之前一周为92%,上年同期为89%,五年均值为93%。大豆出苗率为89%,之前一周为79%,上年同期为81%,五年均值为84%根据最新天气预报显示,继上周末强降雨之后,本周多数产区将迎来更多降水,但部分地区仍将再次面临高温天气。总体而言,当前天气炒作实际炒作的是美国新豆的库存是否会下降的问题,如果市场对于天气炒作仍抱有希望,那么天气的微小变化对于美豆是否能开始第二波上涨至关重要,这实质是市场情绪的变化。

  (农产品期货网)

http://mt.sohu.com/20160621/n455491135.shtml


美国玉米带7月天气预报“翻脸” 拉尼娜真的要来了?时间:2016/6/29 21:09:05 来源:金融界网站

美国玉米带7月天气预报“翻脸” 拉尼娜真的要来了?

  高收益定期理财稳盈宝 年化达6.0%—9.5% 基金商城选牛基

  投资者似乎已逐步走出英国退欧带来的恐慌情绪,本周二全球商品亚洲时段集体上扬,而美豆连续则连续第二日走高并升至一周高位,因市场预期7月份美国作物带天气干燥,以及中国需求强劲。而事实上,我们在以往的报告中也指出过,由于本年度美豆乃至全球大豆供应趋于紧平衡,因而在南美因减产降等以及货币贬值造成农民惜售的市场背景下,各方对于美豆收成的不确定性以及夏季美国种植带天气前景,尤其是拉尼娜是否出现的担忧情绪非常强烈。哪怕是全球市场被英国公投脱欧事件搅得天翻地覆,基金净多头寸建仓也并不明显,显示出市场各方对于未来美豆天气题材炒作的高度预期。从历史来看,7月份第四周的天气通常是影响美豆单产的转折点,但当前的气象模型对于7月份美国中西部种植带的天气预报已较之前数周“翻脸”,气温较正常偏高,且有进一步干燥趋势,由于8月为美豆关键生长期,所以目前讨论天气前景依然存在较大变数,但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全美整体土壤墒情在持续恶化,由此可见,现阶段天气题材对于美豆市场的驱动将越发强劲。周一,美豆收涨1.3%并触及一周高位,因担心美国中西部地区天气炎热将限制产量,其有迹象显示出口需求良好。

  从往年来看,7月第四周的天气通常是影响美豆单产的转折时间点,而天气模型则开始出现明显的前后差异性。之前一周的天气模型还显示,美国中西部大部地区气温为正常或者偏凉爽,但本周的欧洲和美国模型达成高度一致,即未来一周期间,美国玉米带总体气温有所回升,且西部地区较正常高出3-6摄氏度,这意味着7月初的前后两周美国玉米产区将面临90华氏度以上的高温,这对于正处于授粉关键期的玉米而言并不是好事。6月份期间的累计降水集中在玉米带的南部,而南部衣阿华以及中部伊利诺伊州降水偏少。目前美玉米6%已经抽丝,而7月份的气温和降水仍将影响到玉米最终产量和质量的形成,当然仍然充满变数。

  


  (影像来源:DTN)

  决定美豆单产的关键月份是8月,市场担心届时拉尼娜天气可能在大豆进入关键生长期的时候袭击美国中西部种植带,而目前美国玉米带不断升温的天气前景似乎也暗示着拉尼娜的越发临近。由此可见,围绕美豆收成的不确定性以及夏季干热天气所引发的担忧情绪,将会贯穿本年度市场。近期气象预报显示,7月份下半月美国中西部可能再度出现高温干燥天气,如果上述预测成为现实,这意味着未来16到30天的天气对于美豆作物的威胁要大于玉米作物。

  


  (影像来源:DTN)

  福斯通公司分析师称,及时降雨已经稳定住作物状况,但是降水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此前充足的下层土墒情已经开始下降,这一点也反应在周一(6月27日)盘后的美国农业部作物生长周报,截至周日,美豆优良率为72%,低于一周前的73%,与市场预测相一致。

  


  根据美国NOAA上周四(6月23日)发布的干旱监测周报(U.S. Drought Monitor)显示,过去一周美国干旱面积继续显著提高。在截至6月21日的7天里,在美国中西部以及俄亥俄河谷下游地区,尽管周度降雨量达到1到4英寸,但是降雨大部分错过了需要降雨的地区。所以异常干燥(D0)和中度干旱(D1)地区的天气依然温暖干燥。不过,印第安纳中部、伊利诺伊斯北部、威斯康星以及明尼苏达的局部降雨有助于减少这些地区的D0或D1面积。与之相反,在衣阿华南部和密苏里东北部地区,过去六十天的降雨匮乏,只有正常水平的40~60%,导致这些地区出现中度干旱。土壤表层墒情继续下滑,特别是该地区的南部和东部。截至6月19日,密苏里表层土壤墒情短缺到非常短缺的比例为54%,密歇根的比例为47%,伊利诺伊、印第安纳以及俄亥俄的这一比例达到30%或者更高。

  


  美国农业部将于本周四发布播种面积预测数据和季度库存报告。这份报告将会显示旺盛的出口需求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玉米和大豆库存。今年春季大豆价格飙升,引起市场猜测这份报告还会显示大豆播种面积数据上调而玉米播种面积数据下调。根据历史报告调整规律和美豆的种植收益,预计本次报告美豆种植面积平均上调幅度约为160万英亩,或对市场影响有限。而后期走势能否突破前期高点持续上涨,关键还要看未来天气状况对于美豆单产的影响。市场人士认为,当考虑玉米、大豆和小麦市场时,大豆供需形势最为紧张。我们已经看到大豆市场受到天气的驱动,中国的需求也非常旺盛。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汇易饲料养殖

http://www.zuinow.com/n214751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7626.html

上一篇:预警与实践:今年入汛以来中国已发生逾1100起地质灾害
下一篇:经济危机在劫难逃:美国必须当心英国金融危机传染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5 钟炳 魏焱明 周少祥 李颖业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