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进入了一个8级以上巨大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
杨学祥
自今年3月以来,全球已先后发生5次震级在7级以上的地震。昨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表示,当前全球强震连发态势,并不意味着我国短期内会有强震。
据介绍,3月以来,全球7级以上地震多发。具体来看,3月2日,苏门答腊发生7.8级地震;4月10日,阿富汗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00km);4月13日,缅甸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30km);4月16日,日本九州发生7.3级地震;4月17日,厄瓜多尔发生7.5级地震。
潘怀文说,从2004年至今这十几年的时间,全球进入了一个8级以上巨大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所谓“相对活跃”,是从上世纪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比较差异来看的。最近这十几年地震活动的特征,和上世纪上半叶地震活动的特征类似,有多次8级以上的地震发生。
而在上世纪下半叶,1964年以后,直至2004年,全球发生8级以上巨大地震的频次明显减少,没有发现有8.5级以上巨大地震的记录。“所以这是一个基本的活动特征,表明2004年以来全球一直处于一个8级以上巨大地震的活跃时段,这种活跃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事实上,全球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阿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7级或8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2006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并预测拉马德雷冷位相为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表1 8.5级以上强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时 间 | 1890-1924 | 1925-1946 | 1947-1976 | 1977-1999 | 2000-2006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暖位相 | 冷位相 | 暖位相 | 冷位相 |
地震次数 | 6(3) | 1(1) | 11(7) | 0(0) | 2(2) |
2013年的统计数据为: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17)次。在1889-1924年PDO“冷位相”发生6(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PDO“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PDO“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PDO“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PDO“冷位相”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6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8.5级以上强震已由2006年的2次增加到6次,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PDO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以8.5级地震为标准,很好地区分了地震活跃期和间歇期,并对地震活动的增强有预测作用,实用价值很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97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0298.html
表2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 PDO时间位相 | 气候冷暖 | 地震 | |
全球 | 中国 | |||||
1890-1924 | 6(4) | 1 | 0 | 1890-1924冷 | 低温期 | 活跃期 |
1925-1945 | 1(1) | 0 | 0 | 1925-1946暖 | 温暖期 |
|
1946-1977 | 11(7) | 1 | 4 | 1957-1976冷 | 低温期 | 活跃期 |
1978-1999 | 0(0) | 0 | 0 | 1977-1999暖 | 温暖期 |
|
2000-2012 | 6(6) | 0 | 2 | 2000-2030冷 | 低温期? | 活跃期 |
注: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我们在2006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2006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8.5级以上强震已由2006年的2次增加到6次。
这一数据在2016-2018年还将继续增加。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有7次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为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770.html
由于2015年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强震的激发作用,2016-2018年特大地震还将继续集中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1058.html
由于2015年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强震的激发作用,2016-2018年特大地震还将继续集中爆发。
大地震随机性理论会误导公众和政府部门,否认地震活跃期的存在,漠视地震前兆的自然预警,忽视对目前面临危险的准备和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1058.html
相关报道
专家:全球连发地震不意味我国短期有强震
2016年04月19日02:42 新京报专家:全球连发地震不意味我国短期有强震
原标题:全球连发地震不意味我国短期有强震
厄瓜多尔强震272人遇难
当地时间17日,厄瓜多尔佩德纳莱斯,地震灾区。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17日晚宣布,西北部沿海地区16日发生的7.8级地震死亡人数已升至272人。图/CFP 文/据新华社
自今年3月以来,全球已先后发生5次震级在7级以上的地震。昨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表示,当前全球强震连发态势,并不意味着我国短期内会有强震。
据介绍,3月以来,全球7级以上地震多发。具体来看,3月2日,苏门答腊发生7.8级地震;4月10日,阿富汗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00km);4月13日,缅甸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30km);4月16日,日本九州发生7.3级地震;4月17日,厄瓜多尔发生7.5级地震。
潘怀文表示,在频次上,这已经超过了1900年以后全球年均18次7级地震的活动水平。从区域来看,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地震带东西两端及环太平洋地震带。
就我国来说,今年至今,我国大陆地区先后发生5级以上地震5次。
潘怀文说,总体来看,我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状况较往年相比不算太高。
地球是否进入“震动模式”?
专家:8天4次强震并不罕见,不必担心
潘怀文介绍,1900年以来,像类似这种在短短8天时间内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的情况,曾出现过37次。“这意味着这种现象不是一次很罕见的地震活动。”并不标志着地球进入了一个地震非常活跃的时段,也不代表今后还会有大量的更大震级的地震发生。
潘怀文说,从2004年至今这十几年的时间,全球进入了一个8级以上巨大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所谓“相对活跃”,是从上世纪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比较差异来看的。最近这十几年地震活动的特征,和上世纪上半叶地震活动的特征类似,有多次8级以上的地震发生。
而在上世纪下半叶,1964年以后,直至2004年,全球发生8级以上巨大地震的频次明显减少,没有发现有8.5级以上巨大地震的记录。“所以这是一个基本的活动特征,表明2004年以来全球一直处于一个8级以上巨大地震的活跃时段,这种活跃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强震频发对中国有无影响?
专家:不意味我国会发生强震
地震部门分析认为,自1900年以来,8天时间内全球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的情况,共出现过37次,其中仅3次在之后的3个月内中国大陆有7级地震发生。
潘怀文说,这表明全球地震密集活动和中国内部发生7级以上地震之间的关联程度不大,当前全球强震连发,不意味着中国大陆很快就要发生7级以上地震,这两者间看不到必然联系。
不过,潘怀文同时表示,周边地壳构造的剧烈活动会影响大陆内部的应力积累。例如,4月10日阿富汗的7.1级地震、4月13日缅甸的7.2级地震,两次中源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挤压碰撞的西、东两个构造部位,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作用在持续增强。
而4月16日日本发生的7.3级地震,以及2015年东海的7.2级地震,表明菲律宾海板块向西俯冲的动力作用在增强。
京津冀区域地震形势如何?
专家:看不到有短期内的危险
昨日,有记者问到对京津冀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地震形势的预测情况。对此,潘怀文表示,对该区域目前看不到有短期内的危险。
潘怀文说,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京津冀地区也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人口非常稠密,“所以一直是我们开展地震观测和研究,以及采取有关防震减灾措施的重点区域。”
潘怀文介绍,从中国地震局发布的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上可以看到,这个区域是处在我国高烈度的地区。对于这样的区域,我们看不到有短期内的危险,但是从长期看,这是一个高风险的区域,必须要把防震减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在前面。“这个区域内的一些重要建筑物,也包括现在大家所住的民用房屋,都要按照一定的抗震等级要求来设计和建造。”这也使得这个区域的抗震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新京报记者李丹丹
责任编辑:茅敏敏 SN18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