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病毒流行的统计特征:与太阳黑子峰值和厄尔尼诺强度对应
杨学祥,杨冬红
一、冠状病毒流行历史
1937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首先从鸡身上分离出来。
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
1975年,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冠状病毒科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个属。冠状病毒科的代表株为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在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就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一种。
SARS事件最早是于2002年11月16日在广东顺德爆发的,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2012年9月,新型冠状病毒在沙特被发现,因与非典病毒同属冠状病毒而得名,目前尚未找到医治该病的有效办法。不过沙特卫生部网站上提供了预防该疾病的措施,分别为勤洗手,常开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巴,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区域等等。这种病毒已经被命名为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Syndrome ],MERS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大多数MERS病毒感染病例发生在沙特。
2012年9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26日向194个成员国发出新型冠状病毒防御指南,并呼吁全球卫生机构人员上报所有赴沙特或卡塔尔旅行、并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例。在发给194个成员国的卫生指南中,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卫生工作人员应对患有急性呼吸道病症,并在过去10日内去过新型病毒发现地或接触过疑似及确诊病例的患者保持警惕。受感染患者可能还伴有发烧(体温高于38摄氏度)和咳嗽症状,并需要住院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12月31日通报说,沙特阿拉伯报告新增5例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截止到2013年底,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已达176例,其中死亡74例。
2014年香港卫生专家排除了它与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有关的可能性,与1997年出现的H5N1禽流感病毒也没有联系。
2014年5月19日,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公布中东呼吸症候群冠状病毒感染症(MERS)的首例本土个案,这名患者是在卫生人员追踪首例境外移入个案时调查相关接触者过程中发现,这也是美国本土首起人传人事件。
2015年5月20日韩国出现首例病患。
截止2015年5月25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数据显示,全球累计实验室确诊的感染MERS-CoV病例(简称MERS)共1139例,其中431例死亡(病死率37.8%)。这些病例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病例最多国家为沙特阿拉伯,病例多集中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中东地区,该地区以外国家的确诊病例发病前多有中东地区工作或旅游史。
2015年5月2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广东省惠州市出现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
二、主要案例
2012年6月13日,沙特阿拉伯吉达的一名60岁男子因为发烧、咳嗽和气短入院。入院时他已经发烧7天。11天之后,他因为进展性呼吸和肾衰竭而死亡。
患者所在索里曼·法基博士医院(Dr.Soliman Fakeeh Hospital)病毒学实验室的阿里·扎基(Ali M.Zaki)博士开始寻找这名男子呼吸疾病的原因。他先后检测了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和腺病毒,均呈阴性。
最终,扎基发现它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他把病毒样本送到了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Erasmus Medical Center)的荣·费奇(Ron Fouchier)那里,费奇对这种病毒的RNA的检测,证实了它确实是一种以前没有见过的冠状病毒。
第二例感染者是一名49岁的卡塔尔人,他于2012年7、8月间到沙特阿拉伯旅行,但并没有证据显示他与第一名患者有过接触。他在9月初开始出现呼吸疾病,发展成肺炎,然后在多哈入院治疗。后来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转至英国治疗。医生们始终无法确定他究竟因何发病,直到他们看到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的报告,对患者做了检测,才确认他也感染了这种病毒。
10月份没有出现新增病例,但从11月份起,沙特卫生部开始频繁报告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病例。到了11月底已经有了九例,其中有两名患者可以追溯到2012年4月,当时他们因不明原因肺炎死亡。
2013年2月份,英国确认了首例MERS患者。这是一名60岁的男子,他在两个月前曾到巴基斯坦和沙特旅游。在沙特期间开始发病。医生发现,他同时还感染了2009年的H1N1流感。他的病情实在是太严重,以至于医生不得不使用体外循环的方法为其供氧。
几天之后,英国健康保护局就再次报告了两名新增病例,这两人都是60岁男子的亲属,并且都没有到中东去旅游。MERS的发病开始出现家族聚集性。
沙特的一名患者也出现了将病毒传给家庭成员的情况。在沙特东北部城市达兰,一名70岁老人感染了MERS,他的儿子在其弥留之际守护在床边。结果老人去世后的第三天,这个儿子开始发烧。接着是他的哥哥和妹妹也开始发病,然后入院治疗。“我差点死掉。”最早发病的儿子对媒体说。
5月10日,法国卫生部宣布三例疑似病例。这三人包括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病人。一名从迪拜回到法国的人感染了MERS,三人中的医生和护士曾经参与救治,而那名病人的病床与此人相邻。不过两天之后,法国卫生部排除了医生和护士,确认那名病人感染了MERS。
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5月12日表示,这些情况说明MERS已经可以人传人,不过只是在长时间接触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最令人关心的是,在不同国家出现的聚集性正在增加一种假说的可能性,即在亲密接触的情况下,新型冠状病毒可以由人传给人。”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在沙特说。但他同时也强调,目前没有证据表明MERS可以在一般人群中传播。
http://www.infzm.com/content/90434
新型冠状病毒已经被命名为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014年5月19日,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公布中东呼吸症候群冠状病毒感染症(MERS)的首例本土个案。
2015年5月20日韩国出现首例病患。韩国卫生当局已于6月1日周一证实,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患者新增3人,总人数增至18人。韩国是中东以外受这一病毒影响最严重的国家病毒。这三位新增患者均为与韩国首例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年龄分别为40、45和77岁。据悉,上述患者都是二次感染者,目前在韩国还没有出现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三次感染病例。
韩国卫生当局认为,接下来的一周是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的最关键时期。首例患者于5月20日被隔离,而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最长潜伏期为两周,因此6月3日之后不会再有二次感染的病例。这一周过后,感染者增加势头会大大减弱。
据韩国《中央日报》6月2日报道,韩国保健福祉部当日表示,6月1日在京畿道某医院因哮喘导致呼吸困难而接受治疗的58岁女性死亡,其遗传因子的检查结果显示其为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死亡的女性上月15日起与中东呼吸综合征首例患者进行了三天的接触,之后病情恶化,最终不治身亡.保健福祉部负责人表示,死亡的女性有过哮喘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病例,再加上中东呼吸综合征导致其病情恶化,最终不幸身亡。
另一名死者为在韩国指定隔离区接受治疗的第6名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为71岁的男性。死亡的男性与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曾经在医院同住一层,上月28日确认为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之后被移送至指定入院治疗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不幸身亡。治疗该男性的医疗团队表示,该患者本身患有肾脏疾病,他在被传染了中东呼吸综合征后病情恶化。
报道说,福祉部同时表示,又发现了6名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其中4人是在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入住的医院与其进行了接触的患者及其家属,剩下的2人是在首例患者去过的综合医院与第16例患者进行了接触的患者。
5月26日进入广东省惠州市的一名韩国人被确认为中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例。这一消息在韩国受到强烈关注。虽然韩国保健福祉部长官文亨杓31日已就未能阻止这一新型传染病的扩散作出道歉,但韩国媒体和网民仍然对韩国政府进行了极为严厉的批评。
2015年5月2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广东省惠州市出现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
患者,韩国人,男性,1971年出生,系韩国MERS病例的密切接触者。5月21日在韩国境内出现不适,26日乘坐OZ723航班于12:50抵达香港,经深圳沙头角口岸入境抵达惠州。广东省卫生计生委根据世卫组织的通报信息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指示,要求惠州市立即核查,并派出专家组赶到惠州现场,连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等相关工作。惠州市卫生计生部门于28日凌晨2时将该名韩国男子转送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其密切接触者就地隔离观察,检测样本于28日上午在广东省疾控中心检测后送中国疾控中心复核。目前患者仍有发热症状,最高体温为39.5摄氏度,胸片显示:双下肺病变,考虑感染性肺炎。
5月2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照《中东呼吸综合征诊疗方案(2014年版)》,诊断患者为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
三、冠状病毒流爆发的统计特征:与厄尔尼诺强度对应
2000-2015年之间的厄尔尼诺事件强度与冠状病毒流爆发强度对比:
2000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02年全球爆发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在2002年冬到2003年春SARS肆虐全球。
2008年为太阳黑子谷值,2009年全球爆发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甲型流感爆发。
2011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2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经历了一次弱增暖过程,该过程已经于9月结束。美国国家气象局5日发表月度预测报告称,赤道太平洋地区6月份海水异常增温,该地区今年下半年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正在加大。但是,厄尔尼诺最终夭折;2012年9月,新型冠状病毒在沙特被发现。2013年2月份,英国确认了首例MERS患者,5月10日,法国卫生部宣布三例疑似病例。
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4年5月中国气象部门认为发生了弱厄尔尼诺事件;2014年5月19日,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公布中东呼吸症候群冠状病毒感染症(MERS)的首例本土个案。
2015年5月多国气象机构发布厄尔尼诺形成的公告,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已被中国气象机构确定;
尽管冠状病毒发生历史暂短,但统计表明,冠状病毒发生与太阳黑子峰值和厄尔尼诺强度有关。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5年5月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2015年韩国和中国相继出现了冠状病毒案例,病毒爆发的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迫在眉睫,必须积极预防,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
图1 1955-2014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
尽管冠状病毒发生历史暂短,但统计表明,冠状病毒发生与太阳黑子峰值和厄尔尼诺强度有关。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5年5月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2015年韩国和中国相继出现了冠状病毒案例,病毒爆发的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迫在眉睫,必须积极预防,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
根据WSG最新提供的1948-2020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校对值和2020-2040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计算值,可以得出2010-2040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预测的最新结果。2010-2040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的年份为2011-2012、2015、2018、2022、2029-2030、2033、2036-2037、2040年;可能发生拉尼娜的年份为2010、2013、2016、2019、2023-2024、2028、2031、2034、2038年。
最新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的厄尔尼诺状态从6月到8月只维持3个月,未达到厄尔尼诺标准,夭折的可能性很大。拉尼娜的来势凶猛,在12月中旬超过-0.5℃异常底线(见图1)。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预计2013年1月25日-4月7日拉尼娜会得到进一步发展,7月30日-11月6日进入高潮。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得到加强,厄尔尼诺受到抑制。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2/1221/135283767.html
我们在2010-9-16指出,根据WSG最新提供的1948-2020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校对值和2020-2040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计算值,可以得出2010-2040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预测的最新结果。
2010-2040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的年份为2011-2012、2015、2018、2022、2029-2030、2033、2036-2037、2040年;可能发生拉尼娜的年份为2010、2013、2016、2019、2023-2024、2028、2031、2034、2038年。
WSG计算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的可靠性可以从2010年的拉尼娜预测得到证实。原计算值为-1,发生拉尼娜的可能性不大;新计算值为-3,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最大,这被实践所证实。2010年发生了强拉尼娜事件,2011年拉尼娜事件连续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6364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1244.html
表1 2010-2040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预测
时间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5 | 2016 | 2018 |
系数 | -3 | 9 | 11.5 | -4 | 10.5 | -2 | 11 |
预测 | 拉 | 厄 | 厄 | 拉 | 厄 | 拉 | 厄 |
时间 | 2019 | 2021 | 2023 | 2024 | 2028 | 2029 | 2030 |
系数 | -3 | 8 | -2 | -3 | -3 | 9 | 11.5 |
预测 | 拉 | 厄 | 拉 | 拉 | 拉 | 厄 | 厄 |
时间 | 2031 | 2033 | 2034 | 2036 | 2037 | 2038 | 2040 |
系数 | -3 | 10.5 | -2 | 11 | 13 | -2 | 9 |
预测 | 拉 | 厄 | 拉 | 厄 | 厄 | 拉 | 厄 |
注: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负值为负数两年累加值,日食-厄尔尼诺系数正值为正负系数累加值。
太阳黑子周期大致为11年,近期有延长的趋势。太阳黑子峰值从2000年到2014年,经历了14年,下次峰值在2025-2028年之间。2029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存在冠状病毒发生的风险。
关注2015年尼诺发展和冠状病毒暴发的风险。
相关报道;
美报告称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几率加大[2012-07-06]
2012-07-06 14:19:09 来源: 新华网 有0人参与
新华网华盛顿7月5日电(记者任海军)美国国家气象局5日发表月度预测报告称,赤道太平洋地区6月份海水异常增温,该地区今年下半年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正在加大。
报告称,6月份,随着赤道太平洋地区表层海水高于均值的状况日益明确,海洋热含量异常现象逐渐增多,今年7月份至9月份开始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逐渐提升。如果厄尔尼诺现象最终形成,美国北部冬季将更加温暖、干燥,南部冬季雨水量将高于正常年份,大西洋飓风季的飓风数量则可望减少。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及附近海域与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太平洋广大海域的水温升高,信风和赤道洋流减弱,经常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
(本文来源:新华网 )netease
http://news.163.com/12/0706/14/85O3GQ3N00014JB5.html
2012年厄尔尼诺及气候预测会召开
海洋中国-中国网 时间: 2012-11-26 11:24 责任编辑: 石溪
2012年11月15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在12楼会商室组织召开了“2012年秋季厄尔尼诺及气候预测会商会”。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从事厄尔尼诺和气候预测研究的专家以及国家海洋局北海、东海、南海预报中心、辽宁省海洋环境预报总站、河北省海洋预报台、福建海洋预报台和广西海洋预报台的相关人员参加。预报中心于福江副主任、王彰贵总工以及局预报减灾司曲平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预报中心海洋气候预测室陈幸荣副主任主持。
会议首先由预报中心厄尔尼诺主班和气候预测主班回顾了今年春夏季ENSO循环情况,并对秋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中国冬季气候给出了预测意见,随后与会专家也分别发表预测意见。北京大学王绍武教授提出了业务预测中的科学问题,指出要在年代际背景下考虑ENSO循环的特征及全球变暖对中国不同季节气候有不同的影响。
通过充分的讨论和会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2012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经历了一次弱增暖过程,该过程已经于9月结束,预计2012/13年的秋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将处于正常状态;2012/13年冬季东北、新疆降水可能较常年同期偏多、中部地区降水可能较常年同期略偏少,长江中下游至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可能较常年同期略偏多;东北地区、新疆地区2012/13年冬季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中东部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略偏低,西南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略偏高;预计2012/13年冬季渤海海温与常年同期持平,黄海南部、东海海温可能较常年同期略偏高,南海北部海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高、南部海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
文章来源: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http://www.china.com.cn/haiyang/2012-11/26/content_27225602.htm
疾控中心: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出现轻微变异
2015-06-04 09:22:52来源:中央电视台字 字 字 打印
此前韩国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表现出了比较强的传染能力,使病毒是否发生变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疾控中心病毒专家今天透露,通过对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性病例的检测发现,这个病毒的毒株和今年沙特检测到的毒株非常相近,但发现一些轻微变异,是否影响其传染能力还有待验证。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告诉记者,自5月29号拿到样本后,到今天为止,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已经完成了韩国可疑病例的全基因组的测定。目前从测序的结果和分析结果来看,这个毒珠的序列和2015年沙特地区的毒株的序列很接近。工作人员发现基因组在S基因方面有个别的变异,其是否和这次传播能力增强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专家介绍称,目前已知的冠状病毒能感染到人的有6种,其中2种冠状病毒包括非典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都属于β组,是能够引起肺炎,病死率相对比较高,危害比较严重的病毒,现实生活中,30%的普通感冒可能是由另外四种冠状病毒引起,可能引起成人和儿童发热,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我国对冠状病毒检测有充分的技术储备,包括核酸检测和免疫系列诊断技术,在这次的实验室确诊中得到了验证和运用,能及时捕捉到病毒变化和感染病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试剂盒也正在准备申报。
谭文杰说,我们在疫苗上也有储备,在小动物,小鼠,和大动物分工盒里头都能产生比较高的综合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这为将来的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也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央倩(QV0006)我要说说打印推荐
http://nv.qianlong.com/33530/2015/06/04/2400@10350716.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