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15年厄尔尼诺已达中等以上强度:变强的预测得到证实

已有 5423 次阅读 2015-6-4 10:2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拉马德雷冷位相, 超级厄尔尼诺, 日食

2015年厄尔尼诺已达中等以上强度:变强的预测得到证实

             杨学祥,杨冬红


   国家气候中心实时滚动监测显示,5月25-31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达1.4℃,较上周又上升了0.1℃。

  目前,厄尔尼诺事件已持续13个月。5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暖海温持续增强,海温距平累积高达9.4℃,已发展成为自1951年来第9次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并由赤道中太平洋向东太平洋发展。

  预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在今年夏季持续加强,并至少维持到秋季,可能达到强厄尔尼诺事件。受其影响,预计2015年夏季,我国江淮流域到江南地区、东北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洪涝灾害;华北降水较常年偏少,干旱较重。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5/0603/1825108205.html 

   我在2014年12月17日指出,2015年厄尔尼诺变强的可能性存在。按照林振山等人的预测,2014年的两次日食和2015年的两次日食都发生在极区,导致较强的厄尔尼诺发生(见表1)。所以,2015年较强厄尔尼诺可能卷土重来,2018年可能发生极强厄尔尼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46.html 

   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昨日起,“史上最强厄尔尼诺正在形成”刷屏。今日(5月29日),中国气象局回应称,预计厄尔尼诺仍将持续发展,并持续至秋季,将达到中等以上强度,比历史上最强的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弱,不会出现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

   我们在5月15日和19日已经指出,20世纪最强的两次厄尔尼诺发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的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2015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5年厄尔尼诺的规模不会超过1997年。2014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034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8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1160.html

 2015年厄尔尼诺已达中等以上强度,变强的预测得到证实。


相关报道

厄尔尼诺已达中等以上强度 预计未来继续加强
2015-06-03 18:25:23 来源: 国家气候中心  字体

厄尔尼诺已达中等以上强度 预计未来继续加强

厄尔尼诺发展加强

国家气候中心实时滚动监测显示,5月25-31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达1.4℃,较上周又上升了0.1℃。

2.jpg

目前,厄尔尼诺事件已持续13个月。5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暖海温持续增强,海温距平累积高达9.4℃,已发展成为自1951年来第9次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并由赤道中太平洋向东太平洋发展。

3.jpg

4.jpg

未来可达强厄尔尼诺事件

预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在今年夏季持续加强,并至少维持到秋季,可能达到强厄尔尼诺事件。受其影响,预计2015年夏季,我国江淮流域到江南地区、东北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洪涝灾害;华北降水较常年偏少,干旱较重。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随着厄尔尼诺的持续发展,未来全球大气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将进一步显现,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同时也增加了我国汛期雨带预测的不确定性。国家气候中心将做好滚动监测,及时预测预警,尽可能趋利避害。

厄尔尼诺判定依据

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平均海表温度持续偏高的一种现象。目前,科学家采用赤道中东太平洋平均海表温度距平(指当前值与常年同期值之差)作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判定依据。

5.jpg

6.jpg

国家气候中心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隶属于中国气象局,是国家级科技型业务单位,同时也是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候中心、东亚季风活动中心、亚洲极端气候事件监测评估中心和全球长期预报产品中心。国家气候中心承担着国家级气候和气候变化监测、预测、影响评估业务、服务和科研任务,坚持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精细化的高质量服务。

编辑:翟潇

http://news.weather.com.cn/2015/06/2330694.shtml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5/0603/182510820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5432.html

上一篇:不容忽视的共同警告:巨大地震再袭日本的概率是100%
下一篇:澳大利亚流感今年疫情更甚往年:关注2015年危险时期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