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日本近期地震火山活动频繁: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已有 4706 次阅读 2015-5-26 05:31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震路线图, 日本大震, 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日本近期地震火山活动频繁: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我们在2006年就提出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2008年提出全球特大地震进入频发期[2-4],5年来的客观实践验证了这两项趋势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3次。在1889-1924年PDO“冷位相”发生6(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PDO“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PDO“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PDO“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PDO“冷位相”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2-4]。

   我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的9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我们的综合分析表明,接下来的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中的每一年(2010年,2014年,2018 年)及其前一年都是可能的发生年。而且由于2010年、2014年、 2018年1月2日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1月3日或4日相差不过2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2,5]。2010年发生特大地震的估计也得到证实。由于2010年智利地震没有达到9级,所以发生了2011年的日本9级地震,这不表明九级地震可以连续发生。根据特大地震的准4年周期,下两次9级地震可能发生在2014年和2018年[6]。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已经变为地震专家的共识[7]。

   根据前期工作和检验结果,潮汐和地球自转的准四年周期决定了下次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在2014年前后,地点在哪里难以确定。就目前的预测水平,我们只能从地震的数据中寻找规律。


表1 全球20世纪以来8.5级以上八大强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00年以前有4次;从1900年算起,2次)

第5名、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级。

第8名、(并列)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大地震(1923年2月3日)里氏8.5级。


1925-1946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1次)

第8名、(并列)印尼班达附近海域大地震(1938年2月3日)里氏8.5级。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7次)

第7名、中国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6级。

第4名、(并列)俄罗斯大地震(堪察加半岛1952年11月4日)里氏9.0级。

第3名、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9.1级。

第1名、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9.5级,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

第8名、(并列)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5级。

第2名、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9.2级。此次引发海啸。

第6名、(并列)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级,引发高达10.7米的海啸。


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0次)

无8.5级以上大震。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4次)

第4名、(并列)印尼苏门答腊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9.0级,引发的海啸。

第6名、(并列)印尼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里氏8.7级,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

最后一名、2007年9月13日印尼苏门答腊8.5级大震

并列第5名、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以上大震。

并列第4名、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地震9级。

并列第7名、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里氏8.6级。

   从表1中可以看到,环太平洋强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连续22年没有发生8.5级以上强震,全球气候在这一时期迅速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太平洋增加了5-10厘米厚的海水层,破坏了原来的地壳均衡和水均衡,形成陆海地壳的翘翘板运动,导致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过程。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海啸拉开了全球8.5级以上强震序幕。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从1950年到1965年短短16年内发生了7次8.5级以上强震。平均两年一次,最短时间间隔为5个月[8]。

   9级地震在两个拉马德雷周期中都发生在冷位相的前17年,地点在智利(2次)、阿拉斯加(2次)、堪察加半岛(1次)、厄瓜多尔(1次)、印尼(1次)、日本(1次)。下一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1](已证实)。

   8.5级以上地震除1次外,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地点在印尼(4次)、智利(2次)、阿拉斯加(3次)、俄罗斯(3次)、厄瓜多尔(1次)、中国(1次)、日本(1次)。日本下一次发生的可能性居第二位(现在变为第一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7876.html

    我们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1-3]。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4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表1  2001-2008年8级以上地震数据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Ms)  震中位置

 

2001-11-14  17:26:00  36.2°  090.9°  8.1  新疆青海交界  

2003-09-26  03:50:00  42.2°     144.1°   8.0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4-12-26  08:58:00  3.9°      95.9°  8.7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2005-03-29  00:09:00  2.2°      97.0°  8.5  苏门答腊北部  

2005-06-14  06:44:00  -19.9°  -69.2°  8.1  智利北部

2006-04-21  07:25:00  61.0°  167.2°  8.0  堪察加半岛东北地区

2006-11-15  19:14:00  46.6°  153.3°  8.0  千岛群岛

2007-09-12  19:10:00  -4.4°  101.5°  8.5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7-09-13  07:49:00  -2.5°  100.9°  8.3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8-05-12  14:28:00  31.0°  103.4°  8.0   四川汶川县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2010年智利地震、2011年日本地震、2012年印尼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2012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相关报道:

日本5.6级地震未现伤亡 近期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年5月25日下午,日本发生里氏5.6级地震。(图片来源:日本电视台)

2015年5月25日下午,日本发生里氏5.6级地震。(图片来源:日本电视台)

中新网5月25日电 综合报道,日本当地时间5月25日下午14时28分许发生里氏5.6级地震,东京等地有震感。日本处于环太平洋[3.91% 资金 研报]火山地震带,地震频发。进入5月以来,该国发生多场有感地震,其中震级最高的为6.8级,但未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损失。

据报道,此次地震震源位于日本埼玉县北部,震源深度50公里,东京等地也有震感。对于该次地震,当局未发布海啸预警。

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质活动活跃,历来地震、火山活动频发。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强震,并伴随大海啸,包括于避难处自杀、衰亡等关联死亡者,截至目前共导致超过2万人丧生或失踪;加上海啸引发的核电站事故,给不少地区带来毁灭性的摧残。

日本今年5月以来发生多起有感地震,但均未传出人员伤亡的消息。

5月22日晚,日本南部海域发生里氏5.2级地震,震源深度35公里。

5月19日下午15时13分许,日本新岛、神津岛近海处发生里氏3.9级地震,未发布海啸预警。

5月15日12时30分许,日本福岛县发生震度4(日本标准)的地震。据日本气象厅,该次地震震源位于福岛县海域,震源深度50公里,地震级别为5.1级。

5月13日早晨,日本东北地区沿海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截至现在尚未有人员伤亡等消息传出。地震未引发海啸。

5月11日8时零3分,日本东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5级地震,震源深度18.1公里。

此外,日本箱根山的火山地震自今年4月26日起呈现增加趋势。之后在5月2日至4日分别为37次、36次和34次,但5日凌晨5点以后激增,截至早晨8点共发生了85次。据历史史料记载,箱根山的火山喷发还是在3000年之前。5月3日凌晨,日本首都东京南部发生里氏5.7级地震,导致日本附近一些太平洋上岛屿遭到小规模海啸袭击,但是没有传出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告。

由于火山地震活动频发,5月6日,日本当局向箱根山大涌谷周边居民发出避难指示,同时封锁了附近几条登山道路。5月18日,大涌谷方圆约300米的区域疏散,火山喷发警戒级别上调至2级,火山口周边管制。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同日召开外部专家会议,研究如何对核电站周边火山喷发危险系数较高的火山进行监控。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525/13730138_0.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109.html

上一篇:长江巨洪的潮汐特征:6-8月为弱潮汐时期
下一篇:2015年发生长江巨洪的可能性:最新数据分析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3 张骥 杨文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